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天魁

作品数:150 被引量:1,39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著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经济管理
  • 72篇社会学
  • 37篇政治法律
  • 1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8篇社会
  • 34篇社会学
  • 26篇公平
  • 26篇福利
  • 22篇底线
  • 20篇底线公平
  • 19篇中国社会学
  • 16篇社会保障
  • 13篇群学
  • 13篇主义
  • 10篇社会福利
  • 9篇学科
  • 9篇社会建设
  • 8篇政府
  • 8篇中国社会
  • 8篇福利模式
  • 7篇社会政策
  • 6篇社会学史
  • 5篇社会保障制度
  • 5篇社会公正

机构

  • 94篇中国社会科学...
  • 5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3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信息与控...
  • 1篇《社会学研究...

作者

  • 144篇景天魁
  • 5篇毕天云
  • 3篇高和荣
  • 3篇唐钧
  • 2篇王锐生
  • 2篇邓万春
  • 1篇刘少杰
  • 1篇关君蔚
  • 1篇尚海龙
  • 1篇张文宏
  • 1篇周弘
  • 1篇张志敏
  • 1篇李存山
  • 1篇杨玉明
  • 1篇谭深
  • 1篇风笑天
  • 1篇叶静漪
  • 1篇宿景祥
  • 1篇张运成
  • 1篇王君柏

传媒

  • 10篇探索与争鸣
  • 9篇社会学研究
  • 8篇哲学研究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北京工业大学...
  • 6篇新华文摘
  • 5篇人民论坛
  • 5篇人文杂志
  • 4篇学习与探索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理论前沿
  • 3篇哲学动态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中国社会保障
  • 3篇高等学校文科...
  • 3篇中国政协
  • 2篇求是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学和实践在召唤社会认识论的突破
1987年
科学认识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明确地把智慧的锋芒集中指向社会这个制高点。揭示社会本质,改善社会环境,控制社会过程,实现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在社会关系方面彻底地把人从动物界那种生存斗争的状态中提升出来,已日益成为科学和社会所致力的现实目标。因此,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就显得特别迫切,可能成为哲学发展的突破口之一。首先,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基础。毫无疑问,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任务永无终结,其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景天魁
关键词:社会认识论社会实践自然科学社会过程社会关系
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观念
2024年
费孝通先生在领导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学的过程中,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如何建设中国社会学的问题,始终念兹在兹。尤其是在暮年,他婵精竭虑、深刻反思的就是这个问题。2003年,93岁高龄的费先生,写出了集中体现关于社会学学科建设深邃思想的《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一文,强调“社会学是一种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提出了社会学怎样才能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学’(science)”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训。
景天魁
关键词:费孝通先生双重性格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观念
北京林业大学关君蔚工作室与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长景天魁博士的座谈记要
2005年
关君蔚张洪江李亚光王栋尚海龙何经纬关伯元杨玉明景天魁
关键词:社会学工作室景天
论哲学思维被引量:3
1987年
近年来本刊设专栏开展了关于哲学的对象问题的讨论。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对哲学自身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这种研究不是脱离实际的思辨,而是时代的发展对哲学研究提出的迫切要求。象其他任何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样,对哲学本身的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应局限于一个角度,也“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列宁语)实际上,关于哲学对象的讨论已经触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和功能、哲学和科学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刊特辟“关于哲学的特点和功能的讨论”专栏,期望哲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写出有材料、有观点、论述深入的论文,参加讨论。
景天魁
关键词:哲学范畴哲学思维社会科学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
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路径
2020年
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具有特殊的背景和意涵。这两者交织到中国学术漫长的历史脉络中,就成为一个非常艰巨而复杂的课题。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学科史问题。如果说一个学科的创立可能由一位或几位学者所完成的话,那么一个学科的话语体系却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景天魁
关键词:学科史社会学历史脉络
迈向大众社会学——追寻中国社会学的品格塑造被引量:1
2022年
群学即中国古典社会学在唐宋时期实现民间化的过程中,通过“目光向下”而归于本位,秉持“人/群为本”而铸就本性,坚持“贴近生活”而彰显本色,从而迈向了“大众社会学”。如果说“目光向下”“人/群为本”“贴近生活”是中国社会学(群学)的基本品格,那么,其“本位”“本性”“本色”就是“大众化”。在这一过程中塑造的群学品格,对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能够为实现中国社会学崛起提供宝贵的启示。
景天魁
关键词:群学民间化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2017年
中国社会学的崛起,有现实基础,也有历史基础。1.关于群学的历史存在严复在译介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时,特意将"sociology"译为群学。严复此举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翻译,更在于确定西方社会学这门学问其实中国古已有之,正所谓“古人之说与西学合”。此后,梁启超则盛赞荀子是“社会学之巨擘”,并且指出群学的内容“与欧西学者之分类正同”。不光是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中,首先明确肯定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已由荀子开创了中国社会学的,当推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 布朗,费孝通先生晚年曾经多次提到并肯定他的此一论断。
景天魁
关键词:西方社会学费孝通先生群学斯宾塞
时空压缩与中国社会建设
2016年
一、时空压缩与中国社会建设的特性 (一)社会建设的艰巨性 长期以来,社会建设的艰巨性被严重地低估了。一些人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建设轻而易举就可以搞好。不理解在时空压缩条件下,社会建设变得十分艰巨,以至于被这种艰巨性搞得苦不堪言,都不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的复杂关联;二是社会适应与社会认同:三是社会成本严重透支,极大地加剧了社会建设的艰巨性。
景天魁
关键词: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社会成本社会认同
创新福利模式助推持续发展
2012年
教育优先、劳动为本、服务为主、健康为重,应是中国福利模式的主要特色,是拉动社会福利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四驾马车”。
景天魁
关键词:福利模式教育优先社会福利拉动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发展100年被引量:7
2021年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成的必要条件,群学则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群学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改造和发展群学,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兼收并蓄群学要义,扎根中国大地,直面中国问题,寻求解释中国社会之道、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之策,极大地增强了认识、改造和建设中国社会的能力,是世界社会学史上的伟大丰碑。
景天魁高和荣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