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然

作品数:45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针刺
  • 11篇疲劳综合征
  • 11篇综合征
  • 11篇慢性
  • 11篇慢性疲劳
  • 11篇慢性疲劳综合...
  • 8篇针灸
  • 6篇中医
  • 6篇灸治
  • 5篇电针
  • 5篇针刺治疗
  • 5篇针灸治疗
  • 5篇卒中
  • 4篇缺血
  • 4篇脑卒中
  • 4篇艾灸
  • 3篇选穴
  • 3篇选穴规律
  • 3篇血管
  • 3篇血性

机构

  • 43篇黑龙江中医药...
  • 19篇黑龙江中医药...
  • 12篇黑龙江中医药...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三亚市中医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43篇李超然
  • 23篇孙忠人
  • 20篇杨添淞
  • 17篇刘德柱
  • 14篇王玉琳
  • 10篇王德龙
  • 5篇仇立波
  • 5篇郭玉怀
  • 4篇蒋希成
  • 3篇马帅
  • 3篇郭静
  • 3篇张琳
  • 2篇姜德友
  • 2篇许骏
  • 2篇王雪
  • 2篇王远红
  • 2篇田洪昭
  • 2篇王月
  • 2篇刘佳
  • 2篇李皓月

传媒

  • 6篇神经损伤与功...
  • 5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7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阴交治疗相关妇科疾病的机理被引量:14
2014年
三阴交是针刺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之一,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针灸配伍方面,且效果显著。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其发挥疗效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这方面的探讨依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传统医学认为主要与肝、脾、肾关系紧密,而现代医学认为,刺激三阴交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流变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妇科病症。
郭玉怀孙忠人仇立波张秦宏李超然张馨月
关键词:三阴交妇科疾病
针刺预处理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行针刺预处理对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发病持续时间、面部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5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针药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处理,持续4周。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发病率12.36%,其中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61.82±12.99) d。针药防治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9例,发病率5.06%,其中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45.67±11.98) d。两组患者发病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并可将病程缩短、有效减轻面部神经损伤情况。
许骏李乃博孙忠人郭玉怀杨燕李超然屈媛媛于国强王庆勇杨添淞
关键词: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显微血管减压术
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疗效Meta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对纳入的关于针刺治疗VCIND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文献14篇,共有患者897例,针刺组455例,对照组442例。7篇文献的有效率合并比值比(OR)=3.57,95%置信区间(CI)(2.23,5.73);13篇文献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合并均数差值(MD)=1.47,95%CI(0.99,1.94);9篇文献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合并MD=1.17,95%CI(0.48,1.87);4篇文献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合并MD=3.73,95%CI(2.77,4.69);4篇文献的Barthel指数合并MD=5.35,95%CI(3.86,6.83)。针刺法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较非针刺疗法在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疗效更佳,但由于部分结局指标纳入文献较少且文献质量有待于提高,仍需更多试验设计严谨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王玉琳张琳李超然刘佳赵健范程欣张亚珂杨添淞
关键词:针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搜集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软件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包括4682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著降低PD患者的UPDRS-Ⅲ、UPDRS-Ⅱ及UPDRS-(Ⅱ+Ⅲ)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日常生活症状;此外,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著降低了PD患者的PDSS-2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证实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王庆勇孙维伯杨燕屈媛媛冯楚文王德龙李超然杨添淞孙忠人
关键词:帕金森病META分析
电针傍刺对大鼠皮肤压疮Ang-1及Ang-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电针傍刺对大鼠皮肤压疮血管生成素Ang-1及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傍刺对大鼠皮肤压疮修复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电针组、针刺组与空白组,每组30只。再将其随机分入5个治疗时间点,即1天组、3天组、5天组、7天组、9天组,每小组6只。在大鼠腿部近膝关节骨隆突处用造模装置制造压疮后针刺组取压疮局部皮肤进行傍刺治疗,电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观察治疗过程中创面/修复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与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压疮皮肤Ang-1表达阳性细胞累计积分,电针3天组与9天组均高于针刺与空白3天与9天组(P<0.05);电针3天组高于电针1天组(P<0.05);针刺5天组低于针刺3天组(P<0.05);大鼠压疮皮肤组织Ang-2表达阳性细胞累计积分,电针1天组与9天组均高于空白1天组与9天组(P<0.05);电针3天组与7天组均高于针刺与空白3天与7天组(P<0.05);电针5天组高于针刺5天组(P<0.05);针刺5天组高于空白5天组(P<0.05);电针3天组高于电针1天组(P<0.05);电针5天组低于电针3天组(P<0.05);针刺7天组低于针刺5天组。结论:电针傍刺能促进大鼠压疮皮肤创伤修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压疮皮肤中Ang-1及Ang-2表达情况有关。
李超然孙忠人仇立波孙琦
关键词:压疮电针ANG-1ANG-2
近五年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呃逆属于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对中风后呃逆多采用口服用药或肌肉注射等方法,并无特效控制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医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方法呈现多样化发展,针刺疗法、针刺配合疗法以及综合疗法等多种疗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牟若楠孙忠人李超然吕晓琳韩名媛尹洪娜
关键词:针刺中风后呃逆
厥证源流考(二)被引量:6
2018年
查询《中华医典》,从厥证的辨证论治进行源流考证,系统地总结归纳前人对厥证治疗的认识,将其分为扶正固脱法、温中通阳法、开窍法、涌吐法、发汗宣闭法、通里攻下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除湿祛痰法、理气开郁法、驱虫法、潜镇收涩法、针灸治疗、淬法、吹法、取嚏法16种,对厥证的辨证论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方便查阅及指导临床。
姜德友孟璐李超然刘德柱王远红
关键词:厥证源流辨证论治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分级标准对面部麻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测定,同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周期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均P<0.05),2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许骏杨燕郭静杨添淞石天宇屈媛媛李超然王德龙王月田洪昭王玉琳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面部麻木
不同频次电针治疗腹型肥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腹型肥胖的疗效与频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腹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选取相同的主穴针刺,对症配穴,均采用频率为2/15 Hz的疏密波,每次留针时间为30 min,观察组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每周治疗2次,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愈显率为66.67%,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WC、HC、WHR、WHtR、BW、BMI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对BMI、WC、WHR和WHtR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每周3次与每周2次均能治疗腹型肥胖,但在肥胖主要指标的改善上,每周3次的疗效优于每周2次。
王玉琳刘金盛杨添淞李超然马帅李俊辰王更宏
关键词:腹型肥胖电针临床疗效
龙江名医崔振儒治疗脾胃病经验研究与探讨
崔振儒教授为龙江医派著名医家,以中医治疗内科杂病而名震冰城,本文通过作者跟崔老学习,对崔老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进行探讨。中医脾胃病以胃胀、胃疼、反酸烧心、痞满为主要症状,包括西医之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等疾病,西医治疗...
李超然崔振儒刘德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