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峰

作品数:76 被引量:430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针灸
  • 19篇电针
  • 17篇海马
  • 13篇阿尔茨海默病
  • 11篇大鼠海马
  • 9篇中医
  • 6篇针刺
  • 6篇针灸学
  • 6篇模型大鼠
  • 5篇蛋白
  • 5篇学习记忆
  • 5篇教学
  • 5篇AD
  • 4篇再灌注
  • 4篇脂肪
  • 4篇脂肪性
  • 4篇脂肪性肝炎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中医药

机构

  • 73篇湖北中医药大...
  • 5篇湖北省中医院
  • 5篇武汉市第一医...
  • 4篇湖北中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湖北省第三人...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武汉市中西医...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76篇沈峰
  • 27篇孔立红
  • 26篇孙国杰
  • 17篇杜艳军
  • 13篇马骏
  • 12篇周华
  • 10篇王述菊
  • 8篇齐凤军
  • 7篇程井军
  • 6篇周华
  • 6篇梁凤霞
  • 6篇崔翔
  • 6篇孟培燕
  • 5篇陈邦国
  • 5篇曾晓玲
  • 5篇王飞
  • 5篇马冉
  • 4篇王彦春
  • 4篇王亚文
  • 4篇徐珉

传媒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湖北中医药大...
  • 5篇中国针灸
  • 5篇湖北中医杂志
  • 4篇全国针灸高等...
  • 2篇World ...
  • 2篇针刺研究
  • 2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药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预处理对Alzheimer大鼠Wnt_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建立老年性痴呆(AD)大鼠模型,探讨针灸预处理对AD模型大鼠Wnt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防治AD的机制。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Wnt1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Wnt1信号异常减弱,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大鼠海马Wnt1的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针灸防治A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学习记忆相关酶及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周华孔立红沈峰曾晓玲杜艳军陈邦国王述菊孙国杰
关键词:针灸针刺预处理老年性痴呆
针刺颈夹脊联合开“返魂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研究针刺颈夹脊联合开“返魂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科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联合开“返魂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分数、疼痛视觉量表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分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视觉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颈夹脊联合开“返魂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及疼痛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必保沈峰
关键词:针刺颈夹脊神经根型颈椎病
PBL教学法在《针灸学》治疗篇中的教学应用与体会被引量:1
2018年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该法在1969年由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它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孟培燕孔立红梁忠徐珉周华梁凤霞沈峰曾晓玲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方法PBL
低频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齿状回PHF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齿状回PHF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将24只5月龄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电针组取穴百会、肾俞,肾俞穴双侧交替,电针选连续波,频率2 Hz,留针20 min,1次/d,6次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假电针组仅针刺至百会、肾俞穴皮下,接电针连线但不予通电。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齿状回PHF1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①Morris水迷宫显示: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电针组、假电针组比,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电针组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假电针组(P<0.05)。②透射电镜显示:对照组、电针组小鼠海马可见大量突触,突触轮廓完整,分界清楚。模型组、与假电针组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前膜、后膜不清晰、变薄,典型的突触结构消失。③免疫组化显示:电针组小鼠海马齿状回PHF1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及假电针组(P<0.05)。结论低频电针改善AD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保护海马突触结构,降低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何瑞阳孔立红马冉杜艳军余超超郑清沈峰
关键词:电针海马齿状回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模型组外,其余2组在造模12周后分别进行针灸和西药治疗;16周时将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经下腔静脉采血,迅速按常规分离血清,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定血清SOD;硫代巴比妥荧光法测定血清MDA;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MDA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比较,MDA含量有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OD活性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Leptin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是其治疗NASH的重要机制。
程井军任婕李德顺马骏沈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瘦素
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又称"经行腹痛"。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为功能性痛经,不伴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多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周期性症状,如下腹部疼痛、坠胀,或者痛及腰骶,甚至剧烈疼痛而至晕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针灸疗法具有简便、高效、安全等特点,
乾维德沈峰
关键词:电针原发性痛经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及部分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百会"与"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2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2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每组16只。正常组实验室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于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0.9%Na Cl溶液;其他组采用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15 d后,模型组、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 Hz、30 Hz、50 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穴进行相应频率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针刺组选穴与电针组相同,但仅针刺不接电针。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水迷宫检测,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跨越平台次数,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SK-3β、GAP-43的表达。结果:(1)水迷宫测试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延长(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3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50 Hz电针组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P<0.05)、首次跨越平台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SK-3β、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3组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50 Hz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GAP-43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GSK-3β、上调GAP-43表达,从而促进突触损伤修复,改善AD大鼠的学习�
王颖孔立红李威张亢亢沈峰王亚文周华孙国杰
关键词:学习记忆能力
试从“系”“膜”论十二经筋被引量:3
2021年
《针灸学》教材中的十二经筋内容是强调从经脉角度对筋的分类与概括,其隐含之意,是将外在体表骨节之筋,等同于经筋。也许是"筋者,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使人们倾向于将经筋解读为连属骨节、具条索形的外在筋肉部分,而忽视了其体内分布。这对全面理解《灵枢·经筋》容易造成误导。笔者试结合《黄帝内经》原文,重点对十二经筋内行部分(内经筋),分别从其形、其用展开论述,认为内经筋可分为"系""膜"两大类,并发挥固定脏腑、协助呼吸、通行原气三大作用,应纳入十二经筋体系。
沈峰余辕耕舒劲松
关键词:针灸学十二经筋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营养因子的研究
目的研究电针“大椎”、“内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正常组、假手术24h、...
沈峰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营养因子GDNF
文献传递
电针对Aβ_(25~35)所致AD模型大鼠海马cAMP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模型大鼠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方法 12月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穴、内关穴和大椎穴,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2 Hz连续波,强度1 mA,通电2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MP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M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电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海马cAMP实现的。
沈峰杜艳军孙国杰周华王飞
关键词:海马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