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雪群

作品数:71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血管
  • 26篇脑底动脉
  • 23篇动脉
  • 23篇脑血
  • 22篇脑血管
  • 20篇血压
  • 20篇脑动脉
  • 20篇高血压
  • 19篇内皮
  • 18篇皮素
  • 18篇内皮素
  • 15篇能神经
  • 14篇神经分布
  • 14篇免疫
  • 13篇蛛网膜
  • 13篇蛛网膜下
  • 13篇蛛网膜下腔
  • 13篇蛛网膜下腔出...
  • 13篇网膜
  • 12篇组织化学

机构

  • 38篇江西医学院
  • 33篇南昌大学
  • 9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江西护理职业...
  • 2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71篇林雪群
  • 29篇祝高春
  • 21篇邵立健
  • 20篇万丽丹
  • 20篇薛国勇
  • 14篇石嘉庆
  • 9篇戴育成
  • 9篇曾司鲁
  • 7篇程上穆
  • 7篇袁龙庆
  • 7篇熊建忠
  • 6篇李桂林
  • 4篇杨刚
  • 4篇黄海鹰
  • 3篇唐迅
  • 3篇丁文龙
  • 3篇杨刚
  • 2篇涂桂林
  • 2篇刘德明
  • 2篇李桂林

传媒

  • 15篇神经解剖学杂...
  • 11篇中国临床解剖...
  • 9篇中国组织化学...
  • 8篇江西医学院学...
  • 4篇解剖学报
  • 4篇解剖学杂志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铅暴露对N2a细胞SV2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铅暴露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中突触囊泡蛋白C(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C,SV2C)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铅对神经递质作用有关机制。方法 N2a细胞分为正常组、染铅Ⅰ组(10-4 mol/L醋酸铅),染铅Ⅱ(10-3mol/L醋酸铅)。分别在24和48 h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不同组N2a细胞SV2C mRNA变化以及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铅Ⅰ、Ⅱ组N2a细胞中SV2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剂量组之间无差异(P>0.05)。各组24和48 h比较,SV2C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但染铅Ⅱ组SV2C蛋白表达水平48 h均明显低于2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铅下调囊泡运输蛋白SV2C基因,减低了其蛋白水平,从而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
祝高春伍凤云叶薇薇李桂林林芬李耀斌林雪群范广勤
关键词:铅中毒神经递质囊泡运输
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单胺能神经起源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颈上神经节切除术,观察了15只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分手术Ⅰ组、手术Ⅱ组和对照组)脑底血管主要动脉单胺能神经纤维的起源。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主要动脉分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手术Ⅰ组作左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劝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明显减少,对侧各同部位血管的阳性纤维也有减少;手术Ⅱ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基本消失。结果提示:自发性高血压鼠脑血管一侧颈内动脉系各主要动脉分支的交感神经纤维,起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讨论了颈上神经节切除对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可能的作用。
林雪群石嘉庆程上穆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脑底动脉免疫组织化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蛛网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时脑底动脉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能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发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AH组(3d、14d)。SAH组大鼠取股动脉自体血注入蛛网膜下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正常组、SAH组大鼠脑底动脉ET-1能神经纤维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可见棕褐色,细线状ET-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SAH后3d组大鼠脑底动脉与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比较ET-1能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多,统计学检验(P<0.05);而SAH14d组大鼠脑底动脉ET-1能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脑底动脉ET-1能神经纤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祝高春李桂林林雪群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内皮素-1神经纤维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缺如1例
2007年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缺如,此变异少见,报道如下: 奇静脉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图1),先沿脊椎的右前方上行,然后转向脊椎的前方上行,至第4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上方成为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奇静脉收纳右侧肋间后静脉,右肋下静睬,右侧食管静脉的静脉血。
祝高春李桂林邵立健林雪群
关键词:腰升静脉奇静脉弓椎体高度上腔静脉
不同年龄兔脑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37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兔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Cx37)的表达,探讨Cx37在调节脑血管舒缩活动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测定幼年、成年和老年兔脑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37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年龄兔脑基底动脉Cx37蛋白的表达。结果大白兔脑基底动脉血管组织中存在Cx37的表达,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幼年兔表达较少,至成年兔达高峰,而老年兔逐渐减少;成年兔脑基底动脉Cx37的表达较幼年兔明显增高,老年兔表达降低。结论不同年龄兔脑基底动脉血管组织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以成年兔明显,提示缝隙连接蛋白在调节成年兔脑血管运动和舒缩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老年兔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减少,可能与老年性脑血管硬化有关。
林雪群祝高春万丽丹薛国勇唐迅
关键词: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
内皮素1与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重构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关于烧伤后内皮素对内脏组织的损伤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脑组织尤其是脑血管的影响鲜见报道。深入观察脑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脑血管作用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烧伤诱发的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临床意义。
林雪群戴育成祝高春万丽丹黄涛波
关键词:内皮素1脑血液循环障碍基底烫伤内皮素水平
烫伤大鼠脑底动脉血管内皮素-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烫(烧)伤损伤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大鼠烫(烧)伤损伤诱发脑血液循环紊乱和中枢神经机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烫伤Wistar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各组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ET-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呈明显病理改变;烫伤后3h大鼠脑基底动脉ET-1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6h达高峰,12h仍持续较高水平,24h开始下降,48h趋于正常。结论ET-1可引起烫(烧)伤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变化;并推测ET-1在烫(烧)伤损伤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引发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病理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林雪群戴育成祝高春万丽丹
关键词:脑动脉内皮素-1烫伤
内毒素血症大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表达与分布的变化
2010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ET-1)能神经纤维诱发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深入阐明内毒素血症诱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注射内毒素第3、6、12、24、48h),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进行观察。结果:内毒素血症后3、6、12h大鼠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内毒素血症后24h和48h已趋于正常(P>0.05)。此外,对照组和内毒素组大鼠脑底动脉可见棕褐色,呈细线状分布的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其中内毒素血症后第6h和12h大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密度增加,提示内皮素-1参与了内毒素血症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脑血管痉挛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提出了新思路,同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提供了理论依据。
万丽丹涂桂林林雪群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脑血管痉挛脑底动脉内皮素-1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02年
薛国勇邵立健林雪群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
家兔主要大脑动脉胆碱能神经与蝶腭神经节、耳神经节的关系被引量:2
1998年
应用神经节切除术和胆碱酯酸级化法,对19只新西兰家兔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胆碱能神经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比较观察,目的在于探明主要的大脑动脉胆碱能神经与蝶腭神经节、耳神经节的关系.根据两组动物实验(①非手术组:不切除神经节,只对大脑前、中、后动脉进行胆碱酯酶染色,作为正常对照之用;②手术组:按五组不同组合方式,分别切除神经书,然后进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不同方式的切除手术后的胆碱能神经的变化)的结果证明:非手术组的各主要大脑动脉壁上均存在丰富的棕红色胆碱能神经纤维,主干及分支都清晰可见,神经纤维密度呈(+++).手术组各种方式的切除神经节的结果,表现为出现胆碱酯酶聚积现象和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降低(++、+),未发现神经纤维消失.本研究的结果又提示,家兔一侧的主要大脑动脉胆碱能神经的节后神经元可能与双侧的蝶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有关。
许光全刘龙平石嘉庆林雪群
关键词:胆碱能纤维大脑动脉蝶腭神经节家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