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昱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3篇特异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前列腺特异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抗原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肾切除
  • 2篇手术
  • 2篇特异抗原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抗原
  • 2篇前列腺特异抗...
  • 2篇前列腺特异性
  • 2篇前列腺特异性...
  • 2篇全腹腔镜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大学
  • 1篇鸡西市人民医...
  • 1篇费城儿童医院

作者

  • 13篇王天昱
  • 10篇周利群
  • 8篇李学松
  • 6篇何志嵩
  • 5篇方冬
  • 5篇蔡林
  • 4篇张争
  • 4篇张崔建
  • 3篇宋刚
  • 3篇秦丽华
  • 3篇龚侃
  • 3篇栾丽菊
  • 2篇李丹
  • 2篇唐琦
  • 2篇姚林
  • 2篇陈晓鹏
  • 2篇王玺
  • 2篇张雷
  • 1篇贾元歆
  • 1篇郭应禄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CUA201...
  • 1篇GTAUF2...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经腹膜后及腹腔途径完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
目的:探讨联合经腹膜后及腹腔途径完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文献回顾.方法:2名间断肉眼血尿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右肾肿瘤伴肝下下腔静脉瘤栓.2名患者均顺利完成联合经腹膜后及腹腔途径完...
唐琦王天昱李学松张争宋刚何志嵩周利群
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肾肿瘤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30—78岁,中位值55岁。7例因体检发现肾肿瘤,6例临床表现分别为血尿(4例)及腰痛(2例)。伴肾静脉癌栓7例,下腔静脉癌栓6例。13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方式,肾静脉癌栓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2例)或经后腹腔联合腹腔人路腹腔镜手术(4例)。联合人路手术先于后腹腔镜下控制肾动脉、处理腰静脉及侧支循环血管,随后在经腹腔人路下完成下腔静脉癌栓取出。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4—456min,中位值195min。肾静脉癌栓患者术中出血量50~150ml,中位值50ml。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出血量100—2500ml,中位值325ml。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肿瘤最大径平均值(7.9±2.5)cm;肾透明细胞癌11例,嫌色细胞癌1例,骨肉瘤肾转移1例。术后随访时间2~22个月,中位值13个月,无死亡病例。2例分别于术后13、17个月发生双肺转移,1例于术后9个月发生腰椎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安全可行,且可达到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经后腹腔联合腹腔人路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结合两种入路的优势,方便术中操作。
唐琦王天昱李学松方冬张崔建张争宋刚宋毅何志嵩周利群
关键词:肾肿瘤静脉癌栓腹腔镜手术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去除后Sonic hedgehog对小脑颗粒细胞发育的影响
2007年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凋亡等方面发挥作用,而Sonic hedgehog能调节小脑颗粒细胞的增殖,故实验设计了去除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后Sonic hedgehog信号在小脑颗粒细胞发育中作用的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10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renshaw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神经研究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C57Bl/6J小鼠40只;Bmpr1b敲除鼠系来源于Karen Lyons博士。②实验过程:通过敲除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的Bmpr1a和Bmpr1b两个亚型基因,去除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在小脑内的传导。③实验评估:使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新生幼鼠小脑中Sonic hedgehog信号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胚胎11.5d,磷酸化SMAD免疫阳性的细胞被观察到在正常鼠神经管背侧的菱形唇附近,受体基因双敲除的小鼠背侧神经管中未发现免疫阳性细胞,此结果提示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传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已消失。当小鼠出生后,磷酸化SMAD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正常小鼠的内颗粒层,在基因敲除鼠只有一小部分区域有磷酸化SMAD蛋白的表达。②Sonic hedgehog表达在正常新生鼠小脑的颗粒细胞层和蒲肯野氏细胞层;基因敲除鼠Sonic hedgehog信号只表达在小脑一小部分区域的颗粒细胞层和蒲肯野氏细胞层,而大部分区域则缺少它的表达。PTCH和N-myc在小脑中的表达与Sonic hedgehog表达部位类似。这提示Sonic hedgehog信号及其PTCH和N-myc都参与了小脑颗粒细胞的发育。结论:实验阐明了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去除后,Sonic hedgehog信号对小脑颗粒细胞发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秦丽华栾丽菊E.Bryan Crenshaw Ⅲ雷季良周长满郑亚杰王天昱王玺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小脑
A Modified Suture Technique for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Dismembered Pyeloplasty of Pelvi-ureteric Junction Obstruction
李学松杨昆霖姚林张崔建王天昱张雷方冬何志嵩周利群
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22例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64.5岁,中位病程40个月,中位病损长径4.75 cm。病理分期中,A1期患者12例,A2期患者6例,B期患者4例。12例患者阴囊阴茎均受累,仅侵犯阴囊者5例,仅侵犯阴茎者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红斑、瘙痒、溃烂、渗出及疼痛为主,均接受手术治疗,浸润性患者17例(77.3%),其中6例患者的手术切缘阳性,非浸润性患者的手术切缘无阳性发现。1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手术切缘阳性(P=0.015)和浸润性患者(P=0.010)更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腹股沟淋巴结为该病转移时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40)以及病灶的体积(P=0.027)与病程的长短存在相关性。总体的5年生存率和浸润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和27.9%,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具有病程长、易浸润、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初步治疗应首选手术。延误诊断、手术切缘阳性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其复发、转移的重要高危因素。术前组织病理检查、术中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及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规范临床诊疗。
