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慧颖

作品数:25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犯罪
  • 10篇刑法
  • 6篇刑事
  • 6篇规制
  • 5篇人工智能
  • 3篇公民
  • 3篇法益
  • 2篇定罪
  • 2篇刑罚
  • 2篇刑法分析
  • 2篇刑法规制
  • 2篇刑法理念
  • 2篇刑事责任
  • 2篇预防性
  • 2篇智能犯罪
  • 2篇秩序
  • 2篇生态法
  • 2篇生态法益
  • 2篇谦抑
  • 2篇谦抑性

机构

  • 24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上海市高级人...

作者

  • 24篇房慧颖
  • 4篇刘宪权
  • 1篇胡荷佳

传媒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青少年犯罪问...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学术界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法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人民检察
  • 1篇法学论坛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铁道警察学院...
  • 1篇北京政法职业...
  • 1篇法律方法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地位之证成
2022年
如何认定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律地位并实现合目的的刑事责任追究,是人工智能时代对刑法提出的巨大挑战,也是当前刑法理论亟需应对的时代难题.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强人工智能,能够进行编程之外的自主行为,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获得意识支配下的自由意志,其存在是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具备赋予刑事责任主体资格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检视强人工智能之于刑罚的目的和效果,确立对强人工智能进行刑事处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从侧面论证了赋予强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资格的合理性.人工智能时代蕴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刑法作为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时代风险视而不见并非良策,积极探索、勇于革新才是完成时代使命的必由之路.
房慧颖
关键词: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刑事处罚刑罚目的
智能风险刑事治理的体系省思与范式建构被引量:10
2021年
以工业社会为基础构建的传统刑法理论体系,在智能时代社会结构中逐渐呈现出力所不逮的状态,无法有效发挥刑法的保护机能。事前预防型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隐藏着矫枉过正的风险,存在诱发刑罚权恣意扩张和导致公民自由不当限缩等内生隐患。"事前防控+事后惩治"型智能风险刑事治理策略,吸收了事后回应型传统刑法理论与事前预防型刑法理论的优势,推动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模式转向事前危险预防与事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刑法规制模式,有利于防范因算法瑕疵引发智能系统决策失误为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后果的发生,颇具优越性和可行性。
房慧颖
关键词:刑法体系风险防控刑事责任
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模式的理论省思与范式建构被引量:2
2023年
《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污染环境罪条文所作的修正,体现出我国环境犯罪治理理念已经从事后惩罚主义转型为事前预防主义。污染环境罪的法益定位、行为构造与罪过形式等三个存在重要争议的问题并非纯粹理论问题,同时影响着污染环境罪司法认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是人类本位的生态法益,犯罪形态为抽象危险犯,主观罪过为故意。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刑法机制,而刑法机制和其他法律机制同属法治系统的组成部分,法治系统中各关联要素之间既有功能区分又有价值连接。行政法强调事前的危险防御或风险控制,民法的功能则在于事后的损害填补。建构污染环境罪的刑事治理机制,需要在法秩序统一视野下审视刑法机制与行政法、民法等部门法机制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部门法的功效,以形成层次分明、轻重有序、宽严适中、效果显著的污染环境犯罪的法律治理机制。
房慧颖
关键词:生态法益
预防刑法的天然偏差与公共法益还原考察的化解方式被引量:24
2020年
预防刑法将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内生动力,易忽略对国家刑罚权的约束和限制,具有可能侵害公民自由与权利的天然偏差。预防刑法天然偏差的产生原因既包括预防刑法以保护社会为价值支撑的内部因素,也包括现代社会风险防控需求和公民安全需求的外部因素。运用公共法益还原考察方式化解预防刑法的天然偏差的具体路径为:宏观层面,预防刑法的发展应受限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之规定;中观层面,预防刑法惩治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抽象法益侵害危险必须具有向实际危害结果演进的现实可能性;微观层面,应将刑法分则中的部分犯罪排除出预防刑法所涉范围,包括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及其他不涉及公民个人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的犯罪。
