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巧

作品数:56 被引量:34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地震
  • 11篇断层
  • 10篇发震
  • 9篇裂带
  • 9篇发震构造
  • 7篇地表破裂
  • 7篇青藏高原
  • 6篇青藏
  • 6篇滑坡
  • 6篇M
  • 5篇断裂带
  • 5篇帕米尔高原
  • 5篇盆地
  • 4篇第四纪
  • 4篇褶皱
  • 4篇测年
  • 3篇地表破裂带
  • 3篇地震地表破裂
  • 3篇第四纪活动
  • 3篇东北部

机构

  • 31篇中国地震局地...
  • 28篇中国地震局
  • 19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杜伦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深圳防灾减灾...
  • 1篇山西工程科技...

作者

  • 56篇李文巧
  • 18篇田勤俭
  • 15篇徐岳仁
  • 11篇袁兆德
  • 10篇陈杰
  • 10篇李智敏
  • 9篇王林
  • 7篇李涛
  • 6篇苏鹏
  • 5篇姚生海
  • 5篇梁朋
  • 4篇熊仁伟
  • 4篇张军龙
  • 4篇哈辉
  • 4篇杨晓东
  • 3篇卢宁
  • 3篇陈有顺
  • 3篇殷翔
  • 2篇何宏林
  • 2篇杨会丽

