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美云

作品数:384 被引量:6,961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1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0篇医药卫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86篇食管
  • 72篇胃肠
  • 72篇反流
  • 63篇胃食管
  • 61篇便秘
  • 60篇食管反流
  • 60篇胃食管反流
  • 59篇功能性消化不...
  • 53篇慢性
  • 48篇流病
  • 39篇慢性便秘
  • 36篇食管反流病
  • 36篇胃食管反流病
  • 34篇肠病
  • 32篇胃肠病
  • 27篇综合征
  • 27篇功能性胃肠病
  • 25篇胃电
  • 24篇肠易激
  • 21篇易激综合征

机构

  • 330篇北京协和医院
  • 2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0篇北京协和医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北京大学第三...
  • 7篇北京积水潭医...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中华医学会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79篇柯美云
  • 121篇王智凤
  • 88篇方秀才
  • 49篇孙晓红
  • 32篇刘晓红
  • 30篇朱丽明
  • 23篇潘国宗
  • 21篇宋志强
  • 17篇蓝宇
  • 17篇张艳丽
  • 16篇罗金燕
  • 12篇辛海威
  • 11篇谷成明
  • 11篇袁耀宗
  • 10篇姚树坤
  • 10篇赵威
  • 9篇郭建强
  • 9篇陈元方
  • 9篇孙晓红
  • 8篇丁召路

