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淼

作品数:9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乙烯
  • 5篇乙烯醇
  • 5篇烯醇
  • 5篇聚乙烯
  • 5篇聚乙烯醇
  • 3篇丁香精油
  • 3篇香精
  • 3篇香精油
  • 3篇精油
  • 3篇缓释
  • 2篇抗菌
  • 2篇抗菌性
  • 2篇抗菌性能
  • 2篇糊精
  • 2篇缓释膜
  • 2篇Β-环糊精包...
  • 2篇包合
  • 2篇包合物
  • 1篇氧化钛
  • 1篇抑菌

机构

  • 9篇湖南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孙淼
  • 8篇郝喜海
  • 6篇史翠平
  • 6篇李慧敏
  • 4篇邓靖
  • 3篇李菲
  • 1篇李晓娟

传媒

  • 2篇包装学报
  • 1篇塑料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印刷技术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塑料科技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年份

  • 5篇2012
  • 4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抗菌包装薄膜是一种加入抗菌剂后具有抑制或杀灭表面细菌能力的功能性薄膜。根据所添加抗菌剂的不同,抗菌包装薄膜可分为有机抗菌膜、无机抗菌膜和天然抗菌膜3类。抗菌包装薄膜能通过不断释放抗菌剂来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被包装食品的货架寿命。目前,抗菌包装薄膜只有解决好安全与环境保护2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
孙淼郝喜海邓靖李菲史翠平李慧敏
关键词:安全性环境保护
基于丁香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聚乙烯醇抗菌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以丁香精油为芯材,以β-CD为壁材,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丁香精油/β-CD包合物,其包埋得率为21.79%;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电镜扫描等技术手段对丁香精油/β-CD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均证明了丁香精油/β-CD包...
孙淼
关键词:丁香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抗菌性能
文献传递
丁香精油微胶囊抗菌包装薄膜被引量:9
2012年
用β-环糊精包埋丁香精油制备微胶囊抗菌剂,添加到聚乙烯醇中制备抗菌性薄膜,测试了微胶囊包埋率、添加不同量微胶囊的抗菌薄膜的基本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及对黑曲霉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21.79%,添加较多量微胶囊抗菌剂的薄膜对黑曲霉抑制效果较好,透气性较好,但力学性能较差。
郝喜海孙淼邓靖史翠平李慧敏
关键词:微胶囊聚乙烯醇力学性能透气性抗菌
聚乙烯醇缓释膜的固化成膜质量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介绍了聚乙烯醇缓释薄膜的固化成膜机理及固化成膜的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PVA缓释膜中各组分的作用,及各组分用量对薄膜表观质量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VA缓释膜的最佳成膜条件为:胶层厚度为30μm,甘油添加体积分数为2.0%,PVA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1%-17%。
史翠平郝喜海李菲李慧敏孙淼
关键词:聚乙烯醇
水溶性PVA薄膜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对策被引量:4
2011年
顾名思义,水溶性PVA薄膜是可溶于水的薄膜。以厚度为25μm的水溶性PVA薄膜为例,其在20~80s内即可完全溶解。水溶性PVA薄膜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醇及淀粉,其所有组分(包括添加的助剂)均为C、H、O化合物,在制膜过程中各组分之间只发生物理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
郝喜海李晓娟孙淼
关键词:水溶性印刷过程聚乙烯醇化学反应化合物膜过程
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介绍了抗菌材料用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以及抗菌纤维、抗菌塑料、抗菌陶瓷、抗菌金属等抗菌材料的应用。
郝喜海孙淼邓靖
关键词:抗菌剂抗菌机理抗菌材料
丁香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缓释抗菌性能被引量:12
2012年
以β-环糊精(β-CD)为壁材制备丁香精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缓释抗菌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微胶囊的包埋率为21.79%;当振荡接触时间超过1h时,其抑菌率可达到100%,且经长时间放置,其抑菌率与新制备微胶囊抑菌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微胶囊具有缓释抑菌效果。
郝喜海孙淼邓靖史翠平李慧敏
关键词:丁香精油Β-环糊精
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采用沉降法来表征纳米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性,目的是日后用来制备更均匀的复合薄膜。研究结果表明:三乙醇胺与其他两种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较单种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其分散效果会更好。分散纳米二氧化钛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为三乙醇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2∶1),表面活性剂总用量为30%(质量分数),采用搅拌和超声时间都为15 min,纳米二氧化钛的初始沉降时间为2.5 h,完全沉降时间大于120 h。
郝喜海李慧敏李菲史翠平孙淼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
聚乙烯醇缓释膜缓释性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部分醇解级和完全醇解级的聚乙烯醇(PVA)混合物制备了PVA缓释膜,研究了缓释膜的缓释机理。以I(1788)含量的增大,缓释膜的缓释速率逐渐增大;缓释膜的厚度越小,其缓释速率越大;当PVA BM-I(1788)蒸馏水为载体,初步测定了PVA缓释膜的透水速率。探讨了PVA缓释膜缓释速率的影响因素,测定了PVA缓释膜的溶胀率以及溶解失重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部分醇解级PVA BM-含量为30%时,缓释膜的溶胀率达到最大;缓释膜的稳定性良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其缓释性能。
郝喜海史翠平孙淼李慧敏
关键词:聚乙烯醇缓释膜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