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凋亡
  • 1篇动作电位
  • 1篇乳头
  • 1篇乳头体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神经元
  • 1篇生物节律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神经
  • 1篇视网膜神经节
  • 1篇视网膜神经节...
  • 1篇受体
  • 1篇受体途径
  • 1篇睡眠
  • 1篇死因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网膜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解放军第81...

作者

  • 4篇王媛
  • 3篇王烈成
  • 3篇张瑾
  • 3篇丁正霞
  • 2篇吴芳
  • 2篇许奇
  • 2篇鲍进
  • 2篇薛天
  • 1篇刘文虎
  • 1篇丁睿
  • 1篇陈惠英
  • 1篇李晓凤
  • 1篇洪艳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光通过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节睡眠活动
2016年
目的 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探讨有无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的小鼠在光的调节下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 四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分别为野生型(C57BL/6,WT),ipRGCs不感光型(MKO),仅保留ipRGCs型(MO)和视杆、视锥细胞缺失且ipRGCs不感光型(TKO)。记录小鼠在12h∶12h明暗交替下24h睡眠量和觉醒量以及在关灯后1h(即21:00)给予3h光照,观察其在光照期间(21:00~24:00)睡眠量和觉醒量的变化。结果在12h∶12h明暗交替下,WT、MKO和MO小鼠的觉醒、快动眼睡眠(REM)、非快动眼睡眠(NREM)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这3种时相的分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KO小鼠的3种时相无稳定相位,表现为自由运转。与12h∶12h明暗交替的相应时段比较,在3h光照期间,WT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1),NREM总量增加(P〈0.01)以及总睡眠时间(TST)增加(P〈0.01);MO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5),NREM总量增加(P〈0.05)以及TST总量增加(P〈0.01);MKO和TKO小鼠的3种时相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表达视黑素的ipRGCs在小鼠光诱导睡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王媛吴芳李晓凤洪艳丁正霞许奇张瑾薛天鲍进王烈成
关键词:生物节律睡眠
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对结节乳头体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
2015年
目的研究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对结节乳头体核(TMN)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LPO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 GluR5)和TMN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GABAARβ1)的表达;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观察微量注射谷氨酸(L-Glu)兴奋VLPO后对TMN c-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m GluR5于VLPO存在阳性表达,同时GABAARβ1于TMN存在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LPO内微量注射L-Glu后,大鼠的TMN区域c-Fos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存在于VLPO和TMN的m GluR及GABAAR介导VLPO-TMN的通路调节,VLPO可通过GABAAR抑制TMN神经元活动。
丁睿王媛丁正霞吴芳许奇张瑾王烈成
关键词:C-FOS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首先用TNF处理U937细胞,提取小片段DNA进行DNA断裂分析,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的Bcl2基因mRNA表达;继而以磷酸钙沉淀法将Bcl2基因转染到U937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子,然后用不同剂量TNF处理后观察转染与未转染细胞的存活率。结果TNF诱导的U937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用Bcl2稳定转染的U937细胞经TNF处理,存活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结论Bcl2基因增强表达阻抑TNF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
王媛陈惠英刘文虎
关键词:细胞凋亡BCL-2基因TNFU937细胞
小鼠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的鉴定及其昼夜发放频率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鉴定腹外侧视前区(VLPO)的神经元,记录神经元在昼夜的动作电位(AP)的发放频率,揭示不同VLPO神经元昼夜发放的规律。方法 4~6周龄野生型小鼠新鲜脑片,根据形态、对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的响应及电特性对VLPO的神经元进行鉴定;膜片钳方式记录VLPO区域的神经元在白天的11:00~16:00以及夜间的22:00~02:00动作电位的发放;采用t检验对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在VLPO鉴定出两类神经元,一类为多极三角形、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元,其阈值有低阈值发放(LTS)特性;一类呈两极梭形、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性神经元,其阈值无LTS特性。在记录的59个VLPO区域的神经元中,LTS特性的神经元有44个,非LTS特性的有15个;t检验分析显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的、有LTS特性的神经元在白天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明显高于夜间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P〈0.01);去甲肾上腺素兴奋的、非LTS特性的神经元白天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也明显高于夜晚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P〈0.05)。结论 VLPO存在两类神经元,这两类神经元的白天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皆高于夜间动作电位发放频率,提示两类神经元都参与了昼夜节律的调控。
丁正霞薛天鲍进王媛张瑾王烈成
关键词:动作电位LT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