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8篇子宫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内膜
  • 5篇宫内
  • 5篇宫内膜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子宫内膜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内膜癌
  • 4篇宫内膜癌
  • 3篇疗法
  • 3篇基因
  • 2篇凋亡
  • 2篇预后
  • 2篇子宫肿瘤
  • 2篇脱氧
  • 2篇脱氧胞苷
  • 2篇细胞凋亡
  • 2篇卵巢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晁红霞
  • 10篇孙建衡
  • 4篇陆士新
  • 3篇白萍
  • 2篇吴令英
  • 1篇刘丽影
  • 1篇孙晓光
  • 1篇周春晓
  • 1篇刘海玲
  • 1篇张蓉
  • 1篇王桂香
  • 1篇章文华
  • 1篇洪婉君
  • 1篇王希霞
  • 1篇王月英
  • 1篇吴爱如
  • 1篇吴小红
  • 1篇李爱苓
  • 1篇陆士新

传媒

  • 5篇中华妇产科杂...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癌症

年份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1997年
目的:探讨国产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及其毒性。方法:32例患者分为两组。单药组:12例,紫杉醇剂量为175mg/m2,溶于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3小时,用于既往无化疗或仅用过1个疗程化疗的患者。联合组:20例,第1天用紫杉醇,剂量为135mg/m2,溶于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3小时,第2天用顺铂,70~80mg/m2或卡铂300mg/m2,静脉滴注,主要用于顺铂化疗后肿瘤未控或复发患者。两组均为每4周1个疗程,除用药1个疗程后肿瘤进展而停药外,至少2个疗程。结果:全组有效率为39%,单药组和联合组各为27%和45%。主要毒性包括中度骨髓抑制、末梢神经病变(肌肉痛、关节痛、末梢神经炎)及严重脱发等,但无过敏反应。1例死于肠穿孔。结论:国产紫杉醇是治疗卵巢癌的有效药物,特别是与顺铂联合用药,可用于顺铂耐药的复发或未控卵巢癌患者。其药物毒性是可耐受的。
刘丽影洪婉君张蓉吴令英晁红霞孙晓光
关键词:卵巢肿瘤紫杉醇药物疗法
宫颈癌普查中应用阴道镜的初步报告被引量:30
1994年
1988~1990年我院在宫颈癌高发现场首次应用阴道镜检查患者485例,在可评价的330例中,阴道镜诊断与镜下活检的组织学比较,包括诊断相差Ⅰ级在内,符合率为95.2%,而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的符合率仅71.2%。阴道镜下活检与36例手术标本对照,诊断正确率达97.2%,与颈管刮术结果的符合率为89.2%。在79例宫颈癌中阴道镜和细胞学两种诊断方法相比二者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9691),但阴道镜检出癌的敏感性优于细胞学(88.5%比54.4%)。结果表明,阴道镜检查是诊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另一个可靠方法。阴道镜和细胞学合用,不仅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并减少了各自的假阴性。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加颈管刮术,无癌漏诊,可有效地代替诊断性锥切。我们认为肉眼与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加颈管刮术及组织病理学可作为宫颈癌普查中初筛和精检相结合的综合早诊方法。
章文华孙建衡吴爱如吴令英白萍吴小红晁红霞王希霞王月秀路兰香
关键词:子宫肿瘤阴道镜检细胞学诊断
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研究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 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子宫内膜单纯及复合增生、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 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ax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以 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为表达参照 ,在 1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 2 7例 (6 4.3% )子宫内膜癌中 ,bax基因mRNA过表达 ,其余为中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 ,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肌层侵袭的加深以及淋巴结的转移 ,bax基因mRNA过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 (除临床分期P >0 .0 5外 ,其余均P <0 .0 5 )。结论 bax基因参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 ,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晁红霞孙建衡陆士新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BAX基因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子宫内膜癌中MTS1/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周春晓孙建衡陆士新刘海玲晁红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甲基化DNA提取PCR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22例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 分析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 ,探讨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 2 2例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 FIGO分期 : 期 15例 , 期 1例 , 期 5例 , 期 1例。治疗全部采用手术及化疗 ,4例加放疗。结果  2 2例中 ,1例失访 ,6例生存 <1年 ,11例 <3年 ,3例 >10年 ,5年生存率为 31.6 % (6 /19)。 期 5年生存率为 46 .2 % (6 /13) ,术后 2年内盆腔复发 7/15例 ,远处转移 4/15例。复发病人其淋巴结转移及实质性脏器转移分别为 6 /13例及 5 /13例。6 /2 1例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同卵巢上皮癌的其它亚型相比 ,更具有侵袭性 ,预后较差 ,其预后明显与分期 ,治疗方式及术后肿瘤残存有关 ,治疗以手术为主 ,并辅以化疗 ,配合放疗可减少复发 ,提高疗效。
晁红霞白萍孙建衡
关键词:卵巢肿瘤透明细胞腺癌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膀胱炎3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1995年
