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

作品数:22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地震
  • 7篇裂带
  • 6篇地貌
  • 6篇发震
  • 5篇断层
  • 5篇断裂带
  • 5篇夷平面
  • 5篇发震构造
  • 4篇盆地
  • 4篇盆地南缘
  • 4篇南缘
  • 4篇构造地貌
  • 4篇古地震
  • 3篇地貌研究
  • 3篇微地貌
  • 3篇阶地
  • 3篇河流阶地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地表破裂
  • 2篇正断层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2篇王林
  • 12篇田勤俭
  • 9篇李文巧
  • 5篇徐岳仁
  • 5篇苏鹏
  • 4篇梁朋
  • 3篇熊仁伟
  • 3篇胡朝忠
  • 3篇马保起
  • 2篇李德文
  • 2篇杨攀新
  • 2篇何仲太
  • 2篇余建强
  • 2篇张世民
  • 2篇赵妍
  • 1篇卢海峰
  • 1篇郝平
  • 1篇侯治华
  • 1篇周连庆
  • 1篇王峻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4篇地震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西藏米林M_S6.9地震发震构造初探被引量:5
2019年
2017年11月18日在西藏米林发生了MS6.9地震,目前尚未发现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尚不明确.震源机制解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集中在加拉白垒东北坡上一个NW走向的长约36km、宽约8km的狭长条带之内.余震条带的走向及长度严格受到派乡构造岩片NE边界走向及长度的控制,垂直于该条带的地震剖面清晰地揭示出一条倾向NE的低倾角逆冲断层面,结合震源机制解及GPS同震位移场的已有结果,初步推断它可能就是发震断层面.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上游加拉-米林河段两岸的湖相基座阶地面和山脊线在南迦巴瓦、加拉白垒脚下都发生了倾向SW的翘起变形,发震断层面构成了其上盘加拉白垒、南迦巴瓦强烈隆升区与其下盘地貌发生翘起变形的弱隆升区的分界面,推断加拉白垒峰沿着这一断层面不断地逆冲、隆升,以此来调节其两侧的不均匀挤出,而下盘近断层处的褶皱、拖曳等作用逐渐造成了阶地面、山脊线的翘起、弯曲变形.基于夷平面的区域变形分析,认为雅江缝合带作为主干断裂带从整体上控制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东构造结地区的碰撞-挤压格局.印度板块东北犄角的强烈顶撞引起了东构造结附近强烈的断块运动,嘉黎断裂带北侧的地壳显著增厚,主夷平面随之发生裂解.与此同时,由于碰撞带来的强烈挤压,派乡构造岩片、多雄拉变质穹隆沿着缝合带大拐弯内侧不均匀地挤出,南迦巴瓦、加拉白垒随之隆升.此次的米林地震仅仅是该不均匀挤出过程所引发的一次具体的事件,是派乡构造岩片内部的一条次级断层发生的一次逆冲运动造成的.此外,紧邻此次余震条带的南迦巴瓦NEE边界以及SE边界是一个潜在的地震空区,其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王林田勤俭李文巧赵妍徐岳仁
关键词:逆冲断层河流阶地夷平面发震构造
1718年通渭M7.5地震滑坡特征分析——黄土高原历史强震触发滑坡数据库的应用被引量:17
2020年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历史强震的发震构造及震害,是修订历史强震震源参数的重要内容.本文以1718年通渭M 7.5地震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学“将今论古”原理,基于历史文献分析、遥感解译、野外验证等方法获得通渭地震滑坡数据库.研究发现,(1)总解译滑坡数量5019处,总面积635 km^2,滑坡密集沿通渭断裂分布,与X度等震线吻合,但范围均向西、向北各扩展约20 km;(2)与2008年汶川M8地震滑坡相比,面积<10^3 m^2的滑坡大量缺失,面积10^3~10^4 m^2的滑坡部分缺失,面积>10^4 m^2的滑坡数量相当;(3)尽管通渭地震滑坡数据库并不完整,但是能够反映极震区中大型滑坡的总体特征,可据此确定极震区范围;(4)通渭地震极震区至少有27处以“泄山”等记录地震滑坡的地名,这些受滑坡影响的居民点集中在通渭断裂两侧,占比超过50%,是致7万人死亡的重要致灾因素.研究认为,在黄土高原地区,确认密集的中大型滑坡体可能由单次历史强震触发,且排除其他远场强震影响之后,可以利用现今多时相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获得“相对完整”的历史地震滑坡数据库,为历史强震震源参数的修订提供基础资料.
