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福民

作品数:37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哲学宗教
  • 8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主义
  • 13篇哲学
  • 8篇社会主义
  • 5篇政治
  • 5篇社会
  • 5篇唯物
  • 5篇逻辑
  • 4篇唯物史观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马克思主义哲...
  • 4篇科学发展观
  • 4篇发展观
  • 3篇以人为本
  • 3篇政治文明
  • 3篇人为本
  • 3篇社会主义实践
  • 3篇内在逻辑
  • 3篇文化
  • 3篇马克思哲学
  • 3篇共产党

机构

  • 37篇华侨大学

作者

  • 37篇王福民
  • 6篇杨楹
  • 1篇刘素民
  • 1篇李志强
  • 1篇陈少牧
  • 1篇吴雪君

传媒

  • 7篇哲学研究
  • 4篇中共福建省委...
  • 3篇东南学术
  • 3篇教学与研究
  • 3篇学术研究
  • 3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理论视野
  • 1篇世界哲学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学发展观:资本主义可能吗?——兼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形态特质被引量:1
2007年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发展;三是"统筹兼顾"的合伦理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质及其制度安排与科学发展观的上述任何一个维度都是悖逆的,资本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活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领域对人构成了全面的掌控。资本逻辑僭越以致消解了"人本"逻辑,"资本"、"物本"替代并吞噬了"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在其社会形态下的不可实现性。
王福民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社会形态
在新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2015年
改革开放之新阶段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由当代中国社会形态性质、改革开放的目的性及其复杂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的。只有立足改革开放新实践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实践性质和实践规律决定的。在新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历史结论。
王福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哲学的日常生活维度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7
2008年
日常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价值旨趣集中地蕴含于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的内在结构、历史现实、大众生活与民族实践等基本层面中。考察、研究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及其方法论指向,不仅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理品质与实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民生化提供新的理论视界与现实空间。
王福民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存在论逻辑被引量:2
2012年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观念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存在论逻辑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王福民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辩证旨趣
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哲学界关于历史主体性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其中有两大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借马克思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名,行机械唯物主义之实,消解历史主体的实践创造性,把历史看做是“无人”的宿命;二是借批判辩证唯物主义或高扬主体性之名,行历史唯心论之实,以观念论语境中的主体性消解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唯物性与辩证法。这两种倾向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并批判过的旧论调。在历史主体观问题上,马克思立足生活实践,深刻揭示并诠释了历史主体的唯物辩证旨趣。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辩证旨趣集中地体现在历史主体的内在特质及其结构、历史主体的创造性、主体创造性的限度这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逻辑向度上。研究并阐释马克思历史主体观的辩证旨趣,不仅对厘清“后教科书时代”我国哲学界在主体性研究问题上存在着的机械唯物论的形而上学偏执、观念决定论之神秘虚妄,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以为我们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历史主体的创造性及其边界,提供文本依据与理论支撑。
王福民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主体观旨趣马克思唯物史观
解构与超越:邓小平建构社会主义的独特方式
2004年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 ,邓小平在建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显著特点就是解构与超越。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解构是邓小平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超越精神是贯穿了邓小平解构与建构社会主义辩证过程始终的基本精神。
王福民
关键词:邓小平解构社会主义
论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宽容”被引量:2
2007年
面对充斥着差异与矛盾交错的现代政治生活,强调单纯的“一致主义”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乡愿,如此,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提升政治生活的品质,挖掘建设政治文明的各种有利因素,寻求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差异政治价值观之间的协调之途,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重要使命。“宽容”为我们提供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政治生活的视角,它不仅成为现代政治的深刻内蕴,而且凸显为现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杨楹王福民
关键词:宽容政治生活政治哲学
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特质被引量:4
2007年
在社会发展观问题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能否认识并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在于其社会形态性质与社会结构特性能否提供科学发展的制度保证与实际条件。科学发展观植根并生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具有社会主义特质。科学发展观从理论旨趣、价值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主要环节与基本层面深刻的内蕴着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表征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辩证超越性与历史进步性。
王福民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社会形态
“三个代表”与小康社会
2003年
小康社会是中华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原有的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出现,将改变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私密化"的格局,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而社会生活的这一变化,又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思维转型,进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基础.
王福民
关键词:逻辑关系社会文化政治文明执政价值观民族精神
生活世界变迁中的公共意识及其当代价值
2016年
公共意识是存在于国民个体意识结构中的以社会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文化精神。立足当代生活世界变迁,是考察中国公共意识生成及其价值的时代依据与现实前提。文章认为,公共意识是一定社会结构中经济政治生活的观念形态;公共意识的生成,既从根本上依赖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又贯穿着主体文化自觉与理性建构逻辑;公共意识作为植根于社会结构中的文化因素,具有显著的社会形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意识的健康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和历史必然性。当代中国公共意识的生成、建构与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民族复兴、追赶时代、改善民生、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多重价值和重大意义。
王福民
关键词:公共意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