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奉龙

作品数:43 被引量:244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关节
  • 25篇肩关节
  • 16篇肱骨
  • 13篇肱骨近端
  • 13篇近端
  • 13篇关节镜
  • 11篇骨折
  • 9篇肩袖
  • 7篇手术
  • 7篇脱位
  • 7篇外科
  • 7篇肩袖损伤
  • 5篇置换术
  • 5篇肱骨近端骨折
  • 5篇近端骨折
  • 5篇大结节
  • 4篇人工肩关节
  • 4篇组织学
  • 4篇喙突
  • 4篇肱骨骨折

机构

  • 43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作者

  • 43篇李奉龙
  • 41篇姜春岩
  • 27篇鲁谊
  • 24篇朱以明
  • 13篇吴关
  • 11篇李旭
  • 7篇刘心
  • 3篇李岳
  • 3篇宋关阳
  • 3篇卢耀甲
  • 2篇叶鹏
  • 2篇田伟
  • 2篇杨海波
  • 2篇王满宜
  • 1篇曾忠友
  • 1篇朱涛
  • 1篇李悦
  • 1篇张爽
  • 1篇张海龙
  • 1篇卓洪武

传媒

  • 7篇中国运动医学...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华肩肘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修复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巨大肩袖损伤术后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关节镜下治疗77例(79肩)巨大肩袖损伤患者资料,男42例(44肩),女35例(35肩);年龄43.1-80.4岁,平均57.4岁;右64肩,左15肩;70例患肩为主力侧;52肩有外伤病史;术前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42肩,3-6个月11肩,6-12个月11肩,超过1年15肩;所有病例均为初次手术。术后行MR检查,测量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体侧外旋肌力,采用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并与术前比较。结果77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末次随访时,所有的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156.9°±20.0°vs103.2°±54.5°)、体侧外旋活动度(40.6°±15.5°vs32.0°±21.4°)、内旋活动度(L2vsL1)、前屈上举肌力[(9.7±4.7)1bvs(4.6±4.9)lb],体侧外旋肌力[(11.1±5.1)1bvs(8.3±5.4)1b]及ASES评分(82.7±14.6vs45.2±17.4)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在11个肩关节中,因撕裂肩袖肌腱明显退缩及受累肩袖肌肉严重萎缩,故术中只能修复部分肌腱;其余68肩完全修复。末次终随访时,部分修复的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146.4°±31.4°vs110.0°±56.70)、体侧外旋活动度(45.0°±14.8°vs34.1°±20.8°)及ASES评分(78.6±14.9vs54.5±13.9)仍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完全修复的肩关节前屈上举肌力[(10.5±4.9)1bvs(6.2±3.2)1b]和体侧外旋肌力[(11.5±5.1)1bvs(8.3±3.8)1b]明显优于部分修复者。68肩完全修复的肩关节中,20肩术后1年MRI示修复肩袖肌腱再撕裂,再撕裂率29.4%(20/68)。术后肌腱再撕裂者均未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术后20肩肌腱再撕裂患者的前屈上举活动度(152.0°±23.3°vs103.5°±60.5°)、前屈上举肌�
朱以明姜春岩鲁谊李奉龙宋关阳
关键词:肩关节关节镜检查软组织损伤
改良McLaughlin手术治疗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肱骨小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小结节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转归以及影像学表现,探讨与临床结果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共29例连续病例确诊为肱骨小结节骨折(2部分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其中18例患者接受改良McLaughlin手术并获得2年以上临床随访,入选本研究.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 ~58岁,平均(40±11)岁.9例患者左侧肩关节受伤,9例右侧受伤,主力侧受伤率为9/18.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123 d,平均(40±42)d.术后3、6个月、1年进行随访,此后每年进行1次随访.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估包括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Constant评分以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进行肩关节X线片检查评估肱骨头缺血坏死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患者年龄、受伤侧别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对临床结果以及肱骨头坏死的影响作用.结果 患者随访24 ~72个月,平均(38±16)个月,患者至随访结束均未出现脱位复发.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分,平均(0.6±0.9)分;肩关节UCLA评分23 ~33分,平均(28±4)分.Constant评分71~96分,平均(85±8)分;ASES评分75 ~95分,平均(83±7)分.患者年龄、受伤侧别与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相关性.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与术后肩关节UCLA评分(r=0.648,P=0.004)、Constant评分(r=0.506,P=0.032)、ASES评分(r=0.517,P=0.028)均存在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手术治疗肱骨小结节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后早期随访患者功能良好.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影响作用.
