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卓永

作品数:61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栓塞
  • 11篇介入
  • 9篇血管
  • 8篇动脉
  • 8篇栓塞治疗
  • 8篇肿瘤
  • 8篇CT
  • 7篇肝癌
  • 7篇CT表现
  • 7篇病理
  • 7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6篇造影
  • 6篇介入治疗
  • 6篇化疗
  • 5篇结节
  • 5篇静脉
  • 4篇动脉栓塞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机构

  • 54篇江门市中心医...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9篇李卓永
  • 29篇梁宇闯
  • 28篇龙晚生
  • 23篇林坚
  • 16篇胡茂清
  • 16篇张朝桐
  • 16篇杨锦钊
  • 15篇兰勇
  • 14篇李宗业
  • 10篇罗学毛
  • 9篇崔恩铭
  • 8篇麦栩榆
  • 7篇柯欣
  • 7篇谭国强
  • 5篇刘壮盛
  • 5篇马雁秀
  • 5篇龙昉
  • 4篇金志发
  • 4篇梁启堂
  • 3篇黎佩君

传媒

  • 6篇中国介入影像...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1
  • 1篇199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67例成人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及MSCT表现,对比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41例(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53处,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12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2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30处,其中原发性20例,非肿瘤性良性病变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的套管长度(4.6 cm)、套鞘直径(2.8 cm)均小于肿瘤性小肠套叠组(分别为13.4 cm和4.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伴肠梗阻患者(n=3)少于肿瘤性肠套叠组(n=18),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9例患者为多处套叠,发生比例高于非肿瘤性肠套叠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53处肠套叠均可见引导点。结论:成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和MSCT表现有一定差异,判断肠套叠有无引导点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龙昉胡茂清龙晚生李卓永张朝桐兰勇罗学毛
关键词:肠套叠成人小肠病理学
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肝癌的治疗之所以困难,一是耐药,二是无法防治癌的转移复发。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半个世纪的努力无大进展,现在人们对肝癌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有阶段,肝癌研究热点的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众多局部微创消融治疗,以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其目标均聚焦主体肿瘤治疗,而肝内侵袭转移治疗依然被忽视。目前有效防治肝内播散和转移方法尚无共识。本文对肝癌转移复发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郑作深叶林李卓永
关键词:肝癌复发
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12例CT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张朝桐蔡小琴陈曼琼汤积耀梁宇闯李卓永麦栩榆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对照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NF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黏液型8例,...
刘壮盛龙晚生李卓永罗学毛李荣岗
关键词:筋膜炎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四肢深部血管瘤的MRI诊断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 MRI 检查对四肢深部肌肉内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肢深部肌肉内血管瘤的 MRI 表现。结果 10例 MRI 检查均可见肌肉内软组织肿块。T_1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_2WI 均呈高信号为主,其中4例可见肿块内流空血管影;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6例;10例注射 Gd-DTPA 后扫描肿块均呈明显强化。结论 MRI 能够详细显示四肢肌间血管瘤病灶的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对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范围有重要的价值。
林坚李卓永梁宇闯
关键词:血管瘤MRI磁共振成像
不同亚型肾癌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不同肾细胞癌亚型的MRI表现.方法 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4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男27例,女15例.年龄25~80岁,中位年龄54.6岁.肿瘤最大径1.0cm~15.6cm,平均5.8cm.所有病...
谭国强龙晚生李卓永
关键词:细胞病理
肝动脉造影及介入化疗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介入化疗对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未发现明确肝内转移灶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将其分为切除加动脉化疗组(A组,21例)和单纯切除组(B组,25例)。A组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内行肝动脉造影和动脉化疗,相隔4~6周重复1次,最多者6次,最少者2次;B组病例术后仅口服护肝药。全部病例随访观察10~47个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的复发率。结果A组术后1月内造影发现2例肝内有新病灶存在。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1%、81.0%;1、2、3年复发率分别为9.5%、9.5%、23.8%,A组2年、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动脉造影有利于发现早期肝内转移灶;术后动脉化疗是防治肝内转移的有效手段。
梁宇闯李卓永林坚杨锦钊麦栩榆李宗业
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 cm者密度均匀,9例>5 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 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周红英胡茂清龙晚生龙昉李卓永张朝桐罗学毛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腹部病理学
巨块型子宫颈癌介入性化疗中不同栓塞方式的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介入性化疗不同栓塞方式对巨块型(直径≥4 cm)子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副反应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能完成子宫动脉(单或双侧)超选择插管的52例巨块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超液化碘油与丝裂霉素混悬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后续化疗药物灌注组(A组)28例及灌注2/3量化疗药物后用携带有化疗药物(1/3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B组)24例,并对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和化疗后手术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1次介入术后肿块缩小率为43.4%-62.7%。坏死率为78%-91%,均明显高于B组的31.1%-40.3%及54%-77%(P<0.05)。介入化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但动脉栓塞并发症A组病例较B组严重。A组2年复发率为5.3%,明显低于B组的20%(P<0.05)。结论巨块型子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安全有效,而缩小肿瘤和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应用超液化碘油等末梢栓塞剂较佳。
梁宇闯李卓永杨爱莲林坚杨锦钊陈强李宗业柯欣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介入性化疗栓塞副反应
经肝动脉联合经皮穿刺脾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联合经皮穿刺脾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无手术切除指征并有门静脉血供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13例(TACE+PTSPVCE组)施行TA-CE联合PTSPVCE治疗,19例(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1~37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TACE+PTSPVCE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84.62%和63.16%;肝左叶体积增大率分别为38.43%、10.78%;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78%、55.56%、33.33%和58.82%、35.29%、17.65%,两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经皮穿刺脾门静脉插管是一种安全实用的门静脉插管方法。
梁宇闯杨锦钊汤万荣李卓永叶林林坚
关键词: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