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艳军

作品数:130 被引量:703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0篇针灸
  • 30篇阿尔茨海默病
  • 29篇海马
  • 22篇灸疗
  • 21篇灸疗法
  • 18篇艾灸
  • 17篇电针
  • 17篇神经元
  • 16篇针刺
  • 16篇大鼠海马
  • 15篇蛋白
  • 13篇针灸疗法
  • 12篇模型大鼠
  • 11篇细胞
  • 11篇线粒体
  • 11篇灸法
  • 8篇穴位
  • 8篇中医
  • 8篇腧穴
  • 8篇海马神经

机构

  • 94篇湖北中医药大...
  • 35篇湖北中医学院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 4篇武汉市第一医...
  • 4篇武汉市中医医...
  • 2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29篇杜艳军
  • 70篇孙国杰
  • 35篇孔立红
  • 26篇王述菊
  • 17篇沈峰
  • 17篇周华
  • 12篇陈邦国
  • 10篇张晓明
  • 10篇宋杰
  • 9篇齐凤军
  • 9篇吴绪平
  • 8篇程井军
  • 7篇康玉屏
  • 7篇瞿涛
  • 7篇胡和平
  • 7篇马骏
  • 6篇罗磊
  • 6篇吴文辉
  • 5篇田青
  • 5篇刘静

传媒

  • 9篇时珍国医国药
  • 7篇针刺研究
  • 7篇中国针灸
  • 6篇上海针灸杂志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6篇全国针灸高等...
  • 5篇湖北中医杂志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湖北中医药大...
  • 4篇针灸临床杂志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World ...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医药学刊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19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即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 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OPA 1)的影响,探讨其在保护线粒体过程中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20只。运用海马注射Aβ1-42的方法复制模型。针灸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灸"百会"和"肾俞"穴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7d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运用蛋白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Fis 1和OPA 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海马神经元OPA 1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Fis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益肾调督"针灸法能够有效上调OPA 1的水平,下调Fis 1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与融合蛋白的失衡,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从而达到改善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的目的。
罗磊孙国杰杜艳军
关键词:针灸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REB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REB的变化以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穴、双侧"内关"穴和"大椎"穴,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2 Hz连续波,强度为1 mA,通电2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经图像分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CREB的表达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CRE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而CA3区CREB的表达虽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强海马CREB的表达,改善LTP,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沈峰杜艳军王飞孔立红孙国杰
关键词:电针AD海马CREB
针刺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上述穴位均可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增加;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均不大,阿托品后或者胃复安后针刺上述穴位仍可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孤束核是以上穴位与胃联系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初级中枢。
王述菊孙国杰杜艳军胡和平吴绪平孔立红
关键词:胃运动神经电生理孤束核神经元足三里内关
中医院校针灸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初探
高校针灸英语教学模式有情景教学模式、问答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四类,其中情景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创新,文章对情景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程井军刘殿刚王述菊杜艳军张晓明瞿涛陈邦国
关键词:情景教学模式中医院校
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相调节效应研究被引量:44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相调节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观察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分别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而针刺"中脘""气海"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且针刺以上不同穴位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穴位的双相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有双相调节效应,可能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综合作用是纠正机体机能活动向正常平衡与稳态状态方向的良性调节。
孙国杰王述菊杜艳军胡和平吴绪平孔立红
关键词:双相调节作用选穴
热休克蛋白在逆针灸保护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针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以探讨针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每组各lO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取穴"百会"和双侧"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艾灸预刺激、电针预刺激及针灸预刺激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杜艳军周华孔立红宋杰李东湖孙国杰
关键词:针灸疗法预刺激热休克蛋白
清毒通络法电针抗大鼠脑出血后炎性反应的研究
目的:在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关于中风发病机制的新认识,研究炎性反应在脑出血后级联反应中的重要作用,讨论水瘀毒邪互结损伤脑络的病因病机,并研究清毒通络法电针抗脑出血大鼠炎性反应的能力及作用机理.结论...
杜艳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A
文献传递
"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罗磊孙国杰杜艳军孔立红齐凤军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超微结构
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亲环蛋白D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运用定量RT-PCR法观察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亲环蛋白D(CypD)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大鼠海马注射A 1-42的模型复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组,采用针刺加灸百会和肾俞穴的治疗方法,通过定量RT-PCR法检测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行为学观察可见针灸组大鼠进食饮水量正常,对外界刺激反应尚可,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同时通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基因表达的扩增倍数统计学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针灸能够有效抑制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过度表达,从而改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内外渗透失衡,减轻线粒体损伤。结论针灸防治AD可能与其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过度表达,阻滞mPTP形成并改善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罗磊杜艳军孙国杰
关键词:针灸疗法阿尔茨海默病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之特色述评
2022年
随着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疗效颇佳且不良反应小。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在治法、选穴、刺法等方面的文献,并从脏腑辨治、奇经辨治、特殊针法三个方面给予归纳与分析,从而体现针灸辨证施治、整体调理达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特色。同时也指出,参考与借助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通过更规范、完整的诊断标准、证候量化、纳入标准及评价指标,既可提高针灸疗效对比研究的可靠性和认可度,也有助于减少个性化辨证论治与标准化诊治之间的冲突。开展更多大数据病例研究,规范实验治疗的频率和周期,增加对远期疗效的评价;完善更客观、更统一的临床评价标准,如性激素检测、睡眠检测分析等,不仅能提高同类型文献的对比性,优化针灸临床治疗方案,更能为深入开展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精确的切入点和新思路。
杜霖玲李蔚娴杜艳军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睡眠障碍针灸疗法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