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奕嘉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疫苗
  • 5篇免疫
  • 5篇基因
  • 4篇肿瘤
  • 3篇蛋白
  • 3篇多发
  • 3篇球蛋白
  • 3篇免疫球蛋白
  • 3篇基因表达
  • 3篇T细胞
  • 2篇多发家系
  • 2篇融合基因
  • 2篇杀伤
  • 2篇杀伤活性
  • 2篇体外
  • 2篇肿瘤杀伤
  • 2篇肿瘤杀伤活性
  • 2篇自体外周血
  • 2篇自体外周血干...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公安部物证鉴...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2篇王奕嘉
  • 7篇张英
  • 7篇朱平
  • 5篇卜定方
  • 5篇朱平
  • 5篇林宁晶
  • 5篇王逸群
  • 4篇张新
  • 4篇李惠芳
  • 3篇刘继华
  • 3篇石永进
  • 3篇刘辉
  • 2篇郝麟
  • 2篇朱强
  • 2篇董玉君
  • 2篇杨永红
  • 2篇胡兰
  • 2篇虞积仁
  • 2篇马明信
  • 1篇张野坪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克隆基因谱型变化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前后T细胞受体 β(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的变化 ,探讨SLE发病机理以及患者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克隆的免疫重建特征。方法 应用RT PCR扩增APBSCT的SLE患者外周血的TCRβ可变区 (V) 2 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 ,在长泳道测序胶上电泳 ,形成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通过谱型图上电泳条带分析SLE移植前T细胞克隆增生的特征以及移植后T细胞克隆群的变化 ,做增生T细胞克隆的TCRβ基因序列分析 ,了解TCRβ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 结果 正常TCRβV2 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电泳后分别出现呈高斯分布的 10余条电泳条带 ,组成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 8例SLE患者谱型图均出现异常 ,4例TCRβ在 βV13.1基因家族T细胞出现寡克隆增生 ,3例在 βV8,βV9,βV15家族中出现寡克隆性增生。APBSCT后T细胞克隆分布趋于正常 ,CDR3恢复多态性 ,部分恢复到正常TCRβ基因分布。测序结果显示谱型图上单一条带过度浓集往往是单克隆或者寡克隆T细胞增殖 ;发现SLE一个异常T细胞克隆的TCRβV8CDR3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强直性脊椎炎疾病相关克隆完全一致。 结论 SLE患者出现T细胞寡克隆增生 ,增生的T细胞克隆可能与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APBSCT后免疫重建 ,抑制了致病的T细胞?
符粤文朱平赵晓武李惠芳曾中州张蕊王奕嘉张英刘继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克隆基因表达谱免疫重建RT-PCR
白血病多发家系的遗传因素分析
<正> 目的分析了一例家族多发性白血病,利用微卫星(Microsatellite)分析家系中患者与正常人肿瘤相关基因遗传关系,探讨遗传因素在这一白血病多发家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例4代20人中有3人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
郝麟朱平胡兰张新王奕嘉王逸群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克隆谱型变化
<正> 目的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后TCRB基因谱型的变化,探讨SLE发病机理以及患者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克隆的免疫重建特征。方法应用RT-PCR扩增行APBSCT的SLE患者的...
符粤文朱平赵晓武李惠芳曾中州张蕊王奕嘉张英刘继华
文献传递
家族特异性抗淋巴瘤核酸疫苗的构建及表达的研究
<正> 目的探讨构建家族特异性抗淋巴瘤核酸疫苗的可能性,构建细胞因子优化的家族特异性抗淋巴瘤核酸疫苗。方法用RT-PCR扩增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标本中的IgHV1、IgHV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裁体pcDNA3....
刘辉朱平林宁晶张英卜定方王奕嘉
文献传递
转mdrl基因诱导CIK细胞耐药并保持肿瘤杀伤活性
目的:将多药耐药基因(mdrl)转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观察其是否产生耐药性并且保持肿瘤杀伤活性。方法:用IFN-γ,CD3Mc Ab,IL-2,IL-1等细...
