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晓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奈保尔
  • 4篇V.S.奈保...
  • 2篇移民文化
  • 2篇文学
  • 1篇大宅
  • 1篇抵达
  • 1篇读解
  • 1篇姓名
  • 1篇修辞
  • 1篇修辞性
  • 1篇修辞叙事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者
  • 1篇血缘
  • 1篇移民
  • 1篇阴性
  • 1篇印度文学
  • 1篇印文
  • 1篇英国文学
  • 1篇英国哲学

机构

  • 14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音乐学院
  • 1篇西安音乐学院

作者

  • 14篇梅晓云
  • 1篇罗艺峰
  • 1篇董雯婷

传媒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南亚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S.奈保尔:从未抵达的感觉被引量:23
2003年
“抵达”一直是 V.S.奈保尔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奈保尔这样的无根移民 ,能否有“抵达”?怎样“抵达”?什么是“抵达”?在《抵达之谜》中 ,作家试图理清自己与过去的关系 ,解答关于“抵达”的谜底。而生活的真实却是残酷的 :抵达就是离开 ,去和来都不是抵达。欧洲的文化置换并未使作家建立起真正的欧洲文化境域 ,他试图通过写作来“加入现实”的努力没有结果。
梅晓云
关键词:V.S.奈保尔抵达
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
移民是世界历史上的突出现象,人类进入全面交往时代以来,大规模移民已经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的文化地图,因此,移民和移民文化问题成为当代历史研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把移民文化研究植入世界历史背景中,设...
梅晓云
关键词:移民文化
文献传递
无根人的悲歌——从《黑暗之地》读解V.S奈保尔被引量:20
2002年
本文通过对奈保尔早期作品《黑暗之地》的分析来读解作家的“无根”问题所蕴含的意义 ,指出其文化归属的难题其实正是自我认同的危机 ,具体体现于族群认同 (血缘承诺 )、思想认同 (文化承诺 )和价值认同 (意义承诺 )三个方面。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奈保尔的“意义之网”的破碎 ,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原因 ,是我们进行作家作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梅晓云
关键词:读解V.S.奈保尔悲歌文化归属
奈保尔笔下“哈奴曼大宅”的社会文化分析被引量:20
2004年
移民往往因为不能融入移居地社会而产生文化悬挂的问题,由此而来的一个常见的生存方式就是建立自己的飞地型社会。本文运用“空间一权力”理论,对V.S.奈保尔笔下的“哈奴曼大宅”的权力结构及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它是一个以“超自然中心观”为思想基础、以“母一子关系”为权力纽带、以血缘家庭和种姓规则建立起来的典型的海外印度教文化飞地。这种以异质文化为背景的移民飞地,因为印度教信仰的不断稀释、生活空间的逐渐丧失和权力纽带的断裂而面临必然衰落的命运。
梅晓云
关键词:《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奈保尔移民文化
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与英-印文学交往关系被引量:4
2002年
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书写文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 -印文学关系中 ,更是起到别的历史条件不能起到的作用。英国文学自 1 7~ 1 9世纪以来的巨大成就、英国哲学与思想的传播 ,印度现代文学的兴起 ,以及两国文学的交往关系 ,都与此有密切联系。这主要表现在 :印刷语言 (英语 )的广泛社会效率、印度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欧洲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民族主义的启蒙以及欧洲对印度古老文明的了解、对印度文学传统的学习和研究等。正是建立在印刷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条件之上的书写文本层面的英 -印交往 ,体现了帝国对殖民地印度的意识形态统治 ;同时 ,也正是这一历史条件创造了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斗争的武器现代印度文学。
梅晓云
关键词:印度文学文学关系英国文学英国哲学交往关系
举意与旁观——论张承志与V.S.奈保尔的伊斯兰写作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比较研究中国作家张承志与印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伊斯兰写作,具体分析了张承志的小说《心灵史》和V.S.奈保尔的《在信徒的国度:伊斯兰世界之旅》等作品。本文认为:张承志的伊斯兰写作表现出强烈的前现代的激情,是圈内人的“文明内部的发言”,其写作姿态是“主位的”(EMIC)。而奈保尔的伊斯兰写作是圈外人的研究,其写作姿态是“客位的”(ETIC),他只是一个旁观者、思考者和批评者,并表现出西方世界的伊斯兰俗见。主位的文化感受和客位的文化感受,是这两位作家的伊斯兰写作最大的不同。
梅晓云
关键词:V.S.奈保尔旁观主位客位
V.S.奈保尔的思想与印度教存在主义被引量:8
2011年
伟大作家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具有很大影响的后殖民作家V.S.奈保尔,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目前国内外学界尚未有所探讨,因其文化背景和创作的复杂多样,这样一个课题显然颇具难度。本文认为,奈保尔的思想可以概括为"生存怀疑论",它以"印度教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表现为"背反的同一体"形态,它们不仅反映在奈保尔本人的生活里,更反映在他的许多作品里,讨论奈保尔作品的思想内涵,离不开对其思想的哲学基础的认识。
梅晓云
关键词:V.S.奈保尔
从《父子之间》看早期生活对奈保尔文学创作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父子之间:家庭书信集》为我们研究奈保尔提供了最为真实可信的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这部家庭书信集,揭示出作家少年时代特立尼达生活的"文化悬挂",青年时代留学英伦经历的"文化祛根",以及父亲在文学上对儿子的影响;所有这些对于奈保尔精神气质和文学理念的初步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家后来的"文化无根"状态,与这一时期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对这部书信集的研究,是全面了解奈保尔的必要起点。
梅晓云
关键词:奈保尔
少林寺那罗延神的失落: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植入和变迁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涉及少林寺著名的护法伽蓝那罗延神的失落问题,以期深入讨论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植入和变迁。嵩山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代表性寺庙,其功夫与寺内长期存在的护法伽蓝神有密切关系,成为少林功夫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但是,源于毗湿奴大神的早期金刚那罗延神不知何时失落,近世以来演变成紧那罗王并进入民间神话和历史文献,而那罗延神则以语言化石的形式保存了千年前的传统,活在当地人民的口述历史中。本文以寺庙文献、碑铭、图像、佛典和作者实地调查的佛教汉语方言语料等为研究对象,力图寻找并还原少林寺护法伽蓝应是那罗延神的本来历史面貌。
梅晓云罗艺峰
关键词:少林寺
试论印度古代文化中“阴性原则”的演变──从两大史诗到《摩奴法典》被引量:1
1996年
印度古代文化中的“阴性原则”,是一种母权时代的遗留物,其特点是:女神崇拜、尊敬妇女、性力迷信、以农业经济为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阴性原则”在印度却是以否定的方式阐明的。古代印度文学形象地反映了历史上对妇女的尊崇与蔑视、歌颂与诅咒矛盾交织的状况。本文着重探讨两大史诗和《摩奴法典》如何反映了“阴性原则”的演变,并试图窥见这一演变过程的深层原因。
梅晓云
关键词:母权男权崇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