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亚超

作品数:37 被引量:168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沉积物
  • 8篇海洋沉积
  • 8篇海洋沉积物
  • 7篇表层沉积物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渤海东部
  • 6篇沉积物岩心
  • 5篇岩心
  • 4篇电锯
  • 4篇可调式
  • 3篇晚更新世
  • 3篇晚更新世以来
  • 3篇南黄海
  • 3篇矿物
  • 3篇更新世
  • 3篇
  • 3篇
  • 3篇赤潮
  • 2篇地层

机构

  • 28篇青岛海洋地质...
  • 11篇国土资源部
  • 7篇浙江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37篇秦亚超
  • 15篇王中波
  • 10篇黄龙
  • 10篇蓝先洪
  • 10篇陆凯
  • 9篇徐晓达
  • 9篇梅西
  • 9篇李日辉
  • 6篇陈晓辉
  • 5篇翁焕新
  • 5篇密蓓蓓
  • 5篇田振兴
  • 5篇温珍河
  • 4篇陈静峰
  • 4篇徐扬
  • 3篇孙向卫
  • 3篇顾兆峰
  • 3篇陈立红
  • 3篇侯方辉
  • 2篇黄龙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现代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中国东部和海...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西部MIS 3阶段海陆过渡相沉积及其古环境意义
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晚更新世MIS 3阶段的海陆过渡相沉积地层广泛出露。基于本区18个站位柱状岩心(水深19.7~29.1 m)和LYK钻孔(水深13.9 m)的剖面观察、微体古生物鉴定、粒度分析、纹沼螺(Parafossa...
秦亚超
文献传递
晚更新世以来北黄海中部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物源识别
2015年
通过对北黄海中部DLC70-2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其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周边河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它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可将DLC70-2孔岩心划分为6层,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北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运用因子分析、Na2O/TiO2与K2O/TiO2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DLC70-2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鸭绿江物质对该孔中部及底部沉积物有较明显影响;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DLC70-2孔上部32.10m以上和下部37.60~60.72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32.10~37.60m和底部60.72~70.45m沉积物以鸭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黄河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北黄海中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鸭绿江物质在晚更新世早期开始对北黄海中部沉积作用就有明显影响。
蓝先洪陈晓辉密蓓蓓李日辉秦亚超王中波
关键词:沉积物
光照强度对隐藻吸收铁和磷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对隐藻生长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差异,提出了光照强度控制藻细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限制赤潮藻爆发性增殖的作用途径。研究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隐藻生长的光饱和值与光半饱和值分别为150μmol/(m2·s)和47μmol/(m2·s);在低光照强度下藻细胞的生长率较低,但是藻细胞却需要吸收更多的Fe和P,以及Zn、Mn、Co和Mo等微量元素,在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时,藻细胞生长率仅为光照强度150μmol/(m2·s)时的十分之一,而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倍和1倍。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导致赤潮常在光照良好天气后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认识。
翁焕新孙向卫秦亚超陈静峰
关键词:光照强度隐藻赤潮
麦饭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秦亚超
关键词:麦饭石
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被引量:9
2004年