传媒

  • 12篇地震地质
  • 10篇地震
  • 7篇高原地震
  • 6篇震灾防御技术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第五届构造地...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青衣江变形河流阶地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构造活动性被引量:14
2016年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第四纪沉积差,断层出露不明显,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资料零星。为了提高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构造活动性的认识,探索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文中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貌以及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跨盐井-五龙断裂、大川-双石断裂和芦山盆地的青衣江不同段的6级河流阶地进行了差分GPS连续测量和细致研究,结合对高分辨率航拍影像的地质解译,得到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各段的河流阶地横剖面,通过不同河段河流阶地的对比分析,建立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河流阶地纵剖面。通过对河流阶地的变形分析,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以来,盐井-五龙断裂的平均垂向断错速率为0.6~1.2mm/a,大川-双石断裂没有明显的垂向活动,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控制的山前褶皱最新活动。结合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壳深部结构资料和芦山地震的精定位余震资料等,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大川-双石断裂,而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山前盲逆断层和反冲断层。
苏鹏田勤俭梁朋李文巧王林
关键词:构造活动性发震构造
1303年洪洞地震宏观震中修订的新证据被引量:11
2018年
1303年9月25日的洪洞地震为依据文献资料确定的中国大陆内部第一个M8. 0地震,因其宏观震中与1695年临汾地震的宏观震中仅相距40km,且2者仅间隔392a而受到持续关注。文中对历史文献进行重新梳理并对震中区同震次生灾害进行系统解译研究,所得结果表明:1) 1303年洪洞地震的极震区包括临汾盆地,也包括太原盆地南部与灵石凸起,后者范围内严重破坏的建筑物的记载数量与临汾盆地相当,说明太原盆地南部与灵石凸起和临汾盆地一样在洪洞地震中遭遇同等或更加严重的破坏,而1695年临汾地震的极震区仅局限在临汾盆地内,且极震区位于洪洞以南; 2)位于灵石凸起上的1. 1万个黄土地震滑坡由1303年洪洞地震触发,基于文献震害记录和地震次生灾害的集中分布特征,建议将1303年洪洞地震的宏观震中从之前的洪洞附近(36. 3°N,111. 7°E)向北移动约60km,这样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密集黄土地震滑坡与宏观震中的空间对应关系,新的宏观震中(36. 8°N,111. 7°E)位于霍州与灵石之间,同震滑坡加剧了极震区灾情的严重程度; 3)文中为重新认识山西地堑系中部2次重要历史强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徐岳仁何宏林何宏林李文巧田勤俭
关键词:宏观震中
德令哈莲湖地区泥火山特征及托素湖、可鲁克湖成因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调查和研究德令哈莲湖地区地质背景、地质演化及可鲁克湖-托素湖成因,通过对莲湖地区野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调查,结合石油地震勘探、钻井等资料,发现大柴旦-托素湖断裂带沿线分布有多处"泥火山",其分布明显受到断裂带的控制;该地区石炭纪以来经历了伸展、褶皱抬升、伸展断陷、挤压坳陷、弱挤压反转、弱断陷、坳陷、强挤压反转等多个构造演化阶段,而托素湖、可鲁克湖的形成与区域的构造演化紧密相关,特别是新近系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随着岩浆的侵入,在逆冲推覆构造的作用下,第三纪地层发生明显隆起,欧龙布鲁克山、埃姆尼克山等山脉大幅度抬升,莲湖被分为两部分,这是托素湖、可鲁克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姚生海张加庆李文巧李宏冲
关键词:泥火山地震剖面
芦山盆地水系与层状地貌面的构造响应及其指示意义
2018年
基于芦山盆地之内的天全河(R1)、老场河(R2)、灵关河(R3)、西川河(R4)、沫河(R5)这5条横穿芦山地震震区河流的水系及相关层状地貌面的构造响应,反演了芦山盆地山前逆冲断层的构造运动。基于Google Earth影像、国产高分卫星数据(GF2)以及SRTM.30m的DEM地形数据,首先对水系及层状地貌面进行了遥感解译和野外考察验证,然后基于GIS平台的构建多重缓冲区、生成离散化点集以及空间投影等主要技术方法最终生成了能够反映出水系河床、层状地貌面顺河同步地形变化的综合剖面,并利用野外差分GPS实测验证了剖面图结果的准确性。综合剖面揭示出芦山盆地内的河流两侧普遍发育了5级层状地貌面,而且水系河床上主要发育着两类构造成因的裂点,第一类裂点主要沿着芦山向斜西北翼边缘的走向分布,是由于向斜西北翼相对于向斜核部的整体抬升而形成的,而第二类裂点主要在芦山向斜内部分布,是由于芦山向斜内次级活动褶皱的逆冲运动而形成的。芦山盆地内的构造裂点对层状地貌面的空间分布具有“割裂”效应,不同宽谷洼地之内的层状地貌面往往以构造裂点为界各自独立地分布。随着双石一大川断裂对芦山向斜推挤作用的增强,芦山向斜从西南部的复式向斜转变为东北部的单式向斜并直至最终尖灭,并有可能形成了一条盲逆断层,而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应该与之密切相关。
王林李文巧苏鹏梁朋
关键词:水系山前断裂活动褶皱发震构造
运城盆地鸣条岗地裂缝展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2023年
鸣条岗地裂缝位于运城盆地东北部的鸣条岗地垒东南侧,造成沿线基础设施开裂变形,包括房屋墙体开裂、道路开裂、农田毁坏等,给沿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地表测绘和资料收集,获得了地裂缝空间展布及位错数据,该地裂缝延伸超过15km,走向58°,最大深度2.5m,最大宽度5m,垂直滑动速率6.25~8mm/a。判定鸣条岗地裂缝属于构造与非构造综合结果,其中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是其主要诱因。由于断层两侧沉积厚度不同,地下水采集导致沉降差异,所以鸣条岗南缘断裂对地裂缝展布起到控制作用,而降雨及黄土湿陷性对地裂缝的形成具有扩展作用。
郭春杉李文巧徐岳仁闫小兵
关键词:运城盆地
2017年西藏米林M_S6.9地震发震构造初探被引量:6
2019年
