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颖超

作品数:34 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直肠
  • 19篇肿瘤
  • 18篇肠癌
  • 14篇直肠癌
  • 13篇肠肿瘤
  • 12篇直肠肿瘤
  • 9篇切除
  • 8篇预后
  • 8篇淋巴
  • 7篇切除术
  • 7篇淋巴结
  • 7篇结直肠
  • 6篇手术
  • 6篇结肠
  • 6篇腹腔
  • 5篇预后分析
  • 5篇细胞
  • 5篇膜下
  • 4篇胃癌
  • 4篇系膜

机构

  • 34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作者

  • 34篇武颖超
  • 33篇汪欣
  • 22篇吴涛
  • 21篇姜勇
  • 20篇陈国卫
  • 18篇张峻岭
  • 15篇万远廉
  • 11篇王鹏远
  • 11篇刘玉村
  • 8篇刘涛
  • 8篇左帅
  • 7篇朱静
  • 6篇潘义生
  • 6篇孙烈
  • 5篇张继新
  • 5篇黄珊君
  • 3篇蔡云龙
  • 2篇戎龙
  • 2篇郭小超
  • 2篇王爱丽

传媒

  • 9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单中心、有效性检验临床试验设计。2019年12月—202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收集110例因直肠癌接受低位前切除手术,且术后出现LARS的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原则,通过SAS 9.2软件生成随机表,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0天开始治疗,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颗粒,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颗粒,连续治疗30 d。患者服药前、服药第15天及停药后第1天进行中医症状分级、徐忠法评分、LARS评分。结果110例患者中107例纳入全分析集进行疗效分析,其中治疗组55例,脱落1例(违背方案1例);对照组55例,脱落2例(失访1例、违背方案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LARS评分分别为33.0(31.0,36.0)和34.0(32.0,37.0),中医症状分级2~3级的患者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占92.73%和90.5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LARS评分分别为21.0(19.8,23.0)和26.0(22.0,28.0),中医症状分级2~3级的患者在治疗组占比下降至33.33%,对照组为66.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苓白术颗粒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大便质地水样或稀溏症状起效最快,治疗30 d后,参苓白术颗粒能够明显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食欲、大便质地、腹胀腹痛及嗳气症状。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徐忠法评分分别为3.0(2.0,4.3)和4.0(2.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徐忠法评分分别为7.0(6.0,8.0)和6.0(5.0,7.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苓白术颗粒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LARS症状。
丰硕叶晖武颖超陈国卫吴涛姜勇刘涛左帅张学智张峻岭汪欣
关键词:参苓白术颗粒
淋巴结转移阴性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接受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1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9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8.422,P=0.004)、浸润深度(T分期,χ2=9.448,P=0.024)、分化程度(χ2=26.571,P=0.000)、病理分型(χ2=4.712,P=0.030)、癌胚抗原水平(χ2=4.131,P=0.042)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Wald=5.286,P=0.022)、浸润深度(T分期,Wald=5.741,P=0.017)、分化程度(Wald=7.172,P=0.00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武颖超李沈汪欣刘玉村万远廉黄珊君
关键词:直肠肿瘤淋巴转移预后
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RCL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青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青年组,n=40),并按照1∶2的比例纳入中老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设为中老年组,n=82)。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RCLM及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肝转移瘤直径与局部治疗之间的预后关系。结果共纳入RCLM患者122例,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47.5%、15.0%,中老年组1、3、5生存率分别为84.1%、26.8%、9.8%。两组BMI(P=0.008)、原发肿瘤存在并发症情况(P=0.006)、肝转移发生时限中同时性肝转移(P=0.005)、肝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3)、原发肿瘤N分期(P=0.007)、肝转移瘤局部治疗(P=0.047)和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30)是影响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肿瘤是否根治性切除(P=0.035)和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41)是影响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瘤最大直径与肝转移瘤局部治疗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0)。结论青年RCLM患者肿瘤初始分期较晚,但生存预后优于中老年RCLM患者。淋巴结转移程度高、肝转移瘤未经局部治疗以及肝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提示RCLM患者预后不良。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及肝转移瘤最大直径是影响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瘤局部治疗在RLCM患者治疗策略中起重要作用。
关宇杨磊蒋世濡窦伟冬王金贵陈善稳刘占兵武颖超
关键词:直肠癌肝转移青年患者预后因素
一种微创手术穿刺器的双向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穿刺器的双向限位装置,其包括皮肤固定结构,皮肤固定结构上设置供穿刺器穿过的通过孔;可调穿刺器固定结构,其设置在皮肤固定结构上,可调穿刺器固定结构包含可调节孔,可调节孔位于通过孔的上方,可调节孔...
