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钰林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化石
  • 5篇第三纪
  • 5篇微化石
  • 5篇钙质超微化石
  • 5篇超微化石
  • 2篇早第三纪
  • 2篇晚第三纪
  • 2篇微体
  • 2篇微体古生物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西太平洋
  • 2篇古生物
  • 2篇古生物学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单元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化石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特征
  • 1篇生物地理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徐钰林
  • 2篇茅绍智
  • 2篇郝诒纯
  • 1篇刘建立
  • 1篇高金汉
  • 1篇万晓樵
  • 1篇李祥辉
  • 1篇阮培华
  • 1篇邹欣庆
  • 1篇丁梅华
  • 1篇胡修棉
  • 1篇王成善

传媒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新中国地质科...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微体古生物学发展的回顾
郝诒纯徐钰林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学植物化石生态学特征
西太平洋晚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研究了菲律宾海东部,北部“大洋钻探工程”125航次782A和786A二个钻孔晚第三纪的钙质超微化石。本区自下而上划分为13个带(或亚带),存在三个沉积间断:晚渐新世与中中新世之间;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之间以及晚中新世与早上新世之间。据超微化石分析,本区晚第三纪存在4个相对暖水期和4个相对较凉期。根据菲律宾海东部,中部“深海钻探工程”58、59、60三个航次以及我国东海陆架、台湾东海岸及西部地区,南海北缘等地钙质超微化石分带的对比,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之间以及中、上新世之间的沉积间断在环西太平洋一侧具有普遍性,但形成原因不尽相同。
徐钰林刘建立
关键词:西太平洋晚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古海洋学
微体古生物学教程
郝诒纯茅绍智徐钰林丁梅华阮培华
属广义古生物学的范畴。本教程对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牙形石,轮藻,放射虫,孢子花粉和沟鞭藻八个主要类别作了包括形态结构,系统发生及演化,分类,地史及地理分布,生态和古生物态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另对丁丁虫,小壳化石,...
关键词: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学
西太平洋晚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化石带的划分
1992年
本文研究了菲律宾海东、北部“大洋钻探工程”125航次782A相786A二个钻孔晚第三纪的钙质超微化石。根据Okada和Bukry分带。本区自下而上划分为13个带(或亚带)。讨论了渐新世和中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及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界线。本区存在3个沉积间断:晚渐新世与中中新世之间: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之间以及晚中新世与早上新世之间。修正了Cyclicargolithus abiseclus的时限分布,提出了 Cycliargolithus floridanus floridanus和cychcargoluhas flondanus abisectus是Cyclicargolithus floridanus的2个生态亚种。
徐钰林
关键词:晚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化石带
朋曲组——西藏南部最高海相层位一个新的地层单元被引量:35
2000年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遮普惹山向斜核部近来发现一套非碳酸盐型海相沉积 ,由黄绿色页岩含砂岩、紫红色砂页岩组成 ,总厚约 180 m,产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 ,时代属始新世中—晚期 (路特中晚期—巴顿早期 ) ,延时约 10个Ma(5 0~ 40 Ma B.P.)。这套地层显然与过去在该区命名的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位不同 ,本文命名为朋曲组 ,包括两个段 :下部恩巴段 ,黄绿色页岩夹砂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5 ,限时路特中—晚期 ,属残留海浊流沉积 ;上部扎果段 ,紫红色砂、页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6 ,局限于路特末期—巴顿早期 ,系入海三角洲相。这套非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的发现有三点重要意义 :1)第一次在研究区建立了始新统的较为精确的化石、年代地层 ;  2 )在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发现了真正碰撞型残留海沉积建造 ;  3)为新特提斯洋在西藏南部最后关闭和西藏南部早期隆升的时间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李祥辉王成善胡修棉万晓樵徐钰林赵文金
关键词:第三纪
西藏南部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的封闭时限被引量:26
2000年
研究了西藏南部定日地区曲密巴剖面早第三纪遮普惹组上页岩段的钙质超微化石 ,自下而上划分出 3个超微化石组合 :N annotetrina fulgens-Chiasmolithusgigas组合 ;Discoaster bifax-Chiasmolithussolitus组合及 Sphenolithuspseudoradians-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组合 ,确定了上述3组合可与 Martini( 1 971 )超微化石分带的 NP1 5、NP1 6及 NP1 7带对比。还确认了第三超微化石组合的层位是西藏地区海相第三纪目前已知的最高层位 ,它的时代应为中始新世晚期 ,即属 Bartonian期。根据超微化石属种的时限分布的分析 ,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的封闭时间大约在3 8Ma左右 ,即至该时期 ,海水完全退出青藏高原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完全拼合 ,青藏高原开始大幅度的隆升。
徐钰林
关键词: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
Albian-Campanian钙质超微化石描述生物地理学研究
1995年
本文以Albian-Campanian的钙质超微化石为例,介绍了一种描述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制化石种的分布图(包括平面图和立体图两种),并运用这一方法对该时间段的近200个种进行了具体研究,归纳出六种分布类型,即:广布型,南半球分布型,北半球分布型,赤道海域缺失型,赤道海域分布型,迁移型。并且对每个种在这一时间段中的分布作了具体阐述。
邹欣庆徐钰林高金汉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理学
西藏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17
1992年
西藏南部岗巴—定日一带白垩系—下第三系海相地层发育完整,富含钙质超微化石。经研究,本文自下至上划分出5个钙质超微化石联合带(或带)及2个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即:Ruciamolithusirregularis-Rhagodiscus angustu带(CC7),Prediscosphaera columnata-Eiffellithus turriseiffelii联合带(CC8—CC9),Microrhabdulus decoratus-Crearhabdus crenulatus联合带(CC10—CC11),Eiffellithus eximius-Micula decussata联合带(CC12—CC15),Lucianolithus cayeuxii-Quadrumgothicum联合带(CC16—CC21),Arkhangelskiella cymbiformis-Quadrum sissinghii组合(CC24—CC25)及 Coccolithus formosus-Discoaster sp.组合。依据钙质超微化石的属、种成份及组合特征,本文讨论了东山组、察且拉组、冷青热组、夏吾除波组、旧堡组、基堵拉组及遮普惹组地质时代的归属。通过钙质超微化石属、种成份及化石丰度、溶蚀程度的分析,推论了藏南地区白垩纪—早第三纪沉积环境演变及海水进退历史。
徐钰林茅绍智
关键词:白垩纪早第三纪超微化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