鲍正清方冬岳才博蔡林王天昱李学松周利群
关键词:阴茎阴囊存活率分析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离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1~2010年接受近距离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67例。随访术后PSA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64例(95.5%)获得平均33.9(4~112)个月的随访。术前PSA平均为20.04ng/mL,术后最低PSA值平均为1.15ng/mL,40例(62.5%)患者最低PSA值<1ng/mL,26例(40.6%)患者最低PSA值<0.5ng/mL,达最低PSA值时间平均为术后11(1~26)个月。术后常见短期不良反应有:发热4例,血尿8例,便血3例。长期不良反应有:尿路刺激症状19例,便血7例,血尿2例,尿失禁2例,尿潴留1例。结论近距离治疗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王天昱陈晓鹏李学松陈翔宋刚蔡林何志嵩周利群郭应禄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扫描结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以及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对核素骨扫描结果的预测价值,以确定对中国前列腺癌初诊患者进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的恰当时机。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62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清总PSA(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前列腺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与骨扫描结果的相关性。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选择进行骨扫描检查的PSA和Gleason评分界值。结果:62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443例同时进行了骨扫描检查和血清PSA测定,其中骨扫描阳性患者216例(48.8%);338例同时具有骨扫描、PSA和前列腺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骨扫描阳性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水平(中位值71.00μg/L,范围1.30~2 400.00μg/L)显著高于骨扫描阴性患者(中位值60.00μg/L,范围0.60~201.00μg/L,秩和检验P<0.001),骨扫描阳性患者的Gleason评分(7.7±1.5)也显著高于骨扫描阴性患者(6.7±1.8,P<0.001)。回归分析显示PSA及Gleason评分分别与骨扫描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lg[PSA]:r=0.933,B=0.352,P=0.001;Gleason评分:r=0.971,B=0.096,P<0.001)。tPSA<10μg/L时骨扫描阳性率为<9.0%,Gleason评分<5时骨扫描阳性率为3.8%。tPSA>15μg/L或Gleason评分≥7时,对骨扫描阳性结果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7.5%、24.7%、54.4%、91.5%和60.0%。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骨扫描阳性结果与较高的血清tPSA水平和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建议tPSA<10μg/L和Gleason评分<5的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可不进行骨扫描,tPSA>15μg/L或Gleason评分≥7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该进行骨扫描检查。
王天昱陈晓鹏李学松贾元歆成俊张建华蔡林张争龚侃何志嵩周利群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放射性核素显像
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TGF-β对肿瘤的作用是极其复杂的。在空间方面,TGF-β信号通路对肿瘤细胞自身的作用在肿瘤抑制和肿瘤发展机制中有重要意义,又能通过影响肿瘤的微环境(如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来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在时相方面,TGF-β在肿瘤早期可抑制细胞增殖、启动细胞分化并诱导凋亡,但在肿瘤的进展期则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TGF-β信号通路的复杂特性对肿瘤机制的研究和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王天昱范宇李丹王玺吴静云栾丽菊秦丽华
关键词:肿瘤发生信号通路TGF抑制细胞增殖转化生长因子诱导凋亡
穿刺活检在肾脏肿物诊断流程中的新定位
2011年
近10年来,随着肾部分切除术及冷冻、射频消融等微创手术部分取代肾癌根治切除术,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肾肿物进行穿刺活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穿刺活检用于肾脏肿物诊断尚有争议,多数医师认为行穿刺活检并不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及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事实上,随着影像引导的穿刺技术和分子生物学一遗传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肾脏肿物活检已取得了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现对其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王天昱龚侃周利群
关键词:穿刺活检肾部分切除术分子生物学射频消融
经腹腹腔镜肾切除手术的肾蒂处理技术:单一术者191例经验总结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中肾蒂处理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由同一术者进行的经腹入路腹腔镜肾切除手术191例,其中肾癌根治术116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57例,单纯肾切除术18例.采用改良4套管技术,助手将肾下极挑起,从肾下方及背侧方向进镜观察,部分借鉴腹膜后入路的观察角度,可以明显改善肾动脉显露,采用带锁血管夹(Hem-o-lock夹)或腹腔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肾蒂血管.T2期以上肾癌患者同时行同侧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结果:190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74 ~352 min,平均171.5 min.术中失血量5~1 000 mL,平均94.8 mL;1例因肿瘤侵及结肠,分离困难转为开放手术.主要并发症有血管损伤5例,均在腔镜下处理;脑梗死合并急性肾损伤1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术后平均住院5.6(2 ~19)d.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改良肾蒂处理技术可改善经腹腹腔镜肾切除中的肾蒂血管显露,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
张雷姚林李学松王天昱方冬张崔建蔡林谌诚周利群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肾切除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