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卸文

作品数:250 被引量:1,349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55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9篇天文地球
  • 52篇建筑科学
  • 27篇水利工程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3篇石流
  • 53篇泥石
  • 53篇泥石流
  • 40篇地质
  • 30篇滑坡
  • 17篇数值模拟
  • 17篇稳定性
  • 17篇值模拟
  • 15篇水电
  • 15篇发育
  • 15篇发育特征
  • 14篇岩体
  • 14篇工程地质
  • 14篇边坡
  • 13篇地震
  • 13篇水电站
  • 12篇软弱
  • 11篇软弱层
  • 11篇软弱层带
  • 10篇岩石

机构

  • 210篇西南交通大学
  • 5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中国水电工程...
  • 5篇中铁西南科学...
  • 4篇四川省地质环...
  • 4篇济南鸿运铁路...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3篇四川省交通运...
  • 2篇成都地质学院
  • 2篇成都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铁第一勘察...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 2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铁道第二勘察...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47篇胡卸文
  • 43篇罗刚
  • 33篇金涛
  • 19篇黄润秋
  • 17篇朱海勇
  • 16篇顾成壮
  • 15篇吕小平
  • 15篇韩玫
  • 12篇王严
  • 10篇虞修竞
  • 10篇梁敬轩
  • 9篇袁彬
  • 8篇施裕兵
  • 8篇王文健
  • 8篇宋大各
  • 7篇刘汉超
  • 7篇汪雪瑞
  • 7篇胡恒洋
  • 7篇张友谊
  • 6篇黎克武

传媒

  • 18篇地质灾害与环...
  • 15篇工程地质学报
  • 14篇水文地质工程...
  • 14篇四川水力发电
  • 1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0篇山地学报
  • 8篇中国地质灾害...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8篇岩土力学
  • 5篇四川建筑
  • 5篇路基工程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四川地质学报
  • 3篇实验力学
  • 3篇成都理工学院...
  • 2篇铁道建筑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水电站设计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铁道工程学报

