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青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 4篇土壤侵蚀
  • 4篇小流域
  • 3篇粮食生产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小流域土壤
  • 2篇小流域土壤侵...
  • 2篇流域土壤
  • 2篇流域土壤侵蚀
  • 2篇沟壑
  • 2篇RUSLE
  • 2篇产沙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机构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4篇江青龙
  • 12篇谢永生
  • 8篇张应龙
  • 4篇赵婷
  • 4篇李晓
  • 3篇张义
  • 2篇文曼
  • 1篇吕明权
  • 1篇李文卓
  • 1篇赵暄
  • 1篇王继军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与RS小流域空间数据挖掘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小流域基础空间数据复杂多样,且难以管理等问题,选取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RS技术,利用1∶10000比例尺、5 m分辨率的DEM与空间分辨率为0.61 m的Quickbird影像,对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等多种流域空间数据进行挖掘,并结合二者建立了小流域三维空间模型,同时创建了空间数据库对其进行统一高效管理。结果表明:GIS与RS技术能够为小流域数据空间获取,流域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
江青龙谢永生张应龙赵婷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空间数据库
京津水源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坡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承德市南山径流场资料对不同坡长下径流深、含沙量及侵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坡长和降雨强度都对土壤侵蚀有影响,随着坡长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量变化的两个主导因素不断变换。雨强小于0.25 mm/min时,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大;雨强大于0.25 mm/min时,随坡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侵蚀量总是出现在22m坡长范围内。径流深均值与侵蚀量增量随坡长变化趋势一致,含沙量均值变化与雨强关系密切。所以治理京津水源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应在22m坡长以内采取等高植物篱等措施,既可降低工程投入,又减少坡面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赵婷谢永生江青龙
关键词:坡长土壤侵蚀坡耕地
基于LUCC的冀北土石山区东北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在G 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气候、土壤、植被盖度、DEM、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影像等数据,揭示东北沟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特点,明确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林地增加,草地、耕地和难利用土地减少,林地和草地之间及其内部转化较为明显;2)土壤侵蚀模数由1990年的5 136.13 t/(km2.a)减小到2009年的1 823.30 t/(km2.a),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减弱,土壤侵蚀由轻度侵蚀(32.78%)和中度侵蚀(28.49%)为主减弱到以微度侵蚀(42.16%)和轻度侵蚀(33.25%)为主;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其差异也比较明显,林地、居住建筑用地的侵蚀强度较小,难利用土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大。难利用土地是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吕明权王继军王继军江青龙郝晓东
关键词:土壤侵蚀RUSLE
京津水源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空间分异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京津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空间分异大,突发性强等问题,选择河北省滦平县西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及植被盖度等数据,运用GIS和RUSLE的方法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 816.835t/(km2.a),属中度侵蚀;潜在侵蚀模数为31 583.150t/(km2.a),是现实侵蚀模数的8.28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零星分布的大坡度坡耕地侵蚀强度最大,其次为高度风化,坡度较大的退化荒草地,退化荒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9.38%,侵蚀量占总量的88.48%,是最主要的泥沙来源地;不同坡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加大而显著增加,流域坡度>25°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3,侵蚀量约占2/3;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异也十分明显,表现为正阳坡>半阳坡>半阴坡>正阴坡>平地。
江青龙谢永生张应龙张义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土壤侵蚀
京津水源区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水沙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京津水源区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指导思想和治理模式只注重治理区生态经济效益,忽视减沙同时大量减水加剧上下游用水矛盾的问题,以承德市丰宁县达袋沟小流域不同治理措施定位试验结果,结合典型治理区坡面措施调查,重点研究坡面治理措施的水沙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坡耕地与人工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大大超过北方土石山区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天然草地较乔木林和灌木林具有较高的年径流量和径流系数;传统鱼鳞坑整地造林和鱼鳞坑加竹节壕整地造林措施拦沙、减流效应显著;中度、轻度退化天然草地封育措施下阴坡、阳坡植被覆盖率年均可提高1.63%和1.08%;在水源区传统鱼鳞坑整地造林和鱼鳞坑加竹节壕整地造林措施应限制在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并应适度降低整地标准;大面积中度、轻度退化的天然草地可采用封育措施,既可实现有效拦沙、恢复植被,又可增加坡面径流。
赵婷谢永生江青龙张怀周伟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产沙量径流量植被覆盖度鱼鳞坑
黄土高原沟壑区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被引量:8
2011年
针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问题,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经济学估算方法,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该区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9.05%;小麦和玉米的资源环境成本分别达到2.02和1.19元/kg,总成本分别为4.08和2.23元/kg,而出售价格仅1.72和1.28元/kg,高成本低效益状况对区域粮食安全及生态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粮食总成本中的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资源环境成本和化肥费用是其主要因素。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降低粮食成本维持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张应龙谢永生文曼江青龙李晓
关键词:资源环境黄土高原沟壑区
京津水源区生态输水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分区与措施配置
本研究针对京津地区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等现状,及其水源区传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京津水源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输水型小流域建设,即站在全流域角度,在明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恢复,区域产业与经济...
江青龙
关键词:生态输水水土保持生态治理
GIS支持下的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异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重心迁移模型、比较优势模型以及统计学和GIS分析方法,探讨了1980-2009年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生产总体变化显著,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将危及区域粮食安全;根据粮食产量高低和生产稳定性特征,将陕西省分为高产低变型(宝鸡、咸阳、渭南、汉中)、低产低变型(安康、商洛)、高产高变型(西安)、低产高变型(榆林、延安、铜川)四个粮食类型区;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较大,铜川、西安和商洛粮食紧缺,宝鸡、咸阳、渭南和榆林粮有盈余,延安、汉中和安康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生产总体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重心移动的阶段性明显,总体呈"北上东进"的移动趋势;各类粮食作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小麦、玉米和大豆、稻谷生产具有优势的地区分别在关中、陕北、陕南。研究结果以期为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区域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以及农业的结构调整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张应龙谢永生文曼赵暄江青龙
关键词:粮食生产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沟壑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稳定性及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种粮收入是黄土沟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揭示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状况及其稳定性,选取黄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3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粮过程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投入与产出状况进行了为期10a的跟踪调查,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生产稳定性最高,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4.2%;玉米次之,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7.2%;小麦的土地产出率年际变化较大,其生产稳定性最低。1999—2008年间,3种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及生产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从而得出,在黄土沟壑区,种植玉米的经济利润最高,大豆次之,小麦最低。据此提出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控力度及种粮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收入,促进粮食稳定生产,保证区域粮食安全。
张应龙谢永生李晓江青龙张义
关键词:粮食作物黄土沟壑区
吴起县退耕后农户生产经营与粮食供需状况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吴起县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资料,对退耕还林(草)后不同收入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以及2007年农户的粮食供需及输入输出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吴起县农户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林草地和耕地,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副业和退耕补贴,各类型农户的产业结构差异显著,高收入户工副业比重达81.8%,低收入户工副业和种植业比重相近,但其收入来源中退耕补贴比例占46%,存在一定依赖性。各类型农户农业效益差异与自然条件和劳动力素质有关。吴起县农户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输入率和输出率相当,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吴起县应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基本农田及相关配套措施建设等建议。
李文卓谢永生李晓江青龙
关键词:农户调查产业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