刘心朱以明鲁谊李奉龙吴关姜春岩
关键词:肩骨折肩脱位骨坏死
一种用于肩盂前缘骨折内固定导向器
一种用于肩盂前缘骨折内固定导向器,由弧形标尺、克氏针套管、定位横板及手柄组成,条形弧形标尺一端直角弯曲形成横梁,横梁平面上设有横向通槽,条形弧形标尺另一端弯曲钩状,钩尖指向定位横板下面;定位横板一端的平面上开有横向凹槽,...
鲁谊田伟姜春岩朱以明李奉龙吴关
文献传递
双侧肱骨近端骨骼外形一致性的三维CT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比正常人双侧肱骨近端骨骼三维CT,论证双侧肱骨近端骨骼外形的一致性,为以健侧肱骨近端骨骼外形为模板,用双侧相减的方法求出患侧骨缺损形态及体积参数的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集正常人群双侧肱骨近端三维CT数据,通过专门设计软件VMed Viewer,对图像进行分割、填充、三维重建及翻转和对准。将配准后双侧肱骨近端三维图形数据引入VRmesh软件,得出双侧肱骨近端骨骼表面各对应点间位置平均差异值、最大位置差异值及最大位置差异点在肱骨近端所处部位。结果:配准后双侧肱骨头表面各对应点间平均距离为0.16±0.26 mm;各标本中最大对应点间距离平均值3.27±0.87 mm;所有标本中最大的对应点间距离为5.90 mm。在各个标本中,相对距离最大对应点分布于后部大结节11例、后部肱骨头关节面65例,位于结节间沟40例、前部大结节13例、前部肱骨头关节面19例、小结节16例。结论:健康成年人双侧肱骨近端骨性结构外形近似。双侧肱骨近端骨骼表面各对应点间平均误差为0.16±0.26 mm,最大误差为5.9 mm。
朱以明陈辉姜春岩李奉龙李旭李岳卓洪武宋关杨
关键词:肱骨近端三维CT
锁骨远端切除联合腱外侧半反转辅助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切除联合腱外侧半反转辅助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后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采用锁骨远端切除联合腱外侧半反转辅助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手术治疗的5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34例,女20例;年龄21.7~64.1岁,平均40.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2.2d(3—20d)。肩锁关节脱位按R。。kwood分型:Ⅲ型6例,Ⅳ型6例,Ⅴ型42例。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分及Constant.Mudey评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同时摄肩关节X线片以评估肩锁关节复位是否丢失。结果术后54例患者平均随访64.2个月(48.6—92.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平均为170.0°(160°~180°),体侧外旋为57.8°(40°~80°),内旋至T8水平(B—T]2)。VAS评分平均为0.7分(0~4分),平均ASES评分为90.4分(81.7—100.0分),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90.9分(83.0~100.0分)。12例(22.2%)患者出现肩锁关节压痛;6例(11.1%)V型损伤患者出现部分复位丢失;无一例患者出现完全复位丢失。结论采用锁骨远端切除联合腱外侧半反转辅助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的方法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中长期疗效较好,多数患者肩锁关节保持稳定。
孙策勇朱以明李奉龙姜春岩彭明学王自鸿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修复外科手术同种异体
双钢板治疗陈旧性干骺端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涉及内侧干骺端稳定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予以维持的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且获1年以上随访的10例陈旧性干骺端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6~51岁,平均38.8岁.主力侧(均为右侧)7例.骨折Neer分型:二部分内翻型外科颈骨折7例,三部分大结节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非外展嵌插型骨折).末次随访时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 结果 10例患者获平均16.9个月(12 ~5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前屈上举(FE) 144.0°±30.6°,体侧外旋(ER) 34.5°±27.2°,内旋(IR)从术前的L2恢复至T10水平.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4.4±12.9)分,美国肩肘关节(ASES)评分平均为(79.5±20.2)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平均为(28.7±5.1)分,简单肩关节(SST)问卷调查评分平均为(9.6±1.7)分,VAS评分平均为(1.7±2.5)分.Constant满意程度评分:优8例,良2例.10例患者的FE、ER、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SST问卷调查评分和VA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者出现骨折迟延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钢板治疗涉及内侧干骺端稳定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予以维持的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可较好地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疗效满意.