年份

  • 10篇2023
  • 12篇2022
  • 14篇2021
  • 14篇2020
  • 22篇2019
  • 14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25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2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八角楼乡火后泥石流空间发育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作为一种与林火密切相关的特殊泥石流,火后泥石流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对其空间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此类泥石流的防灾减灾.运用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和遥感解译等手段,对雅江县八角楼乡火烧迹地15条沟道的火后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地形、林火、植被特征、降雨条件进行了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火烈度越强,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劣化越严重,斥水性越强,渗透性越低,泥石流越易形成;流域过火面积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泥石流暴发频率越高;相对于大流域,小而陡的流域反而更易暴发火后泥石流.此外,研究区内暴发的5次火后泥石流中有4次泥石流其激发雨强重复周期均小于5 a,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激发雨强也逐渐升高.
杨瀛胡卸文胡卸文金涛曹希超韩玫
关键词:林火影响因素
汶川“5·12”地震公路灾害分析和防治对策被引量:5
2009年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震区公路及其设施设备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公路受损里程累计53 295 km。通过灾后现场调查资料对震区高山峡谷地带的公路破坏特征进行了剖析和归纳。将地震灾害破坏模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地震同步发生的地震波对公路结构本身造成的直接破坏模式,主要有公路的路面、桥梁、隧道结构本身的变形和破坏;另一种是地震诱发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灾害对公路的间接破坏作用。通过对两种破坏作用的分析,从6个方面提出了对震区高山峡谷地带的公路抗震防灾对策建议。
李朝安谭炳炎胡卸文
关键词:防灾对策
岩体块度指数及其工程意义被引量:34
2002年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对岩体结构的分类标准 ,提出了岩体块度指数的概念 ,将实测岩芯长度按 3~ 10cm、 10~ 30cm、 30~ 5 0cm、 5 0~ 10 0cm和大于 10 0cm等 5级岩芯长度 ,获得率进行加权平均 ,综合表征岩体块度特征及结构类型 .通过大量实测资料证明岩体块度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岩体的完整性与相应力学性质的变化特点 .比岩石质量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岩体块度及其结构特征 ,其工程意义更为显著 .
胡卸文钟沛林任志刚
关键词:岩体结构质量指标块度
西南某电站坝区岩体强度参数选取的工程地质研究被引量:10
1996年
在坝区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原位抗剪试验结果按岩体质量级别,分别作出点群分布图后,根据优定斜率法,进行了岩体强度参数选取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现场试件考虑了岩体结构效应影响,c值又按下限选取,故所得参数可不经任何折减,而作为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值采用。
胡卸文黄润秋徐志文
关键词:工程地质抗剪强度岩体
GOCAD在某桥基边坡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专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Geological Object Computer Aided Design),通过野外实测离散的工程勘测数据拟合和插值,建立了该边坡(含地形、地层分界线等信息)的三维地质模型,把地质结构信息通过三维可视化具体体现,并且可以任意切割剖面加深对地质结构的认识。由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一方面为地质工程人员进一步分析研究桥基边坡稳定性及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为非地质工程人员对边坡三维地质结构直观认识均具重要工程实际意义。
童亮胡卸文汪雪瑞
关键词:GOCAD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
无泥型软弱层带变形特性的动力学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通过对三组含不同粒度成分的无泥型软弱层带室内土动三轴试验 ,表明其动变形特性 ,即动应力 -动应变符合 R.L.Kondner双曲线型关系。同时所得的动弹模表现出与其试样的含水状态、粒度粗细及密实程度有密切联系 ;但对以粗碎屑为特征的无泥型软弱层带变形参数衰减程度而言 ,其动荷载效应并不明显。
胡卸文
关键词:动荷载动力学水电工程
大型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大型复杂采空区由于具有分布范围广、多层、厚度及埋深不等和周围岩性复杂等特点,导致其注浆质量检测难度较大,目前尚无可靠的系统检测方法。结合某采空区注浆工程实践,对浆液结石体的电阻率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到了浆液结石体的视电阻率ρ范围为93~130Ω.m,与采空区及围岩均有较大差异。运用电测深法和电磁波CT对采空区注浆前后进行检测,发现注浆后浅部0~30m范围内,视电阻率普遍得到降低且变得相对均匀稳定;深部低阻异常在注浆后电阻率也得以减弱,且均匀范围明显扩大;电磁波吸收系数在40~70m范围内得到提高约25%。钻探取心发现,多数孔内可见注浆结石体;检测孔的后期注浆中,10个孔的注浆量均不大于周围相邻4个孔的注浆量平均值的15%。对以上检测结果分析可知:采空区在物性特征上表现为较低的电磁波吸收系数,注浆以后升高;地下水位之上的采空区表现为较高的电阻率,注浆之后降低,地下水位以下的采空区则反之。注浆前后采空区物探差异明显,本段落采空层的浆液充填效果较好,几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同时表明,采用全域检测的电测深和局部详查的电磁波CT相结合的物探方法,与钻探取心结果及检测孔后期注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对大型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进行有效检测和评价,可为类似采空区提供借鉴。
彭永良胡卸文宋大各何鑫
关键词:采空区电测深注浆效果
软土性质及其地基加固技术研究概况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介绍了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变形与强度、触变性,基坑开挖及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卸文
关键词:软土工程地质性质地基处理
全文增补中
深启低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动力特性
2006年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深启低沟泥石流,历史上曾经有过泥石流活动。考虑到对大坝左岸溢洪道的影响,根据深启低沟泥石流的性质、动力特性及形成条件,预测其暴发规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吴丽君胡卸文薛峰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动力特性
龙达沟泥石流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龙达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从沟内松散物源分布、成分等特征,显示该沟属暴雨型稀性泥石流。通过对该泥石流,不同降水条件下一次冲出量预测,分析了泥石流对沟口拟建尾水洞出口等工程枢纽的影响程度。
薛峰胡卸文吴丽君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