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学工

作品数:51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历史地理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22篇史学
  • 18篇教育
  • 16篇历史教育
  • 11篇社会
  • 7篇中国史
  • 7篇国史
  • 6篇史家
  • 6篇文化秩序
  • 5篇中国史学
  • 5篇清初
  • 4篇史学史
  • 4篇马克思主义史...
  • 3篇知识
  • 2篇修史
  • 2篇遗民
  • 2篇正史
  • 2篇中国马克思主...
  • 2篇中国史家
  • 2篇中国史学史
  • 2篇儒将

机构

  • 47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1篇尤学工
  • 1篇汪高鑫
  • 1篇王玖姣
  • 1篇余康

传媒

  • 10篇廊坊师范学院...
  • 6篇史学史研究
  • 3篇史学理论研究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史学理论与史...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新华月报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安徽史学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史学社会化
@@史学社会化是历史知识由生产者向社会大众传播,并为社会大众所选择与接受,从而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它在史学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历史研究得以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血肉联系,既可以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
尤学工
关键词:史学社会化大众传播
断代与会通——罗炳良教授的宋代史学史研究
2017年
宋代历史和史学是罗炳良教授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涉足宋代历史尤其是军事史研究较早,稍后转向宋代史学史研究,《南宋史学史》是其宋代史学史研究的代表性著述。这部断代史学史的力作将南宋史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单元,深入系统地呈现了南宋史学的风貌和学术地位,对南宋史学研究有纠偏补白之功,推进了宋代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他的宋代史学史研究注重以通识贯注断代,以断代深化通识,断代与会通兼顾是其重要的研究特色。
尤学工
关键词:宋代史学断代会通
论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
2022年
历史教育研究应从概念、对象、场域、机制等基本问题开始,建立自身的理论体系。历史教育是指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活动,它经历了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型。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主体、生产机制与过程、知识产品的形态、传播渠道与形式、传播受众等重要问题。它可以分为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历史教育两大场域。学校历史教育的基本格局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分立,以学科化、职业化、学校化为主要特点。社会历史教育应关注国家、学者与社会等要素,这三个要素引发了两大矛盾,即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多元诉求之间的矛盾、学者的科学性要求与社会的市场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公共史学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尝试。
尤学工
关键词:公共史学
清初官方与明遗民历史观念的冲突与调适——以《大义觉迷录》为中心被引量:3
2015年
雍正时期的曾静案及随之颁布的《大义觉迷录》集中反映了明遗民和清廷在华夷之辨、明亡之恨、君臣之义、治统与道统等历史观念上的冲突,体现了他们在文化秩序上的不同诉求。明遗民将明清易代视为篡逆之举,以华夷之辨和君臣之义作为否定清廷正统性与合法性的思想武器,将道统作为自己的精神堡垒,以此寻求自身在文化秩序中的主导权。雍正则以儒家理念为依据,宣扬"天下一统,华夷一家",力求治统与道统的合一,建立以清廷为主导的文化秩序。二者的冲突与调适反映了清初异质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融汇。
尤学工
关键词:华夷之辨治统文化秩序
宋明时期“成汤祈雨”故事的多元书写
2023年
借历史故事阐发思想主张是古代士人的话语传统,宋明时期“成汤祈雨”的多元书写是为典范之一。在天人相与的知识框架下,“成汤祈雨”成为士人构建理学体系与“借天道言治道”的重要元素。宋至明初,在“事应说”遭遇挑战、理学兴盛的背景下,水旱天定与和气召祥观念融汇于士人对故事的叙述中。明中期理学走向内在化、心性化,对人本身的关注更切,士人对成汤以身为牺之举及故事真实性的争议陡增。中晚明政治生态复杂,士人常援引“成汤祈雨”讥刺时政,表达对治世明君的期待。“成汤祈雨”在宋明间为理学士人提供了阐发己见的对话空间,其间既有对“事应”和“人祷”的反动,也有灾异限君和倡导“敬”与“诚”的一贯传统。与时代思潮相呼应也为故事本身提供了文化生长的可能。
尤学工封霄
关键词:宋明理学理气关系
“大时代”中的历史教育——徐文珊及其《历史教育论》评析被引量:2
2006年
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大时代”,徐文珊的《历史教育论》则是这个“大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国历史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过程中出现的第一部总结性、系统性的专门著作。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历史教育由“考古”向“考今”的转向,也顺应了抗战的时代要求。它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主要包括首次明确地从理论上将历史教育区分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个不同领域、历史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先等六个方面。而它的时代价值,则体现在推动了文化抗战工作,促进了历史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尤学工
关键词:大时代
清初史家的兴亡论
2020年
清初史家的兴亡论主要围绕着对明清易代的认识展开。清初官方大力宣扬天命史观,以此证明明亡清兴的合理性与正统性。仕清史家附和了这种观点。遗民史家则用天命来表达对明清易代的悲愤,但更多是从人事探讨兴亡,表达了经世致用的治史旨趣。清初史家对崇祯君臣的历史责任进行了争辩,在崇祯君臣的理政方式、用人、党争、历史评价等问题上激烈交锋,既展现了他们对兴亡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宣示了易代之际各自不同的立场与选择。他们通过对兴亡的历史解读为自己找到了在清初社会中的位置。
尤学工
关键词:明清易代党争
论顾颉刚对唯物史观的态度被引量:3
2013年
民国时期,顾颉刚以"我们"与"他们"来划分新历史考据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术边界,对唯物史观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主张"分工合作"论,坚持各自不同的学术道路,缺乏主动交流与实质合作。新中国时期,顾颉刚经历了"从抗拒改造到接受改造"的心路历程,既要进行自我否定与批判,努力接受唯物史观,又无法完全放弃自己的学术理念,呈现出"融而不入"的矛盾状态。新历史考据学派的史学价值观塑造了顾颉刚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虽然他不断进行调整,但这种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价值观的异趣还是成为他思想痛苦的根源。顾颉刚对唯物史观态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学格局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史家寻求史学现代化、探索现代史学不同范式的努力。无论是科学史学范式,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都有其历史的和学术的价值,而史学现代化则需要多元化的存在与探索。
尤学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唯物史观
读瞿林东著《史学志》
2004年
尤学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精神
邓初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2018年
邓初民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基本问题的认识反映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理论上的发展水平,他对历史法则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理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结合,开辟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他的教育实践则将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播之于众,践行了他所执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使命。
尤学工
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