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铝碳酸镁联合吗丁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和吗丁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94例 ,并随机分为 3组。Ⅰ组 :口服铝碳酸镁片每次 1.0 g ,每日 3次 ;Ⅱ组 :口服吗丁啉每次 10mg ,每日 3次 ;Ⅲ组 :同时口服铝碳酸镁片和吗丁啉。治疗 4周后观察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的变化 ,并复查胃镜以评估病变的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后 3组患者症状的积分均明显减轻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3.5 %、80 %、10 0 % ,且Ⅲ组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5 ) ;胃镜下病变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7%、73.3%、10 0 % ,且Ⅲ组也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5 )。结论 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 ,与促动力药吗丁啉合用 ,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 ,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 唐世孝李小云唐川康邹义君
- 关键词:胆汁反流胃炎铝碳酸镁吗丁啉
- 内镜诊断老年人胃癌253例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特征及内镜检查并发症。方法 :对内镜诊断的 2 5 3例老年人胃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老年人胃癌占同期胃癌的 31.5 % ,占老年人胃部疾病的 7.4% ,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律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吞咽梗阻、贫血等 ,部位以贲门及胃底部多见 (34 .8% ) ,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腺癌最多 (44 .3% ) ,老年人内镜检查易发生心脏并发症。结论 :有上腹症状的老年人内镜检查指征应放宽 ,检查时尤其要注意贲门胃底部 ,对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指征应严格掌握。
- 唐世孝王文兵武伟李小云邹义君
- 关键词:胃癌内镜诊断老年人病例分析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Hp)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92例经内镜证实的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4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共4周,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两种抗生素均为每日2次,共7d。奥美拉唑(46例)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共4周,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天2次,共7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24h胃内PH,服药后第1天腹痛缓解率,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按治疗方案用药后,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平均24h胃内pH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腹痛缓解率(63.04%)高于奥美拉唑组(30.43%),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Hp根除率分别为91.30%和86.96%(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5.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均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本组临床资料显示,在抑制胃酸分泌的速度和强度以及缓解临床症状速度方面,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在溃疡愈合率和抗Hp活性方面效果相当。
- 唐川康李小云王忠琼毛登明邓明明李昌平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十二指肠球溃疡幽门螺杆菌
- 大肠癌临床趋势性变化研究(附941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为探讨大肠癌的临床趋势性变化,对1979年1月至2003年8月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大肠癌94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确诊时间先后分为两组,1组(1979年1月至1991年12月)312例,2组(1992年1月至2003年8月)629例。按照大肠癌内镜检出率、临床表现、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对比。大肠癌内镜检出率2组(8.4%)高于1组(6.3%)(P<0.05);发病平均年龄2组62.3岁明显高于1组54.2岁(P<0.05);贫血和腹部肿块发生率逐渐增加(1组分别为4.5%,6.4%低于2组的8.3%,13.2%),而便血逐渐减少(1组88.5%高于2组78.4%)(P均<0.05);右侧结肠癌2组(30.2%)高于1组(18.3%),而直肠和乙状结肠癌1组(68.9%)高于2组(57.1%)(P均<0.05);分化型腺癌1组(62.9%)高于2组(48.9%),低分化腺癌2组(21.8%)高于1组(8.7%)(P均<0.05);大肠癌男女之比两组接近。结果表明,大肠癌的内镜检出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年增大,贫血和腹部肿块增加,便血逐年减少,右侧结肠癌逐渐增加,直肠和乙状结肠癌逐渐减少,男女之比改变不大,分化型腺癌逐年降低,低分化腺癌逐年上升。
- 唐世孝邹义君陈永光李小云
- 关键词:大肠癌内镜检分化型腹部肿块低分化腺癌乙状结肠癌
- 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 2003年
- 为探讨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内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6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84.4%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大体形态为:Ip型21例,Ips型8例,Is型16例,Ia型7例,Ⅱa+Ⅱc型9例,Ⅱc型3例。Ip,Ips,Is,Ⅱa型病变多为m癌,而Ⅱa+Ⅱc、Ⅱc型病变多为粘膜下(sm)癌;14例sm癌中出现3例淋巴结转移(21.4%);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最多(44例,占68.8%),其次为中分化腺癌(14例,占21.9%);内镜下切除粘膜(m)癌14例,均无复发,手术治疗50例,2例sm癌复发。结果表明,早期大肠癌l临床病理特点为:以Ip,Ips,Is,Ia型多见,且多为m癌,Ⅱa+Ⅱc,Ⅱc型病变少见,但多为sm癌;以高分化腺癌最常见,多为m癌,中低分化腺癌少见,多为sm癌;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sm癌;m癌内镜治疗效果好;Ⅱa+Ⅱc,Ⅱc型癌,sm癌,分化较差的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 唐世孝唐川康李小云邹义君
- 关键词:大肠癌病理特点手术治疗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 10mg d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并与奥美拉唑 2 0mg d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患者随机进入雷贝拉唑组 (治疗组 )或奥美拉唑组 (对照组 ) ,共有 10 2例病人完成治疗 ,其中治疗组 5 2例 ,对照组 5 0例 ;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钠片每次 10mg ,每日 1次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每次2 0mg ,每日 1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疗程 4周 ,胃溃疡 (GU)为 6周。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改善及总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服药第一天时治疗组的腹痛缓解率在DU和GU分别为 5 8%和 4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8%和 2 4 % (P <0 .0 5 ) ,其于各天内两组间无差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中 ,治疗组愈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91%、9%、10 0 % ,对照组分别为 87.9%、9%、97%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胃溃疡病人中 ,治疗组愈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84 .2 %、10 .5 %、94 .7% ,对照组分别为 76 .5 %、17.6 %和 94 .1%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92 %和 2 %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 10mg d能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 ,其腹痛总的缓解率、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
- 唐世孝唐川康李小云邹义君
-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9例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唐世孝杜国莲唐川康李小云
- 关键词: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 洛赛克治疗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 2001年
- 目的 :评价洛赛克对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6 5例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随机分为两组 ,均在给予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静脉高营养及水盐电解质的补充和抗生素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用洛赛克 40mg静脉推注 ,每日两次 ;对照组用西咪替丁 6 0 0mg静脉推注 ,每日两次 ,两组均持续用 7~ 10天。治疗后 3天、7天、10天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 ,并复查血、尿淀粉酶等指标。结果 :洛赛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咪替丁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洛赛克通过强有力抑制胃酸分泌 ,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 ,从而抑制胰液分泌 ,改善胰腺微循环 ,增高表皮生长因子(EGF) ,降低肠道细菌移居 (BT)发生率 。
- 王?邓明明李小云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药物疗法洛塞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