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虾蛄
  • 5篇口虾蛄
  • 5篇黑斑口虾蛄
  • 2篇养殖
  • 2篇幼体
  • 2篇人工育苗
  • 2篇繁殖
  • 2篇繁殖生物学
  • 2篇池塘
  • 1篇养鱼
  • 1篇养殖技术
  • 1篇幼体培育
  • 1篇淤泥
  • 1篇育苗
  • 1篇育苗技术
  • 1篇育苗技术研究
  • 1篇蚤状幼体
  • 1篇生物环境
  • 1篇能量转换
  • 1篇能量转换效率

机构

  • 8篇宁波大学

作者

  • 8篇王象设
  • 6篇王春琳
  • 6篇赵青松
  • 6篇蒋霞敏
  • 1篇邵力
  • 1篇郑春静

传媒

  • 2篇浙江水产学院...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东海海洋
  • 1篇上海市动物学...

年份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生长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体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可用W=-0.1666+0.0316t来模拟,日增重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体长与时间的相关形式为L=1.0743+0.0578t,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形式为W=-0.0879+0.3642L。红螯虾幼体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王象设邵力朱建丰
关键词:幼体
黑斑口虾蛄的人工繁育技术被引量:3
2000年
王春琳蒋霞敏赵青松郑春静王象设
关键词:虾蛄蚤状幼体幼体培育
虾蛄的池塘养殖技术被引量:8
1998年
虾蛄又名虾钩弹、虾拔弹、虾壳子,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是我国沿海常见的海产经济动物。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被人们所喜食。我国沿海虾蛄多达几十个品种,但由于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海洋自然虾蛄的产量明显下降。
赵青松王春琳蒋霞敏王象设郑春静
关键词:虾蛄
虾蛄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1998年5月1日~7月16日在浙江宁波大学水产苗种试验场进行了不同虾蛄种类,不同换水量,不同放苗规格、数量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akempi比口虾蛄O.oratoria生长快、成活率高;水质条件较佳的塘,虾蛄生长迅速,平均每10天体长增加1.4cm,产量达804.0kg/hm2。
蒋霞敏王春琳赵青松赵青松郑春静
关键词:黑斑口虾蛄口虾蛄养殖虾蛄
池塘生态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7
1997年
池塘生态环境的研究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主要问题,淤泥影响着池塘的环境状态及生态能量转换效率。本文分析了池塘淤泥的生态功能、生物环境的特点及能量转换率问题。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
王象设
关键词:池塘养鱼生物环境淤泥能量转换效率
黑斑口虾蛄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蒋霞敏王春琳赵青松王象设郑春静
关键词:黑斑口虾蛄亲体培育人工育苗育苗技术
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15
2000年
通过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试验,初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生物学及其幼体发育的特性。认为水温。环境稳定性及光周期是影响其抱卵孵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水温、光照、底质或人工洞穴、饵料是影响幼体变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印黄营养阶段、浮游阶段及底栖阶段。仔虾蛄比底栖阶段的伪蚤状幼体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强,前者海水相对体积质量耐受低限为 1.005,后者为 1.010(28~30℃)。
王春琳郑春静蒋霞敏赵青松王象设
关键词: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繁殖生物学
黑斑口虾蛄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报道了黑斑口虾蛄卵巢发育、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产卵孵化和幼体发育过程,黑斑口虾站在浙江沿海的繁殖期为4-8月,繁殖盛期5-6月,个体平均绝对怀卵18422 粒。在水温24.5-29℃时,幼体经过27d(11期)发...
蒋霞敏王春琳赵青松王象设
关键词:黑斑口虾蛄卵巢发育繁殖生物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