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8篇造影
  • 7篇血管造影
  • 6篇数字减影
  • 4篇动脉瘤
  • 4篇造影术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数字减影血管...
  • 3篇减影血管造影
  • 3篇DSA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综合征
  • 2篇布加综合征
  • 1篇电极导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海绵窦瘘
  • 1篇动脉瘤诊断

机构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李越
  • 8篇曾勇明
  • 4篇欧阳羽
  • 4篇黄永火
  • 3篇严敏
  • 3篇欧阳祖彬
  • 2篇马秀华
  • 2篇尤云峰
  • 2篇张瑜
  • 2篇肖智博
  • 2篇李信友
  • 2篇马康华
  • 2篇吕富荣
  • 2篇吕发金
  • 2篇杨自容
  • 2篇黄铀新
  • 1篇勒都晓兰
  • 1篇姚开情
  • 1篇刘剑
  • 1篇陈莉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加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MSCT影像特...
马秀华吕富荣尤云峰肖智博黄铀新李越张瑜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脏疾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文献传递
平板探测器DSA左室射血分数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平板探测器DSA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的检查方法、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左心室造影后,用轨迹法绘制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时的轮廓线,利用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获得左室射血分数及相关参数。文中讨论了操作中应注意的影响因素。结论平板DSA左心室造影及左心室分析方法安全、快速、有效,为缺血性心脏病人的左心功能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曾勇明李越李信友陆云峰
关键词: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射血分数
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比较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的CT血管造影(CTA)及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DSA)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比较研究,评价64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实施64层CT和DSA检查,对64层CT图像进行了CTA和DSCTA两种方式的后处理。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在CTA图像基础上用增强数据逐层减去平扫数据,自动去除骨与脑组织,获得CTDSA影像。比较3种技术(DSA、CTA和CTDSA)的特征。结果26例可疑患者中,DSA和CTDSA发现31个动脉瘤,CTA发现29个动脉瘤。CTA漏掉的2个动脉瘤,直径小于3mm。结论CTDS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高度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具有与DSA相当的价值。
曾勇明张志伟李越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着重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2例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及生长方向与临床表现有直接关系。结论 颅内动脉瘤生长部位、形态、大小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 ,但无明显特异性。
黄永火严敏欧阳祖彬李越欧阳羽曾勇明
关键词:数字减影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进一步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在DSA监视下 ,采用法国Balt公司的同轴可脱性球囊技术 ,对 12例CCF患者进行了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 一次完全性地栓塞了颈内动脉瘘口 ,又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 ,大脑前、中动脉显示清晰者 11例 ,占 92 % ;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结论 采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最好方法 ,其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疗效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
黄永火欧阳祖彬欧阳羽曾勇明李越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CCF血管内栓塞
布加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MSCT影像特点。结果BCS的MSCT特点为:①CT平扫形态学改变:肝脏不规则增大15例,弥漫增大10例,未见明显改变3例;②强化特征:花斑状强化型11例,周边强化型6例,中央强化型8例,不规则强化3例;③CTA准确显示阻塞的部位及侧支循环血管:肝静脉闭塞3例;下腔静脉狭窄闭塞25例,其中7例伴肝静脉闭塞;显示肝外侧支循环16例,肝内侧支循环2例,肝内外均有侧支循环7例,3例无侧支循环血管。结论MSCT能准确直观反映布加综合征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侧支血管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能从形态及功能上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马秀华吕富荣尤云峰肖智博黄铀新李越张瑜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DSA检查的显示满意程度分析和最佳体位选择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各部位动脉瘤在不同体位的显示满意程度,以便优化体位设计,增加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满意度,从而提高检出率。方法197例全脑血管造影中椎动脉造影时常规摄取正、侧位图像,必要时加摄特殊斜位,颈内(颈总)动脉造影时,常规摄取正、侧、斜位1,必要时加摄特殊斜位,分析所有检出动脉瘤的DSA图像资料,评价各部位动脉瘤在不同体位上显示满意程度的差异。结果197例全脑血管造影共检出颅内动脉瘤85例94个,阳性率为43.15%,后交通动脉瘤最多,共51个,占54.3%。后交通动脉瘤侧位均显示良好,占100%,而前交通动脉瘤斜位1均显示良好,占100%。结论合理选择不同角度的斜位,能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结构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满意程度和检出率。
李信友曾勇明吕发金李越黄永火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DSA体位
旋转DSA影像变形程度及测量误差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通过模型实验评价旋转DSA的影像变形情况和测量误差。方法取5个直径20mm钢球,横向间隔30mm排列,将中心位置钢球置于等中心点进行旋转DSA采集。再取5个直径10mm钢球,与上述钢球纵向间隔30mm并以相同方式排列,进行相同的旋转DSA采集。将显示屏分为5个区域,观察各个旋转角度钢球二维影像的形态变化。选择两组实验图像中的左前斜20°、40°、60°钢球影像,分别用自动等中心校准法和球体校准法测量,与钢球实际直径比较,计算影像的放大率。结果除中央区的钢球以外,其他区域钢球在不同旋转角度的二维影像均产生了变形,随钢球距离探测器的远近产生影像放大或缩小。采用自动等中心校准法测量时,仅中央区钢球与实际直径大小相同,钢球离中央区越远或旋转角度越大,测量误差越大(最大放大率12·42%)。采用球体校准对各个区域钢球在不同旋转角度时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测量误差较小(最大放大率3·41%)。结论旋转DSA成像时,将病变定位于中央区可减小二维影像变形。根据病变的位置合理选择测量技术有助于降低测量误差。
彭刚曾勇明李越郁斌吴家惠
颅内动脉瘤DSA特征与SAH CT表现相关性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通过颅内动脉瘤DSA特征与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分析 ,着重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形态及CT显示SAH量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6 3例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表现和 6 3例SAHCT表现与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部位、形态及SAH量CT表现 ,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及生长方向和出血量与临床表现有直接关系 ;CT表现与出血量明显有关 ,而与动脉瘤部位及形态无明显相关性。DSA或旋转DSA对动脉瘤检查显示更清晰、直观 ,特别结合CT ,对其诊断和治疗能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颅内动脉瘤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及SAH量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明显特异性 ;CT表现与出血量有关 ,而与动脉瘤的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黄永火严敏李越欧阳羽曾勇明欧阳祖彬
关键词:数字减影CT表现颅内动脉瘤
主动脉弓走行异常1例
2003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因反复发作心绞痛4年,加重4月入院。入院检查,气管左移,心界不大,心率84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为电轴轻度右偏,下壁原发性ST-T改变;胸片示:双上肺陈旧性结核,左上肺胸膜增厚、粘连,左肺门向外上移位,气管、纵膈及心脏向左侧移位,心影狭小;考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李淑华马康华杨自容李越
关键词:冠脉造影术心绞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