徐岳仁杜朋李文巧张伟恒田勤俭熊仁伟王林
关键词:地震滑坡黄土高原遥感解译
岱海流域地貌演化及其对断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被引量:29
2008年
以戴维斯的地貌侵蚀循环学说为基础,运用SRTM-DEM数据、高程-面积分析法和水系分支比研究流域地貌发育。首先运用R ivertools软件平台从DEM数据中提取岱海流域内独立的11个小流域,其中7个位于蛮汉山山前断裂北侧的山地中,另外4个位于盆地南缘断裂南侧的山地中;然后计算每一个流域单元的高程-面积积分值和水系分支比。北侧7个小流域积分值为0.567~0.324,从西向东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南侧4个小流域积分值为0.373~0.425,数值之间比较接近。北侧7个小流域水系分支比的为2.079~2.628,从西向东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南侧4个小流域的水系分支比为2.066~2.138,数值之间比较接近。高程-面积分析法和水系分支比分析表明,北侧7个小流域均反映蛮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从西向东逐渐减弱的趋势;南侧的4个小流域均反映岱海南缘断裂沿由西向东的活动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北侧7个流域高程-面积积分值与水系分支比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两种指标综合成的主因子的变化范围是1.337^-1.699,从西向东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多种分析方法均表明,蛮汉山山前断裂从西向东活动性有减弱的趋势,而岱海南缘断裂从西向东活动性变化不大。
王林何仲太马保起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地貌演化断裂活动性
基于深部地震资料与地表变形资料的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迄今为止仍不明确。文中基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2009年间布设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流动地震台站观测剖面、芦山地震余震精定位结果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深部构造单元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阶地变形资料、遥感资料、区域地质资料等手段对地表构造变形进行了分析;综合两者建立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并研究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初步认为由于断层面倾角的差异,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和中北段与汶川地震有关的主要破裂段的变形模式有所不同。南段前山断裂近直立的断层面最终以对下盘的挤压作用为主,并在下盘地块内形成逆冲断层引发了芦山地震;而北段中央断裂陡倾的断层面使得仍然以上盘的逆冲作用为主。新生逆冲断层的上盘形成了1个活动背斜,第四纪以来该活动背斜之上的阶地面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形,该断层最新的1次活动导致了芦山地震的发生。大溪乡与太平镇之间向SE方向凸出的弧形断层段长期以来已经累积了巨大的位移量或构造变形量,是应变释放、构造运动都集中发生的段。芦山地震只是这种构造模式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的1次地震事件,未来南段前山断裂下盘的这些新生活动逆冲断层仍然具有发生类似地震的危险性。
王林周青云王峻李文巧周连庆陈翰林苏鹏梁朋
关键词:接收函数发震构造
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累积地震位错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面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及断层陡坎地貌进行了野外实测工作。经过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各级阶地上断层陡坎的高度,该值即为该阶地记录的地震断层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以本次地震的垂直位错量作为古地震位错量的均值,则可计算得到每级阶地累积的地震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点T1阶地形成以来仅经历过1次事件,即本次地震事件;T2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5次事件;T3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9~11次事件;T4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20次事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数据,则可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的可靠数据。
王林田勤俭马保起张世民郝凯余建强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龙门山断裂断错地貌地震地表破裂
基于地表流域指数和相关资料综合研究帕隆藏布地区的差异构造隆升被引量:3
2017年
帕隆藏布地区差异隆升的研究对于东构造结地区构造变形机制的理解以及断块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基于GIS平台,利用ASTER-30m的DEM数据,计算了帕隆藏布地区19个流域地貌单元的面积-高程积分指数(HI),并结合地震资料、地表沉积与侵蚀过程综合研究了该区域的差异隆升。结果表明HI值的空间分布能够反映出研究区的差异隆升。研究区不同地方处于不同程度构造隆升,主要存在着两个相对较强的隆升中心,一个位于东构造结附近,另一个位于嘉黎断裂带、怒江断裂带交汇部位。此外,研究区内流域演化、地震活动以及地表沉积、侵蚀之间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证据链,揭示了一个完整的"地下构造运动—地表地貌演化"的过程。
赵妍王林田勤俭李文巧徐岳仁
关键词:DEM
基于牛栏江宽谷面的变形讨论莲峰、昭通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川滇交界东段NE向莲峰、昭通断裂带受交通、地形等限制,开展区域断裂活动性的调查难度较大,第四纪活动特征的研究程度较低。为了详细认识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基于Google Earth三维地形数据、GF-1、GF-2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及局部的无人机航拍工作解译出跨断裂的四级牛栏江古宽谷底面,并基于GIS平台,利用ASTER-30m的DEM获得牛栏江宽谷面位相图,结合前人对于该区域地貌面年龄的研究及跨断层的牛栏江宽谷面的变形情况得出:莲峰、昭通断裂带现今为一组逆冲活动断裂,第四纪以来断层逆冲活动性昭通—鲁甸断裂最强,莲峰断裂次之,会泽—彝良断裂最弱。
张伟恒李文巧田勤俭徐岳仁王林
京西北蔚县-广灵半地堑盆地南缘断裂带的断层生长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高分辨率DEM三维分析、野外地质地貌调查以及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带上多处断层生长发育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断层的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几何结构不规则的区段,亦即断层的生长是由其几何结构不规则性决定的。这种不规则性主要包括几何形态的不平滑性或不连续性。断层的生长发育具有一种"截弯取直"的趋势和效应,消除几何结构的不规则性,使断层变得更加平滑和连续,结果是降低了滑动面的粗糙程度,更加有利于盆地内半地堑地块沿滑动面进行下滑运动。此外,断层的生长发育受不规则形态的空间尺度的影响,"截弯取直"的程度随着不规则形态空间尺度增大而降低。
王林田勤俭李德文张效亮
关键词:正断层
基于ArcGIS平台实现地质构造剖面资料的空间三维可视化
本文选取了一个常规的构造地质剖面,基于ArcGIS平台,通过配准、矢量化、离散化、TIN生成等一系列操作,最终实现了构造地质剖面资料的空间三维可视化。
王林
关键词:ARCGISTIN三维可视化
盆地边界活动正断层多尺度构造地貌研究
京西北盆岭构造区中发育有怀涿、蔚广、延矾、阳原、灵丘、怀安和涞源等一系列断陷盆地单元,这些断陷盆地的边缘大都受到了NE向活动断裂带的控制。该区内的蔚广盆地就是一个受南部边界正断层控制的、南深北浅的不对称的半地堑盆地。而蔚...
王林
关键词:古地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