张峻岭汪欣雷利利庞晓丛陈国卫姜勇武颖超刘树蓉
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nery,IMA)根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IMA根部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5--2008年间接受直肠癌手术并进行IMA根部淋巴结清扫的1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未行IMA根部淋巴结清扫的204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5%(10/105),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20.0%,2/10)明显低于无转移者(76.9%,70/91)(x^2=21.54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5.764,P〈0.05)为pT3、p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分化的直肠癌患者(Wald=7.818,P〈0.05),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IMA根部淋巴结清扫与否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72/101)和70.6%(142/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99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9%(2/105)和7.4%(15/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8,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是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分化的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武颖超汪欣刘玉村万远廉黄珊君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切除术结直肠外科手术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选择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总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2000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有84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内镜中心病理确诊为直肠NEN且接受治疗的患者有84例,回顾性分析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有67例神经内分泌瘤(NET)G1级;6例NET G2级;11例G3级,其中10例为神经内分泌癌(NEC),1例为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MANEC)。肿瘤中位最大径为0.8(0.2~18.0)cm;肿瘤TNM分期为:Ⅰ期60例,Ⅱ期2例,Ⅲ期12例,Ⅳ期10例。4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症状,包括排粪习惯改变(22/49)、便血(19/49)和腹痛(10/49);另有35例患者(包括2名肝转移患者)为常规体检时行内镜或CT发现。44例患者接受了内镜超声(EUS)检查。全组有20例(23.8%)发现淋巴结转移,均为T2期及以上的患者;其中12例为G1级和G2级,1例为多发G1级;8例为G3级。T1期的G1级和G2级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2期及以上的G1级和G2级患者,也低于G3级病例(均P= 0.000);但T2期及以上的G1级和G2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G3级相近(均P 〉 0.05)。10例(11.9%)发现同期远处转移,其中7例为肝转移,1例为骨转移,1例为骨、肝和肺多处转移,还有1例为直肠NEN根治性手术后9年卵巢转移。共有8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包括56例T1期G1级和G2级患者);3例接受局部切除术,1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1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手术,6例接受姑息性手术,1例接受转移灶切除。全组总生存时间为1~169月,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和79.7%。62例T1期G1级和G2级患者(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的56例、局部切除3例和根治性手术的3例)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为96%。本组NEN患�
刘涛柳萍吴涛潘义生陈国卫王鹏远姜勇武颖超汪欣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直肠临床病理特征手术预后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策略30年变迁:单中心289例治疗体会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对于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手术指征、清扫区域和处理原则,东西方国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回溯单中心LLND策略的30年变迁和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旨在为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合理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990-2019年30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加LLND的2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10年为一个阶段,将患者分为3个组,其中1990-1999年组89例,2000-2009年组92例,2010-2019年组108例。观察指标:(1)患者基线资料;(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LLND情况;(4)术后生存情况以及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结果 289例LLND手术患者占同期4 542例直肠癌患者的6.3%,3个时间段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除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溃疡型肿瘤以及新辅助放化疗者的比例逐年代增加;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手术占比和单侧LLND比率逐年代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逐年代降低。289例患者共完成483次侧方清扫,其中单侧清扫组95例,双侧清扫组194例;侧方淋巴结转移率24.6%(71/289)。