房慧颖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民自由
"家事审判法官论坛·未成年人保护分论坛"综述被引量:2
2017年
2017年5月5日,"家事审判法官论坛·未成年人保护分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协办,中美老龄问题研究中心承办。
房慧颖包晔弘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审判法官老龄问题
预防性刑法的具象考察与理念进路被引量:8
2021年
以控制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安全为内生动力与天然偏向的预防性刑法,在刑事立法中的主要表现是犯罪化,并面临着象征性立法、过度刑法化等质疑和批判。预防性刑法在我国的发迹和发展带来了刑法构造与功能的嬗变,包括刑法的表现形式、刑法的价值支撑与策略等方面。预防性刑法与谦抑精神存在形式抵牾与实质吻合,不应将预防性刑法与谦抑精神进行虚无对立。预防性刑法在发展中应批判式地继承传统刑法所坚守的谦抑精神。预防性刑法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盲目遏止。但是为了纠正预防性刑法的天然价值偏向,实现预防性刑法科学、稳定、健康发展,需要运用公共法益还原考察、刑法谦抑性等原则和策略对其进行限缩,并谨防预防性刑法的非理性化发展。
房慧颖
涉人工智能犯罪的类型及刑法应对策略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秉持前瞻性的刑法理念。前瞻性的刑法理念不同于缺乏可靠科学依据的科幻小说,也不能列入"过度刑法化"倾向的范畴之中。我们可以将涉人工智能犯罪划分为现行刑法规定能够规制的、现行刑法规定规制不足的以及现行刑...
刘宪权房慧颖
关键词:刑法理念犯罪类型刑法应对
文献传递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疑难被引量:41
2017年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一种"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现象而不仅是量刑规则。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者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者有通谋时,仍应按相应共犯论处;在"单方明知"或"双方明知"的情形下,对帮助者均应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处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行为人必须"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明知"的含义除包含"确实知道"外,对于"应当知道"应以"大于半数规则"作为限制标准。
刘宪权房慧颖
关键词:明知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价值定位与规范化构造--以刑民关系为切入点被引量:9
2022年
作为现代刑法的表征,刑法谦抑性原则对于刑法的调控范围、价值取向、理论体系都有重要指导作用。然而,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于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认识并未达成一致,甚至存在纰缪与偏差,因而需要对刑法谦抑性原则进行规范化构造,明确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作用程度,还原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价值取向,使刑法谦抑性原则融合法律规则针对性、确定性、实操性的特征。对刑法谦抑性原则进行规范化构造,需在厘清法域冲突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刑法与民法在违法性评价层面与利益保护范围划定层面的矛盾根源,在违法性评价层面,民事上合法的行为可以作为违法阻却事由,阻却行为的刑事违法性;但行为具有民事违法性不能直接作为认定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的依据。在利益保护范围划定层面,当刑法与民法保护利益重合时,对民法不予保护的利益,刑法也不得予以保护;当刑法与民法保护利益不重合时,应承认刑法保护利益的独立性。
房慧颖
关键词:谦抑性原则
污染环境罪预防型规制模式的省察与革新被引量:11
2022年
污染环境罪的刑法治理机制已从事后惩治型规制模式转向事前预防型规制模式,但采用事前预防型规制模式治理污染环境罪存在诸多流弊与危机。在立法层面,污染环境罪的法益内涵和功能的转变削弱了法益概念的立法批判机能;在司法层面,污染环境罪解释标准的抽象化有滋生司法恣意的风险。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污染环境罪事前预防型规制模式进行限缩,刑法不能脱离公民个人权利而单独保护生态法益,应充分发挥行政法律规范对污染环境罪认定的限缩过滤功能。恢复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惩治污染环境罪的最高旨归。为此,在公法方面,应在顶层设计中坚持环境修复优先原则;在私法方面,应健全污染环境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机制,最终形成“有限制的事前预防+有成效的事后修复”的污染环境罪治理新范式。
房慧颖
关键词:抽象危险犯生态法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