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令超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益普生腹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儿童
  • 1篇大叶性
  • 1篇大叶性肺炎
  • 1篇学龄
  • 1篇学龄期
  • 1篇学龄期儿童
  • 1篇婴儿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治疗儿童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反流
  • 1篇食管反流病
  • 1篇鼠模型
  • 1篇牛奶
  • 1篇牛奶蛋白过敏
  • 1篇气管
  • 1篇气管镜
  • 1篇侵袭性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曾令超
  • 4篇田姣
  • 4篇张薇
  • 4篇杨洁
  • 4篇王宝西
  • 4篇江逊
  • 4篇虎崇康
  • 3篇林燕
  • 2篇张妮妮
  • 2篇陈鹏德
  • 2篇王娅
  • 2篇郝丽军
  • 1篇舒震
  • 1篇杜春艳
  • 1篇赵亚宁
  • 1篇李强
  • 1篇王玲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儿童大叶性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2015年1至12月121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结果 1病程≤7天的79例患儿,3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1周后复查,治愈30例(占81.08%),42例对照组中治愈23例(占54.76%);病程>7天的42例患儿,2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1周后复查,治愈17例(占77.27%),20例对照组中治愈11例(占55.00%);2121例患儿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M P)阳性10例(8.26%),而5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患儿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MP阳性者为47例(79.66%);3病程在1周内的患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其住院时间、热程均较对照组缩短(t值分别是2.394和2.101,均P<0.05),肺部病变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171,P<0.05);而病程超过1周的患儿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热程及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检测BALF可提高MP的阳性检出率。
杨洁虎崇康曾令超张薇林燕杜春艳田姣张妮妮江逊王宝西
关键词: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
二十碳五烯酸对E.coli LF82感染后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 mRNA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对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LF82感染后肠上皮细胞(Caco-2)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aco-2细胞株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模型,分为EPA处理组,EPA 0、25、50、100、200μmol/L干预96 h;以及EPA(EPA 0、25、50、100、200μmol/L)+E.coli LF82联合处理组,在不同浓度EPA干预96 h的基础上,予E.coli LF82分别干预0 h、6 h、12 h。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以及细胞膜两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Caco-2细胞模型进行评价。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EPA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RT-q PCR检测EPA和/或E.coli LF82作用于Caco-2细胞后ZO-1 m RNA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co-2细胞上清中TNF-α的变化。结果 EPA25、50μmol/L处理后,Caco-2细胞存活率均高于0浓度组,且增高呈浓度依赖性(P<0.05);EPA100、200μmol/L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呈浓度依赖性,均低于0浓度组(P<0.05)。EPA浓度为100、200μmol/L时,细胞凋亡率较0浓度组增加(P<0.05)。单独E.coli LF82干预Caco-2细胞6 h、12 h后,ZO-1 m RNA表达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少,均低于未处理组(P<0.05)。EPA 25、50μmol/L干预联合E.coli LF82处理6 h或12 h,Caco-2细胞的ZO-1 m RNA表达随EPA浓度增加而增加,均高于E.coli LF82单独处理组(P<0.05)。单独E.coli LF82处理6 h、12 h组的TNF-α分泌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增加,均高于未处理组(P<0.05)。EPA25、50μmol/L联合LF82处理6 h或12 h,细胞上清液中TNF-α分泌量随EP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均少于单独LF82处理组(P<0.05)。结论 EPA能有效预防E.coli LF82感染后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对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郝丽军林燕张薇田姣王娅陈鹏德虎崇康曾令超杨洁王宝西江逊
关键词:二十碳五烯酸紧密连接蛋白肠上皮细胞
T型钙离子通道α1H亚型在先天性巨结肠大鼠模型病变肠段的分布及功能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T型钙离子通道d1H亚型(Cav3.2)在先天性巨结肠大鼠模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80只6~8dSD乳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只。模型组经肛门灌注0.2%苯扎氯铵建立先天性巨结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作为替代。分别在4、6、8周每组随机抽取10只乳鼠处死,通过大体形态学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荧光的方法来鉴定先天性巨结肠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模型大鼠病变肠段中Cav3.2的分布变化及其与Cajal间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kit共变情况;离体肌条组织电生理检测模型大鼠病变肠段及干预Cav3.2后的变化。组间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处理后8周通过大体形态学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先天性巨结肠模型建立成功,即处理肠段肌问神经节细胞的减少甚至缺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v3.2在模型大鼠病变肠段的分布,对照组结肠组织Car3.2主要分布于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多呈连续分布;模型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狭窄段组织Cav3.2的分布逐渐减少,连续性遭到破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处理后大鼠Cav3.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测一致,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Cav3.2的表达逐渐减少,8周时减少最明显。处理后4、6、8周模型组Car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6、0.38±0.06、0.26±0.07;对照组分别为0.63±0.06、0.62±0.09、0.63±0.06,两组在处理后6、8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和8.63,P值均〈0.05);Cav3.2和c—kit共变情况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狭窄段组织c—kit和Cav3.2的共同阳性区域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离体肌条组织电生理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狭窄段组织的自发性节律性�
张妮妮田姣林燕张薇虎崇康曾令超杨洁王宝西舒震江逊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钙通道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以及对GERD并CMPA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0~6月龄GERD患儿50例(男24例,女26例),患儿均采用血清牛奶蛋白可溶性IgE(sIgE)检查及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对牛奶蛋白回避试验结果阳性、血清牛奶蛋白sIgE阴性的患儿进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根据CMPA诊断标准确诊为CMPA患儿,对GERD并CMPA患儿采用饮食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24 h食管pH监测。结果50例GERD患儿中有23例(46%)确诊为CMPA,GERD患儿与GERD并CMPA患儿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P〈0.05),但患儿个体间症状存在交叉,临床难以准确鉴别。GERD患儿与GERD并CMPA患儿家族过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P〉0.05)。对于GERD并CMPA的患儿给予饮食治疗1个月后,呕吐、流涕/喘息/咳嗽及腹泻症状较前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湿疹治疗需疗程较长且易反复,治疗1个月后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治疗前为(8.2±2.7)%,治疗后为(2.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6,P〈0.01);5例患儿复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示反酸指数与反流周期数较前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婴儿GERD的发生部分与CMPA有关,且针对CMPA的治疗可减轻GERD患儿的临床症状。
王娅虎崇康张薇曾令超杨洁郝丽军田姣陈鹏德王宝西江逊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胃食管反流病婴儿
学龄期儿童莫拉菌败血症2例被引量:1
2006年
赵亚宁李强王玲曾令超
关键词:败血病莫拉菌学龄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