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康

作品数:89 被引量:14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粳稻
  • 36篇杂交
  • 29篇栽培
  • 29篇中粳
  • 29篇高产
  • 23篇栽培技术
  • 22篇水稻
  • 21篇杂交粳稻
  • 20篇选育
  • 17篇杂交中粳
  • 16篇制种
  • 13篇中粳稻
  • 12篇亲本
  • 11篇特征特
  • 9篇制种技术
  • 8篇高产栽培
  • 8篇高产制种
  • 7篇优质高产
  • 7篇高产栽培技术
  • 6篇特征特性及栽...

机构

  • 80篇江苏徐淮地区...
  • 8篇徐州市农业科...
  • 1篇徐州市农业局

作者

  • 88篇王健康
  • 80篇丁成伟
  • 79篇吴玉玲
  • 78篇郭荣良
  • 68篇徐家安
  • 57篇王友霜
  • 49篇胡婷婷
  • 49篇刘超
  • 24篇赵轶鹏
  • 10篇孙克新
  • 3篇方雷
  • 2篇张涛
  • 2篇陈萍
  • 2篇王福芹
  • 2篇独凤荣
  • 2篇于承祖
  • 2篇高金喜
  • 2篇颜俊华
  • 1篇独风荣
  • 1篇屠美英

传媒

  • 20篇江苏农业科学
  • 16篇北方水稻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杂交水稻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稻米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垦殖与稻作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种子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作物研究
  • 1篇农家致富
  • 1篇Agricu...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2014年叶...
  • 1篇第二届全国复...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粳稻徐稻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1
2016年
徐稻8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粳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介绍了徐稻8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进一步推广应用该品种。
戚强高金喜王健康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胡婷婷赵轶鹏丁成伟
关键词:中粳稻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解决淮北地区水稻播期推迟的现象,讨论不同播期对水稻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稻9号和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两品种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影响产量的主要是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减少,而千粒重的变化不明显。水稻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则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就品种而言,无论是产量、产量构成还是品质,徐稻9号对于播期推迟的响应均小于连粳7号。
赵新勇王友霜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赵轶鹏李思梦
关键词:播期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育种性状选择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研究了水稻的七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关联度大小依次为 :有效穗 >千粒重 >结实率 >穗粒数 >分蘖力 >成穗率 >穗长。为水稻育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孙克新郭荣良吴玉玲独凤荣
关键词:水稻育种
徐68优201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2014年
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徐68优201的选育过程及其父母本的特征特性。通过在制种过程中合理安排播期,建立高产群体,定量施肥,定期观察记载生长发育进程并灵活运用合理措施调节花期、选择最佳扬花授粉时间等提高制种产量。
王友霜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
关键词:杂交粳稻亲本制种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al14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2021年
本研究从徐稻3号群体中获得1个可稳定遗传的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al14,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l14出苗后白化,三叶期后转绿,白化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个生育期除抽穗期和株高外,其他农艺性状和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经透射电镜观察,白化叶片中大部分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膜数量变少,片层结构松散;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白化转绿突变性状由1对隐形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al14/9311的F 2群体中白化表现明显个体精细定位,最终将突变基因al14定位到第1染色体短臂标记al14-3和al14-10之间,物理距离为100.5 kb。测序发现突变体在该区间内编码线粒体底物ADP/ATP转运子的基因Os01g0265200终止密码子前插入了18 bp碱基,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结合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等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和表型,推测该基因可能调控幼苗叶绿体发育。
胡婷婷何弯弯王友霜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赵轶鹏
关键词:水稻叶绿体发育
强优势杂交粳稻“9优138”的选育及应用
2001年
刘超王健康孙克新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独风荣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产量性状制种产量高产栽培
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2017年
以本地区4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和毯苗两种育秧方式,研究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秸秆还田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与毯苗育秧方式比较,钵苗育秧使成熟期水稻叶面积指数下降,移栽后各期钵苗育秧水稻叶片的SPAD有增加趋势,增幅因品种而异;钵苗育秧移栽后85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毯苗育秧水稻,但各处理间的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大;移栽后100 d钵苗育秧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则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钵苗育秧水稻生殖生长前、中期剑叶光合能力较强,但由于钵苗育秧水稻光合功能衰退速度略快于毯苗育秧水稻,可能是导致处理间最终稻米产量并无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赵轶鹏王友霜吴玉玲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徐家安
关键词:育秧方式水稻机插光合作用稻米产量
优质高产中熟中粳稻徐稻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8年
徐稻9号是以40073为母本、以扬59为父本杂交,系谱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逆较强,稳产性较好,米质优,适应性较广。介绍了徐稻9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徐稻9号的栽培技术要点。
丁成伟王健康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胡婷婷赵轶鹏何弯弯
关键词:中熟中粳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粳稻徐稻3号的特征特性及大面积产量700kg/667m^2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06年
徐稻3号系采用镇稻88与台湾稻C杂交,再经连续加代及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中粳稻新品种。中间试验及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株型集散适中,耐肥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好,适于沿淮、淮北及沿黄稻麦两熟地区种植。
王健康刘超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
关键词:粳稻栽培技术
粳稻花培苗移栽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被引量:2
2015年
从粳稻花药培养成苗后的越冬保存、炼苗、移栽前生根处理、移栽后的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提高花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移栽成活后花培苗的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促进该技术在粳稻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赵轶鹏
关键词:粳稻花培苗移栽田间管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