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雨

作品数:49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词学
  • 8篇文学
  • 4篇性意识
  • 4篇诗歌
  • 4篇女性
  • 4篇女性意识
  • 3篇社会
  • 3篇宋词
  • 3篇网络诗歌
  • 3篇哮喘
  • 3篇词学批评
  • 2篇代文
  • 2篇严重程度评估
  • 2篇易安词
  • 2篇意象
  • 2篇伤春
  • 2篇评点
  • 2篇清初
  • 2篇婉约
  • 2篇文人

机构

  • 49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9篇杨雨
  • 6篇白寅
  • 5篇刘持
  • 5篇秦晓群
  • 5篇刘惠君
  • 5篇瞿湘萍
  • 5篇向阳
  • 3篇秦岭
  • 2篇李晶
  • 2篇谢凤英
  • 1篇吴琳
  • 1篇田惠敏
  • 1篇贺日波
  • 1篇李俊
  • 1篇张涛
  • 1篇常恒畅
  • 1篇张柳芳
  • 1篇谈笑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3篇长沙铁道学院...
  • 2篇求索
  • 2篇船山学刊
  • 2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文史哲
  • 1篇学术界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诗十九首》的存在主义阐释
2001年
从西方存在主义的理论出发解读《古诗十九首》,试图从哲学的高度观照汉末士人的存在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存在、时间与死亡三大主题的思考,尽管存在主义与《古诗》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但人性深处对存在本身的感悟在一定条件下却能超越时空,达到某种程度的默契。
杨雨
关键词:存在主义孤独焦虑
新世纪文学焦虑的纾解与网络媒介的力量被引量:11
2006年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总处在焦虑和浮躁之中。这种焦虑和浮躁先是来自对文学的过分关注:人们赋予了文学以“启迪民智”、“救亡图存”、“移风易俗”、“解放思想”的重大社会责任;其后又来自所谓“边缘化”的痛苦。尽管学界内对“边缘化”的表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两个基本的倾向是大家都承认的,一是读者的丧失,二是文学功能的退化。这两个倾向,可以表述为一个传播学的术语,那就是“失语”。因为受众的广度决定着话语权的量度,而话语权的量度又是实际功能执行权利的量度。文学对“受众”的号召力减弱了,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介入权利被削减了,于是,它“失语”了。
杨雨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网络媒介焦虑救亡图存移风易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系统型思维
2006年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批评者构建意义系统的过程。这一系统是个复杂而丰富的认知—判断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突出地体现了这种系统型思维。就横向而言,它把文学作品同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联系起来,把文学活动同其他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就纵向看,它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历史系统和意义系统的统一:作为历史的系统,它特别重视作品间的相互传承和影响;作为意义系统,它重视文本内部的多层象征和隐喻。纵向的系统型思维对作品的解读路径又分为上位路径和下位路径两种取向;上位取向服从于比它更上一层系统的规律;下位取向主要是把一个作品看成一种由这样三层意义构成的寓言系统:一是文字词典意义,二是隐含的比喻意义,三是由比喻意义而导致的读者更深层次的联想。
杨雨白寅
关键词:言外之意
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被引量:19
2004年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文人经常"作闺音"或为女性"代言"的文学现象上:这就是以"弃妇"和"妻妾"心态自拟的以男女比君臣的创作手法。这一现象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根源就在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维持这一结构的支柱便是严密的等级秩序。理解了中国血缘纽带下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的社会/家国结构中,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与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要求处于弱势伦理关系中的臣子、儿子、妻子(妾)绝对服从其君、父和夫,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于女性的弃妇情结与妻妾情结往往会出现在男性文人的诗文中,并成为男性文人作品一道婉约而优美的风景,进而成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亮点。
杨雨
关键词:士大夫
网络诗歌创作主体论
2008年
广义的"网络诗人"是指"上了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的诗人。"受到网络影响"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网络技术,如多媒体、超文本链接技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诗歌受众的文学素养、审美趣味反过来对诗人将在网络上发表什么样的作品、得到什么样的反响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不具备职业诗人头衔的"民间行吟者",还是以专业写作为职业的"精英"诗人,其共同点是都应该具备"才识胆力"的基本素质,对客观世界有着敏锐而丰富的内心体验。"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众多网络诗人的角色期待,但网络诗人只有洗涤了急功近利的尘障之后,才能最终沉淀下来,穿透一切浮躁和喧哗的表象,以"绝假纯真"心灵倾诉在网络诗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杨雨白寅
关键词:网络诗歌精英
南宋遗民词人意象研究综述
2010年
作为抒情文学体式之一的词,其意象研究历来被词学界广泛关注,但大多数焦点聚集在历代著名词家的单个典型意象的研究上。对于宋末元初的遗民词人意象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处于单个词人的单个意象研究上,而本文对南宋末期的遗民词人词作的意象研究予以梳理,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李俊杨雨
关键词:遗民词人
温庭筠词与“词为艳科”之传统的关系被引量:5
2002年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
杨雨
关键词:温庭筠艳情诗词为艳科女性意识
伤春与悲秋——略探易安词中的女性意识被引量:3
2003年
"女伤春"与"士悲秋"是历来为中国诗歌传统所钟爱的主题,在中国诗歌史上,伤春情结似总与女子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士悲秋"则主要凝淀为男性生命意识和政治意识的抒发。然而在易安词中,女性生命悲剧意识的触角越过了这一性别畛域,易安词的特点就在于她将伤春与悲秋情绪几乎都完全浓缩成了女性情怀中情爱的悲凉,将所有的生命意识、社会意识都浓缩成女性情怀中最为柔弱、最为凄美的情爱意识。
杨雨
关键词:女性意识易安词社会意识情爱意识
从庙堂到民间——中国文学精神向近现代化转变的主体因素被引量:1
2004年
中国文学精神向近现代的转变 ,滥觞于唐宋 ,激变于元代 ,成就于明清。这是基于中国文学自身演变的主体因素而得出的结论。首先 ,作为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 ,也就是传统的士大夫审美趣尚双重性的形成 ,为文学创作精神向近现代转化提供了主观动因 ;其次 ,新兴的文学消费主体的涌现 ,特别是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决定了中国文学近现代化的审美价值取向 ;再次 ,文学主体的生活形态对文学的传播方式的影响决定着文学话语的转变 ;最后 ,是影响文学活动的环境 ,也就是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 ,规定了中国文学精神向近现代化转变的基本范式。
白寅杨雨
关键词:中国文学审美意识大众文化都市文化
一种小鼠经口咽肺部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鼠经口咽肺部给药装置,包括一体结构的吸头管体和触咽端,吸头管体设置有贯穿首尾的吸液孔;触咽端未连接吸头管体的端部设置为流线型的圆弧面,圆弧面表面均匀分布有连通吸液孔的出液孔,触咽端在圆弧面的中间位置向...
刘持袁琳伍梦萍杨雨秦晓群向阳刘惠君瞿湘萍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