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晓辉

作品数:111 被引量:836H指数:1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建筑科学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微生物
  • 19篇地基
  • 17篇脲酶
  • 15篇砂土
  • 10篇有限元
  • 10篇隧道
  • 10篇能源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9篇芽孢
  • 9篇混凝土
  • 8篇应力
  • 8篇热力学
  • 7篇砂浆
  • 7篇球菌
  • 6篇地源
  • 6篇地源热泵
  • 6篇岩土
  • 6篇水泥
  • 6篇热泵

机构

  • 111篇清华大学
  • 7篇北京工商大学
  • 6篇云南省建设投...
  • 4篇重庆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建筑东北...
  • 2篇中国电力工程...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作者

  • 111篇程晓辉
  • 42篇郭红仙
  • 12篇李萌
  • 10篇李萌
  • 6篇杨钻
  • 5篇化彬
  • 5篇张贺超
  • 5篇张志超
  • 4篇赵洋
  • 3篇杨军
  • 3篇杨荣伟
  • 3篇陈志辉
  • 3篇李达成
  • 3篇宋二祥
  • 3篇赵作周
  • 3篇张帅
  • 2篇罗斌
  • 2篇钱稼茹
  • 2篇桂树强
  • 2篇刘海涛

传媒

  • 14篇工业建筑
  • 7篇岩土工程学报
  • 6篇工程力学
  • 5篇清华大学学报...
  • 5篇岩土力学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防灾减灾工程...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力学进展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6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8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弹颗粒材料的直剪实验研究
对颗粒材料中的力链分布特征的了解,有助于从根本上了解颗粒材料基本性质。借助光弹实验,对两种直径混合的颗粒材料在二维直剪作用下的平均强度力链分布和几何结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光弹实验方法是目前能够直观观察到力链分布的唯一...
杨荣伟程晓辉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
文献传递
锚下预应力反拉检测技术被引量:25
2012年
预应力技术大量用于土木工程,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使用性能。提出反拉法检测锚下预应力的基本原理。该方法把预应力筋看成弹性体,通过反向施工荷载测量反拉过程中筋材伸长量与反拉力,采用一定的分析计算方法,推算出锚下预应力。分析AP-10锚下预应力检测系统的性能特点,介绍反拉法的应用情况及标准化工作进展。
罗斌唐树名程晓辉郭红仙
关键词:反拉
饱和土体固结压缩和蠕变的热力学本构理论及模型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岩土热力学模型(thermodynamic soil model,TSM)是基于颗粒固体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建立的一种崭新的描述岩土力学问题的统一理论模型。该模型引入"颗粒熵运动"和"弹性弛豫",对土体颗粒层次的耗散机制进行了合理地考虑,这些使得模型能够更深入描述土体的变形和能量耗散机理,从而能够在统一理论框架中描述岩土体复杂多变的物理力学行为。基于该理论模型,研究了饱和土体的固结压缩和蠕变问题,分析了加载速率、应力/应变路径和非单调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描述复杂条件下的饱和土体的固结压缩和蠕变特性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陈志辉程晓辉
关键词:蠕变
二维裂隙岩体渗流传热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数值计算方法被引量:38
2014年
针对裂隙岩体渗流传热问题,用解析方法,比较2种不同岩石基质与裂隙水界面热交换假设下的计算结果,对一般裂隙岩体,2种假设下的计算结果相同。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思想,在商业有限元软件COMSOL中实现一种计算已知裂隙网络的裂隙岩体渗流和传热过程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计算岩石基质与裂隙中的渗流和传热过程及二者间的交换,并与解析解比较进行验证。用该方法对一随机生成的二维裂隙岩体进行计算,得到的出口温度曲线,可以反映裂隙岩体渗流传热的早期热突破和长尾效应等特点,并分析岩石基质渗透率、热传导系数的不同取值对裂隙岩体渗流和传热过程的影响。
陈必光宋二祥程晓辉
关键词:岩石力学裂隙岩体有限元
一种煤矿用微生物胶结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用微生物胶结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其材料的原料由骨料与微生物组成,所述微生物为产脲酶的微生物。本发明采用产脲酶微生物的尿素水解反应诱导碳酸钙沉积生成凝胶,完全取代传统胶结充填材料中的水泥基充当煤矿胶...
邓雪杰程晓辉郭红仙
文献传递
微生物灌浆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动力反应研究被引量:141
2013年