鲁谊吴关王海宁李奉龙朱以明姜春岩
关键词:肩骨折骨板
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2月至2014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并随访的22例原发性和继发性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资料。对比末次随访与术前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总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男6例,女16例;年龄(55.3±10.6)(41~73)岁。累及侧别:左7例,右15例。其中原发性盂肱关节骨关节炎10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继发盂肱关节骨关节炎5例,创伤性骨关节炎7例。22例患者均接受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获随访(45.6±19.9)(24~89)个月。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与术前对比均有改善:前屈上举(133.6±25.6)。VS.(97.1±26.3)°,P=0.022;体侧外旋(32.9±15.0)°vs.(14.3±12.7)°,P=0.028;内旋(第1腰椎体水平±2个椎体)V8.(第5腰椎体水平±2个椎体),P=0.003。Constant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81.3±15.0)分VS.(48.3±10.4)分,P=0.001。VAS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0.4±1.1)分vs.(4.9±2.0)分,P:0.001。二者均有所改善。患者术后第3周、6周、12周、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行手外旋肩关节正位、侧位和腋位x线复查,2例出现假体肱骨头上移。末次随访无感染、假体松动和神经血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
李奉龙姜春岩鲁谊朱以明李旭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肩关节骨关节炎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被引量:3
2017年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伴有明显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袖损伤所致的终末期骨关节病与严重的肩部创伤及并发症,包括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或骨折脱位、陈旧骨折脱位、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以及骨折术后并发症等.
姜春岩李奉龙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关节骨关节炎骨折脱位肩关节疼痛骨折不愈合
巨大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时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时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肩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n=30):早期修复绀(损伤后1周后手术修复)和晚期修复组(4周后修复)。术后2、4、8周HE染色观察腱-骨愈合情况.苦味酸灭狼堪红染包计算I型胶原与Ⅲ型胶原面积比;测量并比较术侧与健侧冈上肌的最大负荷百分比。临床上随访2008午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1例,按手术修复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组18例(6周内手术)、亚急性组17例(6周至3个川内手术和慢性组16例(超过3个月手术)。关节镜下双排承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修复术后2、4、8周时,早期修复组0晚期修复组间组织学用生物力学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修复组的结果2周与4、8周之间以及晚期修复纰2、4周与8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行术后获12~36个门(平均18个月)随访,均顺利愈合,无发生并发症。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I-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州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肩袖损伤发生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之前,不同时点修复住动物实验的组织学、力学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吴关鲁谊张蔷李奉龙朱以明姜春岩
关键词:肩关节组织学临床对照试验
用于喙突截骨移位手术中的喙突骨把持及螺钉置入导向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喙突截骨移位手术中的喙突骨把持及螺钉置入导向器,由导向套管、手柄、紧固螺钉、空心喙突把持内芯、实心喙突把持内芯及组配式空心改锥组成,不锈钢扁立方柱状体的导向套管,纵向平行贯通两个有间距的圆柱状通孔...
朱以明姜春岩鲁谊刘心李奉龙吴关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