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适形
  • 2篇转移瘤
  • 2篇立体定向放射
  • 2篇立体定向放射...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疗效探讨
  • 2篇脑转移
  • 2篇脑转移瘤
  • 2篇静脉
  • 2篇分次
  • 2篇分次立体定向...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血细胞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机构

  • 1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苏州医学院

作者

  • 11篇王庆夕
  • 4篇齐立伟
  • 4篇袁亚文
  • 3篇陈年春
  • 3篇宋大安
  • 3篇范育伟
  • 1篇周景
  • 1篇马陌
  • 1篇金同梅
  • 1篇刘爱华
  • 1篇许卫东
  • 1篇孙仲藩
  • 1篇许昌韶
  • 1篇刘忠伦
  • 1篇楚建军
  • 1篇苏勋林
  • 1篇苏燎原
  • 1篇郑义同
  • 1篇陈宗全

传媒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海南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陕西肿瘤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复剂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探讨贝复剂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从第3周予贝复剂均匀喷于照射野内皮肤上,每侧600Au,每日3次。出现Ⅱ度皮肤损伤后增加用量,每侧1200Au,每日3次。对照组在出现Ⅱ度皮肤损伤后予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后暴露创面。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无Ⅲ度皮肤损伤。放射性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平均为6d。对照组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0%,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3%,放射性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平均为11.4d。结论:贝复剂可以减少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炎性反应,促进上皮修复,缩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
陈年春王庆夕宋大安
关键词:贝复剂放射性皮肤损伤上皮生长肿瘤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期间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
2000年
目的 研究胸部受电离辐射后外周血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1997 ~1998 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 例。按1∶2 配比年龄相似,性别相同的非放疗慢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胸部外照射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的影响。NSCLC以医用直线加速器6 MV- X 线,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射野包括肿瘤及其周围1 ~2cm 正常肺组织,同侧肺门以及纵膈,有时包括锁骨上区FSZ(Fieldsquarezoom) 72 ~246cm2 ,剂量率2Gy/min ,SSD100cm 。采用SWGEABAC- 920 型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并严格质量控制。结果 当吸收剂量10Gy/5f/ W ,NSCLC外周血细胞数量开始下降;至20 ~30Gy/10 ~15f/2 ~3 W 时,其外周血细胞数量降至低谷。并且上述3 种细胞数量较之放疗前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t> 2.58 ,P< 0.01)。另外,局部照射野> 100cm2 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低于照射野为< 100cm2 组,( F=6 .46,P< 0 .01)。在缩野和改侧斜野,放疗第四周(Dt= 40Gy) 后,局部受损骨髓开始修复。
楚建军苏燎原许昌韶王庆夕陈年春刘忠伦袁亚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外周血细胞肺肿瘤
体部较大肿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与适形治疗之比较
2000年
目的 评价体部X线立定定向放射手术 (stereotacticradiosurgey ,SRS ,俗称X 刀[1] )与适形放射治疗 (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 ,CRT)两种照射方法对于治疗直径大于 5cm肿瘤的利弊。 方法 对每一病例分别进行X线立体定向及适形两种治疗计划的设计 ,作出DVH图。结果 两种照射方法对靶区的包绕均符合临床需要 ,但立体定向放疗组靶区内部剂量不均匀、有热点 ,虽然对正常组织照射区域小 ,但有局部较高剂量区存在。结论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但适形治疗对于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明显优于前者 ,对于直径大于 7cm的肿瘤应优先选用适形治疗的照射方法。
金同梅王庆夕孙仲藩
关键词:适形治疗肿瘤
雾化吸入防治放射性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陈年春王庆夕宋大安
关键词:雾化吸入
59例头颅疾患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探讨
2002年
目的 初步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颅疾患近期疗效、急性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5 9例不同部位的头颅疾患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总剂量DT 2 5~ 2 8Gy ,1~ 5个中心 ,6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限光筒直径 0 72~4.3 4cm。分割方式 :4 4~ 12 .5Gy/次 ,2~ 3次 /周。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为 79 7% ;影像学有效率为 93 2 % ;D >2 .86cm副反应较重 ;总生物剂量相同时 ,每周 2次或 3次疗效无差别 ;脑转移的近期疗效高于胶质瘤。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颅疾患近期疗效肯定 。
齐立伟袁亚文范育伟刘爱华王庆夕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副反应临床疗效脑转移瘤
40例椎体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常规分割与低分割放射治疗椎体骨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40例病人 ,2 1例采用常规分割 ,DT 2 0 0cGy/次 ,每周 5次 ,DT 3 0 0 0~ 5 0 0 0cGy ;19例采用低分割照射 ,DT 3 0 0~ 60 0cGy/次 ,每周 1~ 3次 ,DT 2 0 0 0~ 3 60 0cGy。结果 放疗起到了明显的止痛作用 ,常规分割放疗组与低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大致相同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放疗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恢复效果差。结论 椎体放疗应根据病情及预计生存期长短来决定。对一般情况好 ,预计生存期长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给予大剂量长疗程的常规分割 ,而对于那些病情相对较重 ,行动又不方便 ,无望长期生存的病人 ,应采取低分割照射 ,且见效快 ,同样起到止痛作用。椎体骨转移应尽早治疗 ,才可能保全或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宋大安王庆夕
关键词:椎体转移癌
脑动静脉畸形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探讨
2002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3 4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累积剂量DT42 -5 6GY ,1-3个中心 ,8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病灶体积 0 .3 8~ 45 .68cm3;分割方式 :6~ 7GY 次 ,3次 周。结果 随访 3~ 4年 ,AVM闭塞率 64 .71% (2 2 3 4) ,疗后 2年再出血率为 5 .88% (2 3 4)。结果显示总生物剂量相同时 ,病灶体积大小是影响AVM疗效的关键因素。AVM的体积 <10cm3闭塞率为 87.5 % (14 16) ,明显高于体积 >10cm3的 44 .44 % (8 18) (P <0 .0 1)。平均闭塞恢复期与治疗体积有关 ,体积 <10cm3的 1.2 2 2年短于体积 10cm3的 1.769年 (P <0 .0 5 )。结论 总生物剂量均为 80GY左右时 ,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AVM的体积 <10cm3有较高的闭塞率且完全闭塞所需时间较短 ,是外科手术及血管内栓塞的有效补充治疗手段。
齐立伟袁亚文范育伟陈宗全王庆夕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远期疗效闭塞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6例临床观察
1995年
对收治的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了观察,认为MDS的诊断应取消CMML型而应为相应期伴单核细胞增多;提出应按分型分阶段进行支持疗法或小剂量药物分化诱导治疗。
杨有富王庆夕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物疗法支持疗法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分次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2002年
目的 初步探讨分次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3 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应用中科院大恒公司适形系列及 3D治疗计划系统。 10MV -X射线总剂量DT40~ 48GY ,1~ 2个中心 ,7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分割方式 :68GY 次 ,3次 周。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为 10 0 % ;影像学有效率为 85 .7% ;总生物剂量相同时 ,6GY和 8GY组疗效无差别 ;18例门静脉癌栓全消 ,7例大部分消退 ,3例癌栓略缩小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生存期延长。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近期疗效肯定 。
齐立伟袁亚文苏勋林王庆夕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
坏死性淋巴结炎11例临床诊断体会被引量:4
2000年
王庆夕许卫东周景郑义同马陌
关键词: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