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吉涛

作品数:137 被引量:50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9篇脊尾
  • 79篇脊尾白虾
  • 79篇白虾
  • 39篇对虾
  • 37篇基因
  • 19篇中国对虾
  • 18篇克隆
  • 16篇基因克隆
  • 13篇养殖
  • 12篇蛋白
  • 12篇微卫星
  • 12篇基因表达
  • 11篇性状
  • 10篇中国明对虾
  • 10篇胁迫
  • 8篇微卫星标记
  • 7篇盐度
  • 6篇三疣梭子蟹
  • 6篇梭子蟹
  • 6篇细胞

机构

  • 137篇中国水产科学...
  • 3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9篇大连海洋大学
  • 1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出入境检...
  • 1篇国家水产品质...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作者

  • 137篇李吉涛
  • 134篇李健
  • 85篇刘萍
  • 50篇陈萍
  • 25篇何玉英
  • 19篇高保全
  • 18篇王清印
  • 17篇梁俊平
  • 14篇段亚飞
  • 13篇葛倩倩
  • 13篇刘德月
  • 13篇王佳佳
  • 12篇戴芳钰
  • 11篇常志强
  • 9篇张喆
  • 7篇王芸
  • 7篇梁忠秀
  • 6篇赵法箴
  • 5篇马朋
  • 5篇葛红星

传媒

  • 23篇渔业科学进展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海洋与湖沼
  • 9篇水产学报
  • 6篇海洋科学
  • 4篇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Zoolog...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渔业质量...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河南水产
  • 1篇Agricu...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14篇2015
  • 13篇2014
  • 17篇2013
  • 16篇2012
  • 14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研究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分别对脊尾白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注射后分别于0、3、6、12、24、48、72h测定了鳃中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还原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鳗弧菌后,鳃中总抗氧化能力活性于6h达到最大值,48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于12h达到最大值(P〈0.05),48h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初期无显著变化,12h开始显著上升,并于24h达到最大值(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表达变化基本一致,均于3h显著上升至最大值(P〈0.05),6~72h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量从3h开始上升,并于6h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影响显著,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本研究所用免疫指标均可作为弧菌病诱发的监测指标。
段亚飞梁俊平李吉涛王芸张喆李健刘萍
关键词:脊尾白虾鳗弧菌抗氧化酶酶活性
一种脊尾白虾EC12 SNP标记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出用于检测脊尾白虾EC12位点SNP标记的引物。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脊尾白虾EC12位点SNP标记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取不同地理群或脊尾白虾群内个体的基因组DNA备用;利用脊尾白虾转录组文库中的含有...
李吉涛李健刘萍陈萍
文献传递
中国对虾ES15微卫星标记的检测方法
一种中国对虾ES15微卫星标记的检测方法,首先提取中国对虾基因组DNA;再利用中国对虾cDNA文库中的含有微卫星核心序列,在其序列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中国对虾不同地理群或中国对虾群内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李吉涛李健陈萍宋春妮刘萍王清印
一种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虾选择,(2)亲虾交尾,(3)F<Sub>1</Sub>代苗种培育及养殖,(4)亲子回交,(5)回交子代苗种培育及养殖。本发明选用自然分布或人工选育性...
李吉涛李健刘萍陈萍
文献传递
pH胁迫对3种对虾存活率、离子转运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58.6%和13.3%。对照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最大,中国明对虾其次,日本囊对虾最小;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变化幅度均比凡纳滨对虾大,日本囊对虾的变化幅度最小,并且3种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在高pH胁迫条件下变化幅度均较大。对照组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且日本囊对虾的PO、SOD活力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力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日本囊对虾。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iNOS、SOD、GSH-PX、LSZ活力在低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而PO活力在高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综合上述结果显示3种对虾相比,日本囊对虾对pH胁迫的耐受性较强,凡纳滨对虾次之,中国明对虾较弱。研究亮点:目前国内外有关pH对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及离子转运酶、免疫酶相关方面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通过pH胁迫对对虾存活率、离子转运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筛选与pH胁迫直接相关的生理指标;通过比较对虾属中的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为对虾养殖过程水质调控提供一定理论指�
赵先银李健陈萍李吉涛何玉英常志强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存活率
一种脊尾白虾EC16 SNP标记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出用于检测脊尾白虾EC16位点SNP标记的引物。本发明还提出脊尾白虾EC16位点SNP标记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取不同地理群或脊尾白虾群内个体的基因组DNA备用;利用脊尾白虾转录组文库中的含有EC16 ...
李吉涛李健刘萍陈萍
文献传递
脊尾白虾基因组初步解析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李吉涛李健刘萍
pH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了解pH胁迫下脊尾白虾(Palaemon(Exopalaemon)carinicauda Holthuis)的适应性,作者采用静水毒性的实验方法确定了脊尾白虾的半致死pH,分析了pH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设置pH4~11.1共17个胁迫组,统计脊尾白虾24、48、72和96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脊尾白虾24、48、72和96 h酸性半致死pH值分别为4.25、4.64、4.71和4.78,碱性半致死pH分别为10.87、10.55、10.38和10.29。将脊尾白虾暴露于低pH 6.5、高pH9.5的水体,以pH8.0作为对照,分别于胁迫后0、3、6、12、24、48、72和96 h测定鳃、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总抗氧化力、过氧化氢酶、抗超氧阴离子活力。结果发现,pH胁迫后,在3~6 h内各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均显著上升,24~48 h开始回落,到96 h之前,各组织中抗氧化酶水平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肝胰腺中抗氧化酶活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本实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对pH有很强的适应性,pH胁迫3~24 h之内抗氧化酶活力反馈性升高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
于天基李健李吉涛孙铭任海梁忠秀
关键词:PH胁迫抗氧化酶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回交家系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解析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回交家系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自行开发的25个微卫星标记对本实验室构建的A、B、C 3个回交家系的遗传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家系A、B、C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21、2.18、2.09,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805、0.3703、0.2489,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29、0.3998、0.2503,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257、0.3391、0.2585,相较于野生群体与杂交家系已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属中度或低度多态。回交家系A、B、C在25个位点共得到62个等位基因,其中,A家系56个,B家系54个,C家系51个,3个回交家系共同存在的等位基因为39个,6个位点在回交家系中已经纯合(其中,ECL10在A、B、C中都已纯合),计算得出3个回交家系的纯合率分别达到了53.86%、56.53%、63.33%。由此可见,回交家系的基因纯化速率较快,适用于脊尾白虾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解析和优良种质的选育。
刘九美李吉涛刘萍窦全伟王佳佳李健
关键词:脊尾白虾微卫星
黄芩苷对牙鲆肝CYP1A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本研究以中药黄芩苷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不同剂量和作用时间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肝CYP1A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体内实验,将黄芩苷按低(50mg/kg·d)、中(100mg/kg·d)、高(200mg/kg·d)3个剂量分别口灌牙鲆,连续给药,并分别于给药3d、6d、9d后取样,测定CYP1A酶活性。结果表明,较空白组而言,给药3d,黄芩苷各剂量组鱼肝中EROD酶(CYP1A标志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给药6d,高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极显著增加(P<0.01),中剂量组的则显著增加(P<0.05);给药9d,高、中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低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且黄芩苷对该酶的诱导作用与剂量和药物作用时间均呈正相关。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各药物剂量组的CYP1A基因表达水平都发生了上调,且这种表达上调的幅度同CYP1A酶的活性一样,随给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加强,提示黄芩苷作为诱导剂对CYP1A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YP1A的转录水平有关。
韩华李健李吉涛张喆
关键词:黄芩苷牙鲆酶活基因表达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