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存欣

作品数:88 被引量:1,454H指数:2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22篇哲学宗教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篇大学生
  • 14篇健康
  • 13篇高校
  • 11篇影响因素
  • 6篇心理
  • 6篇烧伤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心理健康
  • 5篇亚健康
  • 5篇干预
  • 5篇LOGIST...
  • 4篇少年
  • 4篇社会支持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免疫
  • 4篇健康教育
  • 4篇健康知识,态...
  • 4篇儿童

机构

  • 88篇暨南大学
  • 3篇深圳市南山区...
  • 2篇北华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门市卫生防...

作者

  • 88篇范存欣
  • 45篇马绍斌
  • 35篇吴赤蓬
  • 31篇刘国宁
  • 25篇王惠苏
  • 24篇王声湧
  • 13篇荆春霞
  • 10篇林汉生
  • 8篇陈静
  • 7篇张明珠
  • 5篇周薇薇
  • 5篇田唤
  • 5篇郭畅
  • 5篇罗春花
  • 5篇黎永锋
  • 4篇石文娟
  • 4篇陈然
  • 3篇朱伟杰
  • 3篇吴凤兰
  • 3篇彭欣

传媒

  • 20篇中国学校卫生
  • 14篇中国公共卫生
  • 8篇中华疾病控制...
  • 7篇疾病控制杂志
  • 6篇预防医学文献...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健康心理学杂...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第二届全国伤...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11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6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结构模型被引量:46
2009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8所高校1773名大学生采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大学生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理想:χ2/df为2.837,GFI、AGFI、NFI、NNFI、CFI均大于0.9,RMSEA为0.032。压力、消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具有负效应(总体效应分别为-0.377,-0.130)。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具有正效应(总体效应分别为0.286,0.277)。结论: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
陈立芳马绍斌范存欣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结构方程模型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英文)被引量:6
2005年
背景: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且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但社会支持除主观和客观支持外,中国学者还提出了支持的利用度问题。那么,在大学生中,自尊与社会支持特别是支持利用度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了解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整群抽样,现况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与行为科学教研室。对象:以南方某综合性大学的1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SES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南方某综合性大学的154名学生进行自评调查。主要观察指标:154名大学生的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3个维度的评定得分。结果:男大学生的自尊得分(29.77±3.34)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8.25±3.34)(t=2.510,P<0.05);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总分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1.983,P<0.05;t=-3.475,P=0.01);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利用度有显著正相关(r=0.162,P<0.05)。结论: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关联。
马绍斌范存欣彭欣武晓艳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
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567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周围是否有同性恋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各项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59.9%~70.8%。在某些项目上,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态度方面,女生对同性恋比男生更加宽容(P值均<0.05),与同性恋有过接触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要正面积极(P值均<0.05)。58.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同性恋知识,17.1%的大学生通过学校课堂获取。87.9%的大学生希望进一步获取同性恋相关知识。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但是对同性恋的认知还亟待提高。采取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是正确对待同性恋的重要举措。
田唤马绍斌范存欣
关键词:健康教育同性恋
钠、氯离子对离体小鼠附睾大头精子的影响
2003年
王惠苏王子栋朱伟杰范存欣吴赤蓬刘国宁
关键词:离体小鼠附睾精子膜精子畸形试验
广州某高校本科生性知识、观念和行为调查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知识、观念和行为,为学校合理地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某大学的787名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健康教育、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结果:被调查者的性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27.38±3.90),在专业(t=3.07,P<0.01)、年级(t=2.24,P<0.05)和恋爱经历(t=5.11,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被调查者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1.22%,在性别(χ2=34.91,P<0.01)、专业(χ2=5.85,P<0.05)、年级(χ2=9.36,P<0.01)、生源地(χ2=15.88,P<0.01)和有恋爱经历(χ2=44.42,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应开设性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性观念。
李文马绍斌范存欣周薇薇
关键词:本科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
锌对镉诱导人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镉与锌的致突变性以及锌对镉致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镉、锌以及镉和锌的混合物诱导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增加的情况。结果:镉在1×10-8mol/L-1×10-6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增加的作用,而锌在1×10-6mol/L-1×10-4mol/L浓度范围内不具有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增加的作用。锌可拮抗镉诱导SCE频率的增加,并且在1×10-6mol/L-1×10-4mol/L浓度范围内随着锌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增强,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锌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对镉的致突变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吴赤蓬钟雪云王声湧荆春霞范存欣
关键词:染色体突变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况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降低艾滋病歧视、预防艾滋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678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得分在不同年级、生源地、专业大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处境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预防知识得分与其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属处境理解与其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呈正相关(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属处境的理解是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态度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歧视及其危害的认知和了解,以减少艾滋病歧视现象。
黎永锋马绍斌范存欣周薇薇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7
2005年
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吴赤蓬刘国宁
关键词:大学生年龄阶段抽样调查亚健康年龄段
广州某高校学生夜晚课余活动现况调查
2008年
罗红英马绍斌范存欣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睡眠娱乐
社区干预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社区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寻求如何有效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新方法,为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对深圳市南山区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前后的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干预后外来流动儿童"六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六苗"全程基础免疫覆盖率均有大幅度提升(P<0.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流动儿童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明显提高(P<0.01),在流入地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儿童的比例明显增加(P<0.001);干预后家长对各项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的KAP均有明显变化(P<0.001),表现为认知提高,免疫接种意识增强,态度更加积极,接种疫苗的主动性、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结论社区干预是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的行之有效措施,需长期坚持并灵活运用。
郑晓丽范存欣陈静罗春花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社区干预KAP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