传媒

  • 62篇中华消化杂志
  • 46篇胃肠病学
  • 44篇基础医学与临...
  • 20篇中华内科杂志
  • 19篇中华医学杂志
  • 1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2篇中国实用内科...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5篇2013中华...
  • 5篇中华医学会2...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信息...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国外医学情报
  • 3篇北京医学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3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18篇2013
  • 15篇2012
  • 10篇2011
  • 13篇2010
  • 20篇2009
  • 16篇2008
  • 27篇2007
  • 28篇2006
  • 9篇2005
  • 15篇2004
  • 26篇2003
  • 15篇2002
  • 39篇2001
3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动向和处理对策被引量:7
1998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动向和处理对策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柯美云谷成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患者常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胀满、烧心、进食减少等消化不良症状...
柯美云谷成明
关键词:功能性FD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超声下乙状结肠运动和餐后胃结肠反射被引量:1
1999年
肠易激综合征(iritablebowelsyndrome,IBS)十分常见,国外统计约占胃肠门诊的20%~50%[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IBS临床表现与结肠关系密切。目前有研究报道,IBS餐后胃结肠反射有部分推迟出现[2],但观察多采用有...
陈艳敏柯美云张淑琴姜育新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超声波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3年全国胃肠动力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4
2004年
柯美云周吕姜葵王邦茂
关键词:消化病学心理障碍肠梗阻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抑酸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患者疗效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膈肌生物反馈训练(DBT)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GER)相关性咳嗽的效果。方法 11例GER相关性咳嗽患者,填写问卷后学习DBT方法 ,同时服用PPI(雷贝拉唑10 mg,每日2次),每2周随访1次,第8周末完成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第12周末接受电话随访。结果 DBT联合PPI治疗后2周,反流症状总评分(TRSS)和咳嗽评分(SC)改善均>50%;治疗8周,疗效稳定,生活质量中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这6个维度的评分显著提高(P<0.05)。第12周末随访,PPI减量后患者症状稳定。结论 DBT联合PPI治疗GER相关性咳嗽,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吴欢柯美云孙晓红王智凤刘晓红方秀才朱丽明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咳嗽生物反馈
慢性便秘伴发肛门直肠疼痛的全国多中心分层调查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调查慢性便秘患者伴发肛门直肠疼痛情况。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分层问卷调查,纳入慢性便秘患者后就便秘症状、肛门直肠疼痛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等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慢性便秘与肛门直肠疼痛的判断均参考罗马Ⅲ诊断标准。结果共调查921例慢性便秘患者,有效问卷909份,其中男性258例、女性651例,平均年龄(48.9±18.7)岁。15.1%(137/909)的慢性便秘患者最近6个月有肛门直肠疼痛,其.中慢性肛门直肠疼痛(CP)26例(2.9%)、痉挛性肛门直肠疼痛(PF)111例(12.2%)。CP和PF常发及频发者分别占88.5%(23/26)和73.9%(82/111)。PF患者的疼痛程度较CP患者轻。三级医院CP检出率明显高于一级医院(3.6%比0.6%,P=0.04)。PF在不同级别医院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疼痛症状的出现与便秘的肛门直肠症状、睡眠情况、精神状态有关。结论慢性便秘患者常伴肛门直肠疼痛,女性多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普通人群中肛门直肠疼痛的患病率及其症状产生机制。
辛海威方秀才高峻刘诗肖英莲张军朱丽明王智凤柯美云
关键词:便秘肛管直肠疾病痉挛多中心研究
睡眠呼吸暂停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持续正压通气的疗效被引量:20
1998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疗效。方法对16例临床上同时有睡眠打鼾、憋气、白天嗜睡及夜间反酸、烧心的患者进行了食管pH、压力及多导睡眠图的同步监测(对照期),并用nCPAP治疗(nCPAP期)。结果16例中有9例(9/16)同时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胃食管反流,夜间胃食管反流发生之前常伴有吞咽动作(514%)、大的躯体活动(168%)、醒觉(297%)及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376%),其平均最低食管负压[-131±87mmHg(1mmHg=0133kPa)]亦明显低于对照期(-87±79mmHg;P<0005)。7例患者nCPAP治疗后,除1例患者胃食管反流没有缓解外,其余6例的反流程度有明显降低。pH<4的时间百分比从146%±98%降至29%±39%(P<005),最长反流时间从182±82分钟降至53±77分钟(P<005),反流次数从144±93次/晚降至22±35次/晚(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夜间胃食管反流的高危因素,呼吸暂停、躯体活动、吞咽及醒觉反应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密?
钟旭王智凤黄席珍柯美云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正压通气
慢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多中心临床调查被引量:98
2009年
目的分析慢性便秘(CC)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情况以及CC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07年3~5月北京市10家医院561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门诊CC患者进行调查,填写Zung焦虑、抑郁(SAS、SDS)自评量表、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按性别分组并按便秘严重程度分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CC患者SAS、SDS评分异常分别占29.7%、50.7%。女性重度便秘患者合并焦虑状态及中重度抑郁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非重度便秘患者,男性重度便秘组与非重度便秘组间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患者在SF-36量表中8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重度CC患者生活质量损害更大。结论CC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随便秘严重程度增加而加重。门诊CC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高,女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与便秘的严重程度关系更大,故应加强这些人群的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并重视CC的心理治疗。
吴嘉煖刘晓红刘巍柯美云方秀才赵洪川张玫谢鹏雁郝建宇徐欣萍钱冬梅徐宝宏蓝宇龙峻标
关键词:慢性便秘生活质量
嗳气症患者的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问卷调查分析嗳气症的症状特点和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连续入组的反复嗳气患者21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症状谱、病程、发病诱因、既往诊疗情况、心理社会情况、精神心理状态和人格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20例符合嗳气症诊断标准,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49±10)岁。18例患者每天发作嗳气,16例嗳气与进餐有关;15例嗳气不需自行诱导,16例嗳气可以控制;17例有重叠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常见(13例),其次为胃食管反流病(11例);16例患者有精神刺激或负性事件的经历,其中,13例与家庭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及过度劳累有关;12例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8例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重叠症状的数量与焦虑状态相关(r=0.47,t=2.14,P〈0.05),嗳气严重程度与是否有焦虑抑郁状态无相关关系(P=0.096)。结论嗳气症患者有多种临床表现,其与隋绪改变、环境应激有关,多合并精神心理及人格特征异常。嗳气可能是患者对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一种行为异常反应,心理社会因素在嗳气症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孙晓敏柯美云王智凤张静方秀才朱丽明
关键词:嗳气心理学社会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评估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评估胃食管反流病(GERD)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症状评分、内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和24h食管pH监测等方法,调查73例GERD患者对维持治疗的反应并分析其有关影响因素。结果:间断治疗有效组(间断组)患者40例,维持治疗有效组(维持组)30例,治疗无效组(无效组)3例。间断组患者病程较维持组短(P<0.001),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均比维持组高(P<0.05),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波幅高于维持组,但无显著差异;间断组患者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RE)以0级和Ⅰ级为主,而维持组以Ⅲ级为主(P<0.01);症状评分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在间断组和维持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有些GERD患者的远期治疗可采取间断维持的方式,RE的严重程度和LESP减低是决定是否需长期维持治疗的重要预测因素。
孙晓红柯美云王智凤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食管胃接合处GERD影响因素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患病观念特点
熊娜娜魏镜柯美云洪霞李涛朱丽明沙悦田国庆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