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志军

作品数:514 被引量:1,078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7篇期刊文章
  • 86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3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16篇肝移植
  • 134篇术后
  • 118篇移植术
  • 108篇肝移植术
  • 99篇移植术后
  • 93篇肝移植术后
  • 92篇活体
  • 73篇儿童
  • 70篇活体肝
  • 66篇静脉
  • 58篇细胞
  • 56篇活体肝移植
  • 53篇供肝
  • 53篇供者
  • 47篇肝脏
  • 45篇胆道
  • 41篇并发
  • 40篇门静脉
  • 39篇手术
  • 38篇并发症

机构

  • 29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7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武警总医院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徐州医学院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天津医院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11篇朱志军
  • 202篇沈中阳
  • 200篇孙丽莹
  • 171篇魏林
  • 144篇曾志贵
  • 131篇曲伟
  • 109篇邓永林
  • 106篇郑虹
  • 100篇潘澄
  • 100篇刘颖
  • 98篇蒋文涛
  • 80篇张雅敏
  • 74篇高伟
  • 62篇张建军
  • 51篇何恩辉
  • 50篇杨涛
  • 45篇张梁
  • 40篇淮明生
  • 34篇蔡金贞
  • 33篇孙晓叶

传媒

  • 97篇中华器官移植...
  • 46篇中华肝胆外科...
  • 26篇天津医药
  • 18篇中华外科杂志
  • 18篇器官移植
  • 15篇中华普通外科...
  • 15篇实用器官移植...
  • 15篇2012中国...
  • 13篇中国普外基础...
  • 10篇山东医药
  • 8篇2013中国...
  • 7篇中华肝脏病杂...
  • 7篇中华移植杂志...
  • 7篇2014中国...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4篇2023
  • 19篇2022
  • 32篇2021
  • 12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24篇2017
  • 33篇2016
  • 32篇2015
  • 25篇2014
  • 33篇2013
  • 53篇2012
  • 24篇2011
  • 40篇2010
  • 32篇2009
  • 32篇2008
  • 36篇2007
  • 21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5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体右半肝移植中供肝肝中静脉取舍对供体安全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依照剩余肝体积比(%RLV)、供肝受体体质量比(GRWR)和Ⅳ段静脉汇入情况来决定供肝切取时肝中静脉(MHV)的取舍对供体安全的影响。方法:43例供者拟行活体右半肝切取,当%RLV<35%且GRWR>1.0%时,入选B组;当%RLV≥35%且GRWR<1.0%时,入选A组;当%RLV≥35%且GRWR>1.0%时,如Ⅳ段静脉汇入肝左静脉为主入选A组,如Ⅳ段静脉汇入MHV为主入选B组。A组15例行带MHV的右半肝切取,B组28例行不带MHV的右半肝切取,分析比较2组供者术前和术中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剩余肝脏的再生情况。结果:2组供者除%RLV和GRWR外,其他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供体的术后ALT、AST、TBIL的最高值和ALB的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状态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所有供者均于术后2周痊愈出院,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依照以上预案来决定行是否带MHV右半肝切取,可以保障供体安全。
王金山朱志军张雅敏杨涛淮明生魏林
关键词:活体供者肝移植肝静脉肝再生
儿童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围手术期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在儿童ABO血型不相容(ABO-I)肝移植围手术期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血型抗体滴度的降低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ABO-I肝移植手术的患儿20例,分析其围手术期静脉应用IVIG后,患儿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滴度、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以及生存率。结果 20例患儿在接受ABO-I肝移植后,1年存活率为100%,1例(5%)患儿出现了免疫排斥反应。在应用IVIG后,和术前相比,手术当日IgM血型抗体滴度:4例(20%)无变化,1例(5%)上升,15例(75%)下降;术后1周:12例(60%)下降,5例(25%)上升,3例(15%)无变化;术后1个月:18例(90%)下降,2例(10%)无变化。和术前相比,手术当日IgG血型抗体滴度:2例(10%)上升,6例(30%)无变化,12例(60%)下降;术后1周:4例(20%)上升,4例(20%)无变化,12例(60%)下降;术后1个月:3例(15%)上升,4例(20%)无变化,13例(65%)下降。所有患儿在术后1个月时的ALT及TBIL水平与手术当日比较均下降。结论 ABO-I肝移植患儿术后应用IVIG以降低血型抗体滴度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实际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张晋平朱志军孙丽莹魏林曲伟曾志贵张海明刘颖王君檀玉乐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丙种球蛋白
术中联合部分脾切除预防肝移植术后顽固性脾功能亢进
魏林朱志军孙丽莹曾志贵曲伟刘颖何恩辉张梁
肝肾等多脏器联合切取的手术方法改进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尸体供肝切取的手术方法改进。方法尸体供肝采用肝肾联合切取,腹主动脉插管灌注肾保存液,胰腺下沿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插管行门静脉灌注,并进行了100例次的应用。结果采用此方法切取供肝及供肾100例次,供肝及供肾的灌注及保存良好,4例胰肾联合移植,与心脏组合作完成心脏切取4例,1例与心肺组联合完成心肺肝肾的切取,未发生移植肝原发无功。发现24例动脉变异,比往年使用其他方法显著提高。未出现肝动脉、肾动脉的损伤。结论原位腹主动脉插管行动脉灌注+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插管可保证供肝、供肾的质量,缩短热缺血时间、快速降温、充分灌注;减少因劈开胰腺或直接对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而造成的变异动脉的损伤;不影响心、肺的联合切取;可同时切取胰腺和脾脏。此法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蔡金贞傅志仁朱志军张雅敏蒋文涛丁国善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肠系膜上静脉
