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蔚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5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腔隙
  • 2篇腔隙性
  • 2篇腔隙性脑梗死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老年
  • 1篇心病
  • 1篇心率
  • 1篇血栓
  • 1篇血压
  • 1篇抑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中国高血压防...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首发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 1篇北京市宣武区...

作者

  • 7篇王蔚华
  • 4篇方向华
  • 3篇闻静
  • 3篇陈卫平
  • 2篇刘宏军
  • 1篇刘敏
  • 1篇华琦
  • 1篇王淳秀
  • 1篇秦晓明
  • 1篇张新卿
  • 1篇张长青
  • 1篇张红梅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腔隙性脑梗死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诊断和分类方法被引量:23
2010年
腔隙性脑梗死(LAC)是脑梗死的常见亚型之一,由于临床表现较轻,近期预后较好,因此不太被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与非LAC几乎相同.由于脑卒中各个亚型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各不相同[1-4],开展LAC的流行病学研究,无论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及发病机制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AC流行病学研究的关键就是其诊断和分型标准的确定,这不仅影响各个LAC的发病率及在各类卒中的比例,更直接影响各项研究资料的可比性.在临床研究中,国外研究偏好于TOAST分型,国内除采用TOAST分型外,也常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脑血管疾病分型方法[5,6].而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中的LAC诊断和分类则较为繁多.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常用的LAC诊断和分类方法.
王蔚华方向华
关键词:脑梗死腔隙性流行病学
北京市社区卒中后三个月的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调查北京1个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患者3个月内的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北京城区1个社区的卒中注册登记研究,对2007—2008年监测到的首发和复发性卒中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残疾评估,定义BI<95为残疾,BI<50为重度残疾、BI50~94为轻度残疾。结果①共登记急性发病3个月时,完成BI评估的299例患者。总残疾率为40.1%(120/299),轻度和重度残疾分别占55%(66/120)和45%(54/120)。卒中残疾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60~69岁、70~79岁、≥80岁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分别为28.2%、27.4%、48.5%、62.1%(趋势检验χ2=15.791,P<0.0001)。接受降压治疗的卒中患者3个月内残疾率低于未接受降压治疗者(34.9%比51.4%,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95%CI:1.02~1.07)。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0,95%CI:0.22~0.75)。结论卒中后残疾为卒中常见并发症。在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残疾患者中,重度残疾占有很高的比例。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
刘敏刘宏军方向华王蔚华张红梅秦晓明王淳秀
关键词:卒中残疾
24h平均心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24 h平均心率(AHR)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老年CHD患者262例。根据出院前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以24 h AHR 75次/min为切点分为24 h AHR≥75次/min组71例和24 h AHR<75次/min组191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2010年12月1日开始,每6个月进行一次,至2016年6月31日结束,以全因死亡为主要研究终点。收集并比较患者出院前24 h的基线资料、化验指标,以及随访期间的死亡原因。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组间累计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随访期间CHD患者全因死亡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中位随访40.7个月,患者资料完整。与24 h AHR<75次/min组比较,24 h AHR≥75次/min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总死亡率为6.87%(18/262)。与24 h AHR<75次/min组比较,24 h AHR≥75次/min组患者全因死亡率[15.49%(11/71)vs 3.66%(7/191),P=0.002]、CHD死亡率[9.86%(7/71)vs 1.57%(3/191),P=0.005]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4 h AHR≥75次/min组患者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24 h AHR<75次/min组(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 h AHR≥75次/min(HR=4.604,95%CI 1.343~15.784;P=0.015)和吸烟(HR=3.943,95%CI 1.009~15.412;P=0.049)是老年C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 h AHR≥75次/min的老年CHD患者全因死亡率明显升高,通过控制24 h AHR和戒烟可能会降低老年CHD患者全因死亡率。
闻静王蔚华陈卫平刘健
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平均心率全因死亡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被引量:54
2009年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 I:1.17-5.03)。结论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张长青方向华刘宏军王蔚华张新卿李宁燕
关键词:脑梗死患病率卒中部位
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足底动静脉泵对预防老年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泵(IPC)联合足底动静脉泵(AV泵)对预防老年住院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我院老年内科住院的168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观察组(IPC组)、足底动静脉泵观察组(AV组)及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足底AV泵试验组(IPC+AV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DVT传统常规护理,其余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相应方法实施干预,干预终止后,比较各组D-二聚体水平以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IPC+AV组、IPC组或AV组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IPC+AV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P<0. 05); IPC组、AV组以及IPC+AV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IPC+AV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 01),IPC组与AV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 05)。结论 IPC联合AV能有效降低老年卧床病人下肢DVT发生的风险,临床上值得推广。
闻静陈卫平王蔚华潘丹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变化趋势被引量:25
2011年
腔隙性脑梗死(LAC)是脑梗死的常见亚型之一,由于临床表现较轻,近期预后较好,因此不太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与非LAC差别不大,因此,充分了解LAC的发病情况、占脑梗死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脑梗死二、三级预防以及准确评估脑梗死的疾病负担都有重要意义。
王蔚华方向华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近期预后发病情况疾病负担LAC
对比中美高血压指南对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诊治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比中美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及治疗建议的不同对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诊治影响。方法:入选160例疑似高血压病受试者,根据中国和美国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及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比较2种不同模型状态对患者诊治行为的影响。结果: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70%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根据美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患者的诊出比例为89.4%,与中国指南相比需要立即给予药物治疗的患者增加了36.5%。结论:根据美国高血压指南标准,我国高血压病的初诊患病率增加了19.4%,需立即药物干预的比例增加了36.5%,前移的诊断标准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闻静华琦陈卫平王蔚华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