2017年11月18日在西藏米林发生了MS6.9地震,目前尚未发现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尚不明确.震源机制解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集中在加拉白垒东北坡上一个NW走向的长约36km、宽约8km的狭长条带之内.余震条带的走向及长度严格受到派乡构造岩片NE边界走向及长度的控制,垂直于该条带的地震剖面清晰地揭示出一条倾向NE的低倾角逆冲断层面,结合震源机制解及GPS同震位移场的已有结果,初步推断它可能就是发震断层面.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上游加拉-米林河段两岸的湖相基座阶地面和山脊线在南迦巴瓦、加拉白垒脚下都发生了倾向SW的翘起变形,发震断层面构成了其上盘加拉白垒、南迦巴瓦强烈隆升区与其下盘地貌发生翘起变形的弱隆升区的分界面,推断加拉白垒峰沿着这一断层面不断地逆冲、隆升,以此来调节其两侧的不均匀挤出,而下盘近断层处的褶皱、拖曳等作用逐渐造成了阶地面、山脊线的翘起、弯曲变形.基于夷平面的区域变形分析,认为雅江缝合带作为主干断裂带从整体上控制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东构造结地区的碰撞-挤压格局.印度板块东北犄角的强烈顶撞引起了东构造结附近强烈的断块运动,嘉黎断裂带北侧的地壳显著增厚,主夷平面随之发生裂解.与此同时,由于碰撞带来的强烈挤压,派乡构造岩片、多雄拉变质穹隆沿着缝合带大拐弯内侧不均匀地挤出,南迦巴瓦、加拉白垒随之隆升.此次的米林地震仅仅是该不均匀挤出过程所引发的一次具体的事件,是派乡构造岩片内部的一条次级断层发生的一次逆冲运动造成的.此外,紧邻此次余震条带的南迦巴瓦NEE边界以及SE边界是一个潜在的地震空区,其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王林田勤俭李文巧赵妍徐岳仁
关键词:逆冲断层河流阶地夷平面发震构造
Google Earth在野外初步断裂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主要介绍了卫星影像技术及Google Earth的特点,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Google Earth作为卫星影像在野外断裂调查中发挥的作用,总结了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的优劣。
姚生海李文巧
关键词:GOOGLEEARTH卫星影像
1718年通渭M7.5地震滑坡特征分析——黄土高原历史强震触发滑坡数据库的应用被引量:17
2020年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历史强震的发震构造及震害,是修订历史强震震源参数的重要内容.本文以1718年通渭M 7.5地震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学“将今论古”原理,基于历史文献分析、遥感解译、野外验证等方法获得通渭地震滑坡数据库.研究发现,(1)总解译滑坡数量5019处,总面积635 km^2,滑坡密集沿通渭断裂分布,与X度等震线吻合,但范围均向西、向北各扩展约20 km;(2)与2008年汶川M8地震滑坡相比,面积<10^3 m^2的滑坡大量缺失,面积10^3~10^4 m^2的滑坡部分缺失,面积>10^4 m^2的滑坡数量相当;(3)尽管通渭地震滑坡数据库并不完整,但是能够反映极震区中大型滑坡的总体特征,可据此确定极震区范围;(4)通渭地震极震区至少有27处以“泄山”等记录地震滑坡的地名,这些受滑坡影响的居民点集中在通渭断裂两侧,占比超过50%,是致7万人死亡的重要致灾因素.研究认为,在黄土高原地区,确认密集的中大型滑坡体可能由单次历史强震触发,且排除其他远场强震影响之后,可以利用现今多时相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获得“相对完整”的历史地震滑坡数据库,为历史强震震源参数的修订提供基础资料.
徐岳仁杜朋李文巧张伟恒田勤俭熊仁伟王林
关键词:地震滑坡黄土高原遥感解译
基于深部地震资料与地表变形资料的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迄今为止仍不明确。文中基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2009年间布设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流动地震台站观测剖面、芦山地震余震精定位结果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深部构造单元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阶地变形资料、遥感资料、区域地质资料等手段对地表构造变形进行了分析;综合两者建立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并研究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初步认为由于断层面倾角的差异,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和中北段与汶川地震有关的主要破裂段的变形模式有所不同。南段前山断裂近直立的断层面最终以对下盘的挤压作用为主,并在下盘地块内形成逆冲断层引发了芦山地震;而北段中央断裂陡倾的断层面使得仍然以上盘的逆冲作用为主。新生逆冲断层的上盘形成了1个活动背斜,第四纪以来该活动背斜之上的阶地面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形,该断层最新的1次活动导致了芦山地震的发生。大溪乡与太平镇之间向SE方向凸出的弧形断层段长期以来已经累积了巨大的位移量或构造变形量,是应变释放、构造运动都集中发生的段。芦山地震只是这种构造模式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的1次地震事件,未来南段前山断裂下盘的这些新生活动逆冲断层仍然具有发生类似地震的危险性。
王林周青云王峻李文巧周连庆陈翰林苏鹏梁朋
关键词:接收函数发震构造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帕扎尔哲克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分析
2023年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2次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系统解译了帕扎尔哲克7.8级地震地表破裂空间分布,结合野外科考验证、基于立体像对生成的高分辨率数字地表模型及余震精定位数据,对帕扎尔哲克7.8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进行分析。该次地震地表破裂主要沿先前断层迹线发育,总长度约为320 km。地表破裂位置地貌特征、野外典型位置调查结果及余震精定位结果均显示该次地震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局部伴有小规模垂向运动。最大左旋位移位于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帕扎尔哲克段,蒂尔克奥卢以南地表破裂逐渐不连续,左旋位错不明显。
梁朋田勤俭徐岳仁周晓成熊仁伟李文巧
关键词:地表破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