对1958年2月至1987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宫颈癌放射治疗(放疗)后发生的放射性膀胱炎3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占同期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3.2%。本病发生与年龄、放疗前FIGO分期、传统腔内治疗及后装腔内放疗无明显关系,但与肿瘤局部情况有失。66.5%的病例属外生型肿瘤。多数患者(51.1%)发病于放疗后2~5年,5~10年间发病者占16.7%,有3.4%发病于放疗后1年内。本组有39.4%和31.6%病例的腔内和体外照射剂量高于常规剂量的10%。根据临床表现和膀胱镜的特点,特放射性膀胱炎分为3类:突发和暂时性血尿,占35.7%;顽固性血尿,63.2%;膀胱阴道瘘,1.1%。保守性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放射性膀胱炎患者5年生存率为90.4%,高于传统腔内放疗的65.7%和后装治疗的70.39%。但仍有3.7%死于本并发症。提示:避免膀胱过量照射及注意自身的保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方法。
李爱苓孙建衡晁红霞王桂香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放射疗法膀胱炎
外阴转移性肿瘤78例临床报告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了解外阴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1995年收治的78例外阴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宫颈癌转移61例(78.2%),尿道癌转移5例,阴道癌转移4例,子宫内膜癌转移3例,乳腺癌转移2例,卵巢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转移各1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5岁,75.6%(59/78)转移瘤在原发肿瘤诊断之后的15天至18年发现,中位间隔时间为2.5年,61.5%(48/78)外阴转移同时合并原发部位复发或转移,其中原发部位复发为35.4%,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为45.8%,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8.3%,盆腔转移为8.3%,肝、肺、骨转移为12.5%。治疗方式以放疗为主或结合手术、化疗。外阴转移后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4%,29.5%及16.7%,生存10年以上者3例。结论外阴转移性肿瘤预后不佳,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晁红霞孙建衡
关键词:外阴肿瘤肿瘤转移综合疗法预后
子宫肉瘤1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9
1997年
目的:分析153例各型子宫肉瘤的临床资料,以了解与其预后有关的因素,寻求治疗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60年5月至1994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肉瘤153例临床资料。包括平滑肌肉瘤48例,中胚叶混合瘤47例,癌肉瘤8例,葡萄状肉瘤4例,内膜间质肉瘤37例,纤维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8例。临床分期为Ⅰ期81例,Ⅱ期11例,Ⅲ期33例,Ⅳ期11例。手术治疗38例,手术加放疗24例,手术加化疗50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23例,单纯放疗4例,单纯化疗3例,放疗加化疗11例。结果:总5年生存率49.0%。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46.9%,中胚叶混合瘤34.1%,内膜间质肉瘤69.3%,三者比较,P<0.01。肿瘤局限于子宫(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9.6%,侵及盆腔(Ⅲ期)者为25.6%,转移至上腹部或远处者为10.0%(P<0.01)。当子宫体积<妊娠3个月子宫时,5年生存率为49.9%,而≥3个月时为18.8%(P<0.05)。绝经前患者5年生存率为56.3%,绝经后为28.9%(P<0.01)。结论:子宫肉瘤预后与病理类型、临床及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大小及绝经前后有明显关系。单纯放、化疗仅为姑息治疗。术后辅?
白萍孙建衡晁红霞仇铁珍
关键词:子宫肿瘤肉瘤预后
子宫内膜癌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表达的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研究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p16基因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及RT 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p16基因 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p16基因mRNA表达。结果  8例正常子宫内膜无甲基化 ,且p16mRNA表达正常。 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 ,有 1例甲基化 ;38例子宫内膜癌中 ,13例甲基化 ,占 34 .2 %。 6例子宫内膜单纯及复合增生中 ,有 5例p16mRNA高表达 ;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 ,4例p16mRNA表达下降或无表达 ;38例子宫内膜癌中 ,2 7例p16mRNA表达下降或无表达 ,占 71 1%。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晁红霞孙建衡陆士新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P16基因甲基化基因表达
5氮-2’脱氧胞苷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SLI观察5azaCdR的抗肿瘤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裸鼠移植瘤用药后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及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用5azaCdR后,除裸鼠移植瘤p16基因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以及mRNA表达恢复外,诱导baxmRNA的表达时间也长,但无明显G1期、G2/M期阻滞作用。结论:5azaCdR抑瘤作用的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p16基因去甲基化作用而使转录抑制去除,此外尚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该药对SLI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晁红霞孙建衡陆士新
关键词:5-AZA-CDR子宫内膜肿瘤裸鼠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