3组LLND同期占比逐年代降低[9.9%(89/898)比8.0%(92/1 154)比4.3%(108/2 490),χ^(2)=40.159,P<0.001]。髂内及闭孔区域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逐年代增加(2比3比3,P<0.001),但髂总及髂外区域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则明显减少(4比3比2,P=0.014)。71例(24.6%)患者侧方淋巴结阳性,2010—2019年组侧方淋巴结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个年代组[37.0%(40/108)比16.9%(15/89)和17.4%(16/92),P=0.001]。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显著劣于阴性患者(均P<0.001)。在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单纯髂内动脉淋巴结转移单纯闭孔动脉淋巴结转移和髂外或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0.9%、27.2%和0(P=0.028),5年无病
汤坚强李华玉刘涛刘涛张峻岭左帅孙烈武颖超姜勇陈国卫吴涛万远廉
关键词:直肠肿瘤侧方淋巴结清扫预后
胃小弯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胃小弯侧黏膜下肿瘤(SMTs)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33例胃小弯侧SMTs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合并其他上皮来源肿瘤、多发性SMTs以及术中偶然发现的SMTs。总结胃小弯侧SMTs的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肿瘤分布、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与神经鞘瘤在上述方面的差异。结果 133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56.4±12.7)岁。首诊情况或症状依次为体检发现、腹痛、上腹不适、黑便、体质量减轻、反酸、贫血、呕血、幽门梗阻。胃小弯侧SMTs总体术前确诊率75.9%(101/133),胃镜检查+内镜超声检查(EUS)和腹部CT的术前确诊率分别为78.7%和68.8%。手术方式分别为内镜手术10例,开腹手术60例,腹腔镜手术63例。胃部切除术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94例,胃大部切除术21例,全胃切除术8例。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6.8%,常见并发症有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肠梗阻、术后出血、管腔狭窄。术后总结胃小弯侧SMTs病理类型分别为GIST 98例(73.7%)、神经鞘瘤21例(15.8%)、平滑肌瘤6例(4.5%)、异位胰腺6例(4.5%)、脂肪瘤1例(0.8%)、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0.8%)。GIST组与神经鞘瘤组比较,GIST组中术前血红蛋白浓度<110 g/L的人数多于神经鞘瘤组,GIST组的术前确诊率高于神经鞘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肿瘤胃壁内分布、生长方向、长径、浸润黏膜、突破浆膜和伴有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胃小弯侧SMTs术前确诊率不高,GIST、神经鞘瘤是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前需完善EUS,根据肿瘤性质、位置、来源层面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警惕术后管腔狭窄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
文龙张峻岭武颖超姜勇陈国卫汪欣吴涛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诊断率
Hic-5/ARA55通过上调P27的表达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正>目的研究 Hic-5/ARA55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 Hic-5/ARA55在大肠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已稳定转染 Hic-5/ARA55的大肠癌细胞系(Lovo cells),用...
武颖超汪欣刘玉村万远廉朱静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分型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通过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回顾性分析左结肠动脉(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MV)的解剖位置分型、IMV回流变异情况及IMV于根部以上水平的分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92例患者(其中左半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25例、直肠癌59例)的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血管重建与术后录像复习。其中男56例,女36例,中位年龄63(54,72)岁。分别记录肠系膜下动脉(IMA)的分型、LCA/IMV分型及LCA、IMV至IMA根部的距离,IMV的回流汇入位置,IMV于根部以上的分支数量。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患者各指标之间与LCA/IMV解剖位置分型的相关关系。结果:MSCTA技术准确判断肠系膜动脉分型情况及LCA与IMV的位置关系准确率达98.91%。其中95.65%(88/92)的病例存在LCA,4例患者LCA缺如;1例患者IMV属于边缘型,85.06%(74/87)的IMV行走于LCA后方,余者走行于前方。IMA根部距LCA的距离平均为(30.11±11.85)mm,距IMV的距离平均为(24.77±10.36)mm。于IMA根部水平LCA走行于IMV外侧者最多,占37.50%(33/88),其次为交叉型(30.68%,27/88)、远侧型(17.05%,15/88)与内侧型(13.64%,12/88)。IMV、LCA边缘型最为少见,仅占1.14%(1/88)。LCA内侧型中,IMV距IMA根部的距离远于其他各型(P<0.05)。LCA远侧型中,LCA距IMA根部的距离远于其他各型(P<0.05)。IMV汇入脾静脉是最常见的回流模式,占55.43%(51/92);34.78%(32/92)的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6.52%(6/92)的IMV汇入SMV与脾静脉交汇位置;3.26%(3/92)的IMV汇入空肠第一支静脉。IMA根部水平以上IMV有2个分支的最多,占51.09%(47/92);1个分支者次之,占25.00%(23/92);3个及以上分支者占20.65%(19/92);0个分支仅占3.26%(3/92)。单因素分析显示,LCA/IMV解剖位置分型与患者性别、身高、体重、BMI、IMV回流方式、IMV与LCA的前后关系等均不相关。结论:MSCTA技术能准确判断IMA、LCA与IMV的解剖位置分型。肠系膜下动、静脉血管解剖变异形式多样,LCA/IMV解剖
张峻岭刘树蓉郭小超吴涛陈国卫王鹏远姜勇武颖超孙烈刘涛左帅汪欣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肠系膜下静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