劈离式肝移植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劈离式肝移植(SLT)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间10例SLT的临床资料,观察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状况,受者及移植肝存活率以及血管并发症、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0例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23个月),受者及移植肝1年存活率均为70%(7/10)。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10%),胆管并发症4例(40%)。结论尽管SLT仍存在较高的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但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与全肝移植相近。为解决供者短缺的严重问题,可在临床上选择性应用SLT。
朱志军潘澄高伟张雅敏张建军淮明生蒋文涛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于术中(无肝期)4000U,术后1~6d2000U/d、第2~4周2000U/周、第2~6个月2000U/月。术后6个月后2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根据滴度水平调整,调整标准为术后6~12个月HBsAb滴度≥200U/L;术后1年以上HBsAb滴度100~200U/L。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HBsAg阴转及获得的HBsAb滴度,以及随访6个月、1年、随访终点时总体乙肝复发率。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天~第4天静脉组HBsAg阴转率高于肌注组(P<0.05),术后1周时2组HBsAg全部阴转,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原因与乙肝复发无关。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均是有效方案。
刘彤王建华朱志军曾志贵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复发预防和防护用药免疫球蛋白类
腹腔内广泛夹层动脉瘤供肝术中肝动脉重建一例报道
2020年
目的探讨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者合并腹腔内广泛夹层动脉瘤,其供肝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临床工作中,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来的1例供肝,术中发现腹腔内血管广泛的夹层动脉瘤,累及腹腔干至肝动脉左右分叉以上,肝动脉重建极其困难,最后采用供者近脾门处脾动脉作为间置血管搭桥,重建成功。结果术后早期监测肝脏血流均满意,无外科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至目前,术后13月余,血流满意。结论结合文献复习,有腹腔内夹层动脉瘤使用成功的案例,其夹层未累及远端肝固有动脉,重建难度不大,但面对夹层动脉瘤累及范围较广泛的情况时,应慎重使用。
曾志贵魏林朱志军孙丽莹曲伟刘颖王君檀玉乐周柳新
关键词:肝移植供者夹层动脉瘤
150例活体肝移植供肝的后台修整
2010年
目的总结150例活体供肝的后台修整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间完成的150例活体供肝的修整资料。结果150例供肝中,包含肝中静脉及尾状叶的左半肝3例,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成形;左外侧叶2例;带肝中静脉右半肝67例,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成形;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78例。78例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中23例未进行S5、S8静脉的重建,供肝血流恢复后S5、S8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其余55例用不同材料重建S5、S8静脉:新鲜尸体髂静51例,受体大隐静脉1例,受体曲张脐静脉1例,受体肝内门静脉1例,受体肝静脉1例。145例右半肝供肝中门静脉为C型的7例,均成形为一个开口。结论HTK是活体供肝的最佳灌注、保存液,供肝流出道恰当的成形、重建不但可简化供肝植入的操作步骤,还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受体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
淮明生朱志军郑虹邓永林潘澄蒋文涛张雅敏蔡金贞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
磁化传递成像定量研究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前后的脑改变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技术定量分析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脑内水含量的变化。方法对37例肝硬化HE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行MR扫描,并于肝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或1年对30例患者随访,测量额、顶、枕叶白质、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各兴趣区的磁化传递率(MTR),在T1WI图像上测量壳核和苍白球的信号强度计算GPI。结果①术前肝硬化HE患者组各部位的MTR值均较对照组低(P均<0.001),GPI指数显著升高(t=-6.40,P=0.000)。②术后1个月肝硬化HE患者组顶叶、额叶、尾状核、苍白球和枕叶的MTR值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3个月各部位的MTR值均高于术后1个月(P均<0.05)。③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GPI值逐渐降低,但仍与对照组有差异。④各时间点MTR值、GPI指数与神经心理学测试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HE患者脑水肿是可逆性的。MTI可以作为肝移植后脑代谢恢复状况的随访监测方法。
姜滨沈文张龙江尹建忠朱志军祁吉
关键词:肝性脑病肝硬化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王永翠孙丽莹朱志军魏林曲伟刘颖曾志贵何恩辉张梁王天成王玥张建蕊周光鹏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