饱和松砂地基在地震等周期性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液化,而松砂边坡在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中易发生"静态"液化,这些都易造成路基沉陷、滑坡、地下管道及隧道的上浮等与液化相关的工程灾害。相对传统的地基加固技术,微生物灌浆加固技术是利用一项微生物成矿学的最新进展,即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结晶技术,通过向松散砂土地基中低压传输微生物细胞以及营养盐,最终在砂土孔隙中快速析出碳酸钙胶凝结晶,改善地基力学性能。微生物灌浆加固技术具有扰动小、工期短、加固效果明显和低耗能等优势,是目前地基加固研究的前沿问题。通过标准动三轴及振动台试验来检测微生物灌浆是否能够用于液化地基加固。首先,概要介绍了微生物灌浆加固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发展水平,给出了适用于液化砂土地基加固的微生物灌浆方法。其次,通过标准动三轴及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微生物灌浆加固液化砂土的抗液化性能,以及其它动力性能,并与传统的液化地基加固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灌浆加固砂柱及模型地基的抗液化性能显著提高。可以说,微生物灌浆技术在液化砂土地基加固方面具有潜在的工程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程晓辉麻强杨钻张志超李萌
关键词:液化砂土地基加固动力反应
一种便携式多通道精密测温仪被引量:6
2000年
介绍了利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DS1 6 2 4构成的多路温度测量仪器。它具有线路简单 ,测量精度高的优点 (在 - 5 5~ + 1 2 5°C内 ,精度优于 0 .0 5°C) ;带有计算机接口 ,能够实现长时间连续测量。
程晓辉郭松灵赵洋
关键词:温度测量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双连拱隧道施工中衬砌开裂与力学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双连拱隧道因其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而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后行洞施工过程中先行洞衬砌常发生开裂。为研究此过程中衬砌的开裂及力学行为,该文提出了将分布式光纤监测、反演分析方法及可反映混凝土开裂行为的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该课题组研究相关成果,包括:依托于实际工程,实现了分布式光纤监测在连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提出了精度更高的衬砌结构力学行为反演分析方法;验证了利用总应变旋转裂缝本构模型反映复杂受力及约束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和开裂模式的可行性。该文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为有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程晓辉随意赵作周魏家旭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衬砌开裂
基于数值模拟的砂柱微生物注浆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微生物注浆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地基处理方式,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然而大量实验表明仅靠实验很难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影响微生物注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砂柱中微生物注浆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探究渗流传输与反应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注浆结束后砂柱中碳酸钙的沉淀率和碳酸钙沿砂柱长度范围内的分布特征。本文首先通过已有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一维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通过数值模型计算不同初始菌液酶活、营养盐浓度、营养盐传输速率和静置反应时间等因素作用下碳酸钙沉淀沿砂柱长度的分布变化和沉淀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注浆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初始酶活和营养盐传输速率是控制碳酸钙沉淀分布均匀性的重要因素,较小的尿素水解速率与较大的营养盐传输速率有利于碳酸钙的均匀沉淀,而适宜的营养盐浓度能够生成更多的碳酸钙沉淀,同时需要足够长的静置时间使砂柱中的营养盐完全反应。
陈婷婷程晓辉郭红仙
关键词:数值模拟影响因素
产脲酶微生物及其固化地基中重金属的方法
产脲酶微生物:圆孢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antarctica UR53、韩国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koreensis UR47、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sp.UR31以及迟缓...
程晓辉李萌郭红仙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