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杰
-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间隔时间硬膜外规律间断输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抑制爆发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不同间隔时间硬膜外规律间断输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对爆发痛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60min组(A组)、75min组(B组)和90min组(C组)。分别规律间断60min、75min、90min单次注射镇痛液6ml,均无背景持续输注剂量。记录VAS、爆发痛、麻醉药物用量、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3组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B组与C组两组间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间断间隔给药时间自60min延长至75min、90min,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但爆发痛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是一种可行的硬膜外规律间断分娩镇痛注药方式。
- 丁秀花朱新杰杜冬萍何亮亮
- 关键词:分娩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 C型臂X线引导下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评价C型臂X线机引导下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单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C型臂X线机引导下患侧腰椎旁侧隐窝阻滞治疗组(C组)与骶管阻滞治疗组(D组).用药均为0.66%利多卡因加复方倍他米松,7 d注药1次,最多3次.记录注射次数及治疗前、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与术后3个月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下降(P〈0.05);与D组相比,C组治疗后3个月时疗效评定更好(P〈0.05),且注射次数少(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与骶管入路阻滞法相比,C型臂X线机引导下侧隐窝阻滞治疗可更好更快地缓解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 王建光朱新杰蔡明珍徐华琴周子超徐振兴翁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脊尾
- C型臂X光机引导下侧隐窝阻滞治疗单侧型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 王建光朱新杰蔡明珍徐华琴周子超翁浩
-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式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早孕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者150例,所有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0例,空白对照组(S组):未使用任何镇痛措施,术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芬太尼组(F组):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帕瑞昔布组( P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以上三组均在注射药物后行无痛人流麻醉。神经阻滞组( N组):实施无痛人流麻醉后待患者入睡后行子宫颈神经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2 mL。多模式镇痛组( M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芬太尼1μg/kg,然后实施方法同N组。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和丙泊酚追加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宫缩痛发生率,手术后10 min、30 min、1 h、6 h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术后24 h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S组、F组、P组、N组、M组的丙泊酚追加用量分别为(78.45±20.36) mg、(15.55±12.33) mg、(16.75±13.13) mg、(14.55±10.25)mg、(9.35±8.27)mg;宫缩痛发生率分别为30%、10%、10%、10%、0。与M组比较,其它四组丙泊酚追加用量均显著增加、宫缩痛发生率显著增多( t=3.05、1.82、1.84、1.78,χ2=72.1、68.2、68.2、68.2,均P<0.05)。 S组术后10 min、30 min、1 h、6 h疼痛评分分别为(6.6±1.5)分、(5.6±1.4)分、(4.6±1.1)分、(3.6±1.4)分;F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1±1.5)分、(4.3±1.1)分、(3.1±0.9)分、(2.8±0.8)分;P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6±1.5)分、(4.2±0.9)分、(2.9±0.8)分、(2.7±0.6)分;N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5±1.5)分、(4.1±0.8)分、(2.9±0.8)分、(2.6±0.5)分;M
- 王建光刘海健何晨辉谢淑灿朱新杰陈渔
- 关键词:流产镇痛
-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与不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 2013年
- 目的评价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方式复合与不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无舒芬太尼组(N组),各30例。S组为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l;N组为0.1%罗哌卡因。结果与镇痛前相比,两组产妇镇痛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期间罗哌卡因用量与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N组(P〈O.05)。结论不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规律间断(0.1%罗哌卡因,5ml/45min)注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确切且可明显降低产妇瘙痒发生率。
- 丁秀花朱新杰杜冬萍何亮亮
- 关键词:镇痛硬膜外产科舒芬太尼
- Discoscope内窥镜与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比较Discoscope内窥镜与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40例,Macintosh喉镜显露Corrnach—Lehane分级Ⅲ或Ⅳ级,性别不限,年龄24—7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G|ideScope可视喉镜组(G组)和Discoscope内窥镜组(D组)。记录声门显露情况、声门显露时间、气管插管情况、声门显露后至气管导管置人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术后随访患者,记录咽喉出血和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D组声门显露时间延长,环状软骨按压率降低,声门显露至气管导管置人时间缩短,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P〈0.05),1次声门显露成功率、2次声门显露成功率、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咽喉出血发生率和咽喉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lideScope可视喉镜比较,Discoscope内窥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有助于声门的显露,且可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机率。
- 何亮亮翁浩朱新杰刘海健张引吉裴敏陈晖沈辉王建光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喉镜检查插管法气管内声门
- 0.125%罗哌卡因不同时间间隔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分娩镇痛的效果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0.125%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45 min组(A组)、60 min组(B组)和75 min组(C组).分别规律间隔45、60、75 min注射0.125%罗哌卡因6 ml,均无背景持续输注剂量.记录VAS、爆发痛、罗哌卡因用量、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8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爆发痛次数以C组产妇最多.结论 硬膜外规律以6 ml/45min、6 ml/60min和6 ml/75min间断输注0.125%罗哌卡因均可有效用于分娩镇痛,如按“全程无痛、最小药物用量”的原则,则6 ml/60 min较好.
- 蔡明珍徐华琴朱新杰王建光徐振兴何亮亮翁浩
- 关键词:分娩疼痛罗哌卡因
- 比较不同容量局麻药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分娩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比较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不同容量局麻药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分娩镇痛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4 ml组(A组)、6 ml组(B组)和8 ml组(C组).分别规律间断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1-1 4、6、8 ml·h-1,均无背景输注剂量.记录疼痛VAS评分、PCEA追加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最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相比,A组PCEA追加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A、B组相比,C组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P<0.05).宫口开全时,A组最高阻滞平面最低(P<0.05),C组最高阻滞平面最高(P<0.05).结论 硬膜外以4、6、8 ml·h-1规律间断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0.4 μg·ml-1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均确切.由于4 ml组PCEA追加次数多而8 ml组用药量大,建议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镇痛液6 ml·h-1行分娩镇痛.
- 张引吉蔡明珍徐华琴朱新杰丁秀花徐振兴何亮亮翁浩
- 关键词:分娩
- 直线偏振光照射与注射法治疗原发性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直线偏振光照射与注射法治疗原发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枕大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组(L组)与注射治疗组(B组),每组20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3d、1周时的VAS评分,治疗后1周、1个月时行疗效评定,并记录补救治疗例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即刻,L组VAS〈4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4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两组疗效、补救治疗例数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与注射法治疗效果相似,可有效治疗原发性枕大神经痛。
- 蔡明珍徐华琴朱新杰王建光徐振兴翁浩何亮亮
- 关键词:直线偏振光神经传导阻滞枕大神经痛
-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组(U组)与非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组(N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0 min、1周、2周、4周、8周时视觉模拟量评分;治疗后4周、8周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U均均优于N组;治疗后4周、8周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比较,U组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准确度高、不良反应低,可有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
- 王建光谢淑灿朱新杰何晨辉陈渔刘海健
- 关键词:超声小针刀神经根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