通过揭示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铁、磷和碳酸钙等的赋存特征,结合现代表层海水中磷与水温、溶解氧的关系,讨论了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磷与碳酸钙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而沉积铁与碳酸钙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这与冰期时表层海水温度降低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使部分陆源磷溶入海水刺激了海洋初级生产力,从而导致生源碳酸钙在沉积物中积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关,也与海水中来自大气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氧,促使铁的氧化而加速沉淀到沉积物中有关.沉积物柱状样中可溶性铁和磷结合态(Fe-P)的含量变化,能够敏感地反映来自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表明了沉积物中铁和磷结合态的积累特征与赋存状况.对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意义.
翁焕新张兴茂吴能友陈立红陈静峰王颖秦亚超田荣湘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碳酸钙
一种自动多向可调式海洋沉积物岩心剖样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多向可调式海洋沉积物岩心剖样系统,包括第一电锯和第二电锯,第一电锯和第二电锯均设置在操作台上,且呈相对峙布置,在第一电锯和第二电锯之间设置有岩心放置槽;所述岩心放置槽呈长条形,岩心放置槽在操作台上纵向布...
王中波温珍河梅西陆凯徐晓达秦亚超黄龙
文献传递
东海南部陆架水体2011年夏季温盐结构及其对台湾暖流和黑潮入侵的指示
2021年
利用2011年7月5个断面共30个站位的温盐深(CTD)测量资料,分析东海南部陆架水体的温盐结构和温跃层特征,探讨黑潮和台湾暖流对东海陆架水文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区广泛存在着浅部温跃层和深部温跃层。浅部温跃层分布于20 m水深以内,跃层强度普遍较弱,具有明显的日内生消变化。深部温跃层分布于中、外陆架和台湾海峡。在中、外陆架的深水区,跃层底界深度约80 m,跃层厚度约10 m;跃层强度大,约为0.8℃/m,且较为稳定。在台湾海峡北部,温跃层分布于水深14~30 m,跃层厚度6~10 m,跃层强度偏弱,为0.2~0.5℃/m。在温跃层附近,由于上、下层水团温度、盐度的差异,其混合过程常出现盐指现象。在东海陆架90~110 m等深线之间,深部温跃层之下盘踞着一个深层冷水团,水温为16.8~17.6℃。黑潮水的入侵,使得外陆架温跃层强度减弱至0.2~0.5℃/m;同时,跃层层位上升,厚度加大。温跃层强度可以作为指示黑潮入侵的灵敏指标。当夏季深部温跃层强度低于0.6℃/m,同时伴随跃层厚度加大时,可判别为黑潮入侵。本区夏季黑潮锋可以到达110 m等深线附近。在中陆架50~80 m等深线之间,深部温跃层的消失,说明台湾暖流的强烈影响遍及整个水柱;而从南向北,台湾暖流的影响逐渐减弱。台湾海峡北部深层水温度较低,平均值为22.52℃,要比东海南部中陆架深层水低3℃,这可能意味着台湾暖流深层水主要源于黑潮分支的加入。
秦亚超蓝先洪蓝先洪胡刚陆凯陈珊珊
关键词:温跃层黑潮台湾暖流
一种海洋沉积物岩心自动观察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沉积物岩心观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多节可调竖直支架调整拍摄相机的竖直高度,通过多节可调水平支架调整拍摄相机的水平位移,同时通过控制多节可调水平支架相对于多节可调竖直支架旋转,可控制拍摄相机在水...
王中波梅西黄龙陆凯田振兴徐晓达秦亚超
文献传递
渤海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讨渤海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对渤海东部DLC70-1孔157个沉积物样品 进行了化学成分、 粒度及测年分析.结果表明, 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根据 DLC70-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钻孔岩芯可划分为6层, 反映了末次间冰期( 暖期) 晚期以来渤海东部沉积物物源的 变化以及海面波动.Al2O3、 MgO、TFe2O3、 MnO、 TiO2、 Cu、 Zn、 Pb、Cr和 Rb等元素与细粒沉积物呈正相关, SiO2、Na2O 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 K2O 、Sr和 Ba分布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R-型因子分析得出三种主要组合类 型, 以 Mg、Sr和 Ba为代表, 分别对应陆源细粒物质输入与黄河物质、 海河物质和深河物质的影响.运 用 BVAI2O3与 Sr/Al2O3、 MgO/Al2O、 K2O/Al2O3离散图分析了 DLC70-1孔的物质来源, 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 该孔中上 部 32.30-49.00m和 9.30-23.20 m沉积物受到了深河和海河物质的影响.
蓝先洪秦亚超王中波陈晓辉密蓓蓓黄龙
关键词:渤海东部地球化学沉积物晚更新世
黄海中北部和渤海东部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重矿物分析是海洋沉积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广泛用于沉积物物源约束、传输路径识别、沉积物分散体系重建和地层划分等。本文对采自黄海中北部和渤海东部的2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
秦亚超李日辉姜学钧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矿物渤海东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