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添淞

作品数:100 被引量:396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3篇综合征
  • 28篇疲劳综合征
  • 28篇慢性
  • 28篇慢性疲劳
  • 28篇慢性疲劳综合...
  • 22篇针刺
  • 20篇电针
  • 13篇针灸
  • 10篇卒中
  • 9篇血管
  • 8篇缺血
  • 8篇疗效
  • 8篇灸治
  • 7篇针灸治疗
  • 6篇蛋白
  • 6篇针刺治疗
  • 6篇痉挛
  • 5篇选穴
  • 5篇选穴规律
  • 5篇可视化

机构

  • 98篇黑龙江中医药...
  • 72篇黑龙江中医药...
  • 47篇黑龙江中医药...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美国大西洋中...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济南医院
  • 1篇黑龙江护理高...

作者

  • 98篇杨添淞
  • 34篇王玉琳
  • 34篇孙忠人
  • 20篇李超然
  • 15篇王德龙
  • 7篇马帅
  • 7篇刘佳
  • 7篇郭静
  • 6篇孙世晓
  • 6篇乔立达
  • 6篇卫彦
  • 6篇寇吉友
  • 6篇陈涛
  • 5篇于国强
  • 4篇刘丹丹
  • 3篇石光煜
  • 3篇许骏
  • 3篇王琳晶
  • 3篇王铁刚
  • 3篇田洪昭

传媒

  • 17篇针灸临床杂志
  • 15篇神经损伤与功...
  • 4篇中医药学报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河北中医
  • 3篇中国针灸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World ...

年份

  • 5篇2024
  • 14篇2023
  • 15篇2022
  • 14篇2021
  • 12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百会”“神庭”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炎症因子CD11b、TNF-α以及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百会”“神庭”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疾病的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各7只。选用MCAO模拟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方法复制模型。治疗组选取百会穴以及神庭穴,疏密波,30 min/次/d,共治疗14 d。参照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测定大鼠神经损伤情况,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GFAP阳性细胞表达情况,Elisa检测脑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D11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6 h、24 h和72 h比较,治疗6 h、24 h与72 h后脑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细胞排列整齐,表达正常,未出现坏死现象;模型组大鼠部分神经元变性,细胞排列紊乱无规则,胞核与胞浆界限模糊,细胞间质水肿明显,出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现象,海马椎体细胞层数减少,排列异常,随时间延长症状加重;治疗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细胞核固缩深染减轻,海马锥体细胞层基本正常,电针治疗72 h效果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GFAP细胞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GFAP阳性细胞表达降低。6 h、24 h和72 h模型组CD11b、TNF-α蛋白表达均增多,其中24 h模型组表达含量最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CD11b、TNF-α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机制与炎症因子CD
张思琪杨添淞马帅张淼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炎症因子小胶质细胞
“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试验期间,正常口服控制自身基础疾病药物及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选择常规头穴针刺方案;治疗组运用“金钩钓鱼”针法针刺金津、玉液等腧穴,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针刺额前部组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分、血清Hcy和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BDAE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MMES、BDAE评分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Hcy、血浆NO含量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含量及血浆NO含量的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有显著临床优势。
马育轩朱艺霞于国强吴壮杨添淞曹燚李红伟冯秋菊董施秋王艳丽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失语
基于“医工结合”探讨针灸发展演变被引量:13
2019年
文章从"医工结合"的角度综述了针具进化史及针灸与电、光、声、磁等物理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治疗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医工结合还体现在利用西医的评价手段对针灸治疗进行微观机制分析。同时提出高校医工结合"形合意未合",针灸与多学科交叉困难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向。以期针灸与工科等学科更好地结合、创新、转化,从而在临床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孙忠人田洪昭尹洪娜杨添淞魏庆双栾逸先赵健宏徐思禹张文钊赵丹
关键词:医工结合针灸治疗仪针具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分级标准对面部麻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测定,同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周期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均P<0.05),2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许骏杨燕郭静杨添淞石天宇屈媛媛李超然王德龙王月田洪昭王玉琳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面部麻木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肠道菌群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且针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基于微生物-肠-大脑轴理论,检索近年来文献并进行总结,从神经、免疫、内分泌等方面来阐述针刺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以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机制,并以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如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失眠进行举例表述。
王雪杨添淞孙忠人王玉琳冯楚文杨燕王庆勇屈媛媛王德龙孙维伯李超然
关键词:针灸肠道菌群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
MRI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脑结构及功能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2016年WHO国际疾病分类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归为神经系统其他疾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在CFS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MRI有助于观察脑结构及功能变化,为诊断CFS及解析其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就MRI研究CFS脑结构及功能进展进行综述。
冯楚文屈媛媛孙忠人李超然孙维伯王庆勇佟欣陈涛李彬彬杨添淞
关键词:疲劳综合征慢性磁共振成像
基于CiteSpace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CiteSpace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以CNKI中文数据中建库至2021年1月文献作为资料来源,将其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等分析方法研究作者、机构、时间曲线、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结果:截止2021年1月,检索到针灸治疗CFS相关文献546篇,筛选后纳入493篇。作者可视化分析显示文献被引频次≥7次的共4位,发文量≥13篇的共10位。研究机构可视化分析显示发文频次≥5次的共10个,发文量≥45篇的共5个。针灸治疗CFS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CFS、针刺、艾灸、应激、免疫机制。自建库以来前10位爆发关键词分别为CF、拔罐、实验研究、电针、应激、随机对照试验、穴位埋线、灸法、腹针、改良长蛇灸。结论:主要研究趋势治疗方法为艾灸与腹针疗法,穴位为孙氏腹针、靳三针,病因病机为脑肠轴、肠道菌群、HPA轴等,共病为焦虑抑郁共病,同时缺少针灸防治CFS的相关研究。针灸治疗CFS的研究数据丰富、治疗方法多样、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比重平衡,但研究机构及研究者沟通交流较少。
曾祥新陶然刘慧慧杨添淞吕晓琳李佳诺韩名媛祁美慧吴月妮孙芳瑞孙忠人
关键词:针灸慢性疲劳综合征CITESPACE
基于络病学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机和治疗的理论探析被引量:5
2022年
基于中医络病学说,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疾病特征及发展进程,结合现有研究进展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核心病机是“正虚络阻”,“虚、郁、瘀”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关键,其中气血耗伤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基础,络脉郁滞是发病的始动因素,络虚不荣贯穿疾病始终。疾病病机演变过程具体可表现为络虚不荣、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甚至向络脉绌急、络息成积转归,符合络病由气及血的发展规律。因此,基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正虚络阻”的核心病机,“补虚通络”法在治疗上能够发挥巨大优势。现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与治疗进展总结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李彬彬冯楚文孙忠人陈涛屈媛媛王玉琳王庆勇李超然杨添淞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络病
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评价量表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长期持续或反复疲劳感为突出表现,或伴随低热(或自觉发热)、记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头痛、咽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焦虑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组复杂的功能紊乱症候群,临床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其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临床判断针刺疗效多依赖量表。在量表使用过程中存在量表多样且使用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为了全面呈现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中的量表使用现状,文章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评价量表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回顾,以期有新的启发和收获。
屈媛媛冯楚文王庆勇孙忠人杨燕王德龙李超然王玉琳杨添淞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疗效评价量表
慢性疲劳综合征常用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肌性脑脊髓炎,其被定义为使人衰弱的疲劳无法通过充足的休息得到缓解。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的异质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本文系统整理分析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常用的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标准,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研究依据与思路。
王庆勇孙维伯杨燕屈媛媛冯楚文王德龙孙忠人杨添淞
关键词:慢性疲劳动物模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