杨永红李惠芳石永进王逸群张英王奕嘉朱平
文献传递
构建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家族特异性抗淋巴瘤疫苗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构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IgHV)基因片段与细胞因子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或白细胞介素 2 (IL 2 )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作为家族特异性抗淋巴瘤核酸疫苗 ,接种动物了解该疫苗抗淋巴瘤免疫功能。方法 从脐带血免疫球蛋白基因文库获得 6个片段长度差异较大的IgHV3基因片段 ,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资源分析预测其重链可变区的T细胞表位 ,分析IgHV1 6个片段。选择包含了绝大多数T细胞表位的IgHV1、IgHV3基因 ,将框架区 (FR)为主的IgHV(FR)基因片段及IgHV(FR)与GM CSF或IL 2基因连接后形成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COS细胞 ,ELISA法确定GM CSF或IL 2的表达情况。将一些表达载体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小鼠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因子分泌法检测小鼠抗同一家族淋巴瘤和正常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结果 计算机评分系统预测显示在每个IgHV序列中约存在 30个左右分别受HLA位点限制的T细胞表位 ,90 %以上的T细胞表位位于框架区 ,积分排位于前 1 0 %的T细胞表位都位于框架区。构建了去除CDR3区后以框架区 (FR)为主的IgHV1 (FR)和IgHV3(FR)真核表达载体。将GM CSF或IL 2基因连接到 2个IgHV基因的 3′端。IgHV (FR ) GM CSF/pcDNA3.0中GM CSF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 2
刘辉朱平林宁晶张英卜定方王奕嘉王逸群杨英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融合基因基因表达载体肿瘤疫苗
T细胞受体β独特型抗原决定簇DNA疫苗诱导抗淋巴瘤抗体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观察T细胞受体 (TCR) β不同独特型抗原决定簇DNA疫苗诱导BALB c小鼠抗人类CEM淋巴瘤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 RT PCR扩增CEM细胞特异性重排的TCRβ基因片段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然后以此为模板 ,扩增编码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 ,分别克隆到pcDNA3中作为DNA疫苗。肌肉注射法免疫小鼠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生成情况。结果 CEM细胞TCRβ共包含 5个抗原决定簇 ,其DNA疫苗免疫的 6只小鼠全部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最高滴度 1∶480 ) ;含 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免疫的 6只小鼠中有 4只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但滴度均较低 (最高滴度 1∶80 ) ;仅含 2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未能使小鼠产生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结论 包含TCRβV区全长 ,共有 5个抗原决定簇的独特型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特异性抗体 ;含有 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仍可诱导特异性抗体的生成 ,但这种反应较弱 ;而仅含有
张野坪朱平石永进刘继华卜定方曹香红朱强王奕嘉马明信虞积仁
关键词:T细胞受体DNA疫苗淋巴瘤特异性抗体
多发性骨髓瘤中人类疱疹病毒8型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确定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活检标本中是否存在人类疱疹病毒 8型 (HHV8)感染 ,病毒负荷量的差异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骨髓活检标本中的HHV8病毒的负荷量 ,采用筑巢式PCR扩增患者外周血、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标本中HHV8KS330 2 3 3Bam片段 ,用逆转录 PCR方法了解HHV8病毒的致病基因病毒源白细胞介素 6 (vIL 6 )和病毒源干扰素调节因子 1(vIRF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多数MM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可检出HHV8,荧光定量PCR发现阳性率为 6 9 6 % (16 / 2 3) ;筑巢式PCR时的阳性率为 82 6 % (19/ 2 3) ,骨髓穿刺和外周血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 4% (1/ 2 5 )和 0。临床分析表明病毒的检出可能与化疗有关。vIRF 1在骨髓活检标本中表达率很高 ,为 83 3% (10 / 12 ) ,vIL 6的表达率为 0。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和HHV8感染有关 ,高表达的vIRF
董玉君朱平马明信朱强张新林宁晶王奕嘉卜定方虞积仁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基因表达
转mdr1基因诱导CIK细胞耐药并保持肿瘤杀伤活性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将多药耐药基因 (mdr1)转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细胞 ,观察其是否产生耐药性并且保持肿瘤杀伤活性。方法 用IFN γ ,CD3单抗 ,IL 2 ,IL 1等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CIK细胞。采用电穿孔方法将mdr1基因表达质粒pHamdr转入CIK细胞。转染后 72h提取细胞总RNA ,DNA酶消化残留质粒DNA后进行RT PCR ,鉴定mdr1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耐药蛋白 (P gp)表达。四唑蓝比色法 (MTT)检测转基因后CIK细胞对阿霉素和秋水仙碱的耐药性 ;同时检测转染前后CIK细胞对MCF7细胞 (人类乳腺癌细胞系 )的杀伤活性变化。结果 转染mdr1后的CIK细胞mdr1mRNA阳性 ,P gp阳性的CIK细胞为 2 1%~ 37% (平均 2 7% )。转染后CIK细胞获得了多药耐药性 ,对阿霉素的IC50 值较转染前升高了 2 2 .3~ 4 5 .8倍 ,对秋水仙碱的IC50 值升高了 6 .7~ 11.35倍。转染前后CIK细胞对MCF7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CIK细胞转入mdr1基因后获得了多药耐药性 ,转染后的CIK细胞仍然保持原有的肿瘤细胞杀伤活性。
杨永红李惠芳石永进王逸群张英王奕嘉朱平
关键词:CIK细胞肿瘤杀伤活性耐药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
白血病多发家系的遗传因素分析
2003年
目的 通过一家族多发性白血病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白血病发病的遗传因素。方法 收集 4代 2 0人中有 3人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亚型的家系。应用DNAIQ试剂盒从骨髓涂片上提取DNA ,酚氯仿抽提法从外周血提取DNA。逆转录 -多重巢式PCR方法筛查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利用Powerplex试剂盒进行微卫星多重荧光PCR扩增。结果 筛查家系中 5位成员未发现融合基因。确认 3例白血病患者代表位于 11条不同染色体上 11个基因的微卫星没有共同连锁关系。其他 2个微卫星由于在这个家族中的多态性不高 ,无法确认或者排除基因的连锁关系。结论 仅仅根据不充分的家系特征和某些细胞遗传学异常就认定白血病多发家系是遗传性白血病显然还缺乏证据。
郝麟朱平胡兰张新王奕嘉王逸群刘英
关键词:微卫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