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群利

作品数:80 被引量:25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兵器科学与技...
  • 20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1篇制导
  • 28篇导引头
  • 20篇回路
  • 19篇隔离度
  • 18篇寄生回路
  • 14篇捷联
  • 13篇捷联导引头
  • 11篇导弹
  • 9篇稳定性
  • 8篇制导律
  • 7篇飞行
  • 7篇飞行器
  • 4篇再入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落角
  • 4篇驾驶仪
  • 4篇多约束
  • 4篇传递函数
  • 3篇弹体

机构

  • 79篇北京理工大学
  • 17篇中国兵器科学...
  • 5篇中国运载火箭...
  • 4篇北京航天自动...
  • 4篇北京电子工程...
  • 3篇北京航天长征...
  • 2篇洛阳电光设备...
  • 2篇空军装备研究...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机电工程...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云南警官学院
  • 1篇中北大学
  • 1篇中国兵器工业...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中国航天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临近空间...
  • 1篇北京华航无线...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0篇夏群利
  • 24篇温求遒
  • 12篇祁载康
  • 11篇刘大卫
  • 9篇李富贵
  • 6篇李强
  • 6篇杜肖
  • 4篇武涛
  • 4篇蔡春涛
  • 4篇崔莹莹
  • 4篇何镜
  • 4篇李然
  • 4篇郭涛
  • 4篇尹健
  • 3篇杜运理
  • 3篇孙静
  • 3篇张文渊
  • 3篇白瑞
  • 2篇王磊
  • 2篇朱东

传媒

  • 13篇弹箭与制导学...
  • 12篇系统工程与电...
  • 9篇红外与激光工...
  • 9篇北京理工大学...
  • 9篇兵工学报
  • 6篇战术导弹技术
  • 2篇宇航学报
  • 2篇航空学报
  • 2篇弹道学报
  • 2篇航空兵器
  • 2篇航天控制
  • 2篇飞航导弹
  • 1篇电子学报
  • 1篇现代防御技术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兵器装备工程...
  • 1篇2017年(...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导引头视场角和落角约束的制导方法被引量:10
2016年
针对空地武器采用最优弹道成型制导律进行大落角攻击时易造成导引头跟踪误差角大于其视场角而丢失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导弹导引头视场角约束和落角约束的制导方法.基于线性化模型和小角假设,得到了导引头跟踪误差角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影响导引头跟踪误差角的因素及最大跟踪误差角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空地武器提出了通过改变末制导初始弹目视线角或放松落角约束的方式满足导引头视场角约束的制导方法,并给出了初始弹目视线角的取值原则及最大允许落角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校验,证明了导引头跟踪误差角的解析解的正确性及制导方法的可行性.
张道驰孙静温求遒夏群利
关键词:落角约束空地武器
BTT导弹的三通道驾驶仪频带匹配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BTT导弹滚转角速度较大,俯仰和偏航通道具有强耦合、非线性的飞行控制特点,基于合理假设,通过线性化策略解耦得到相互独立的三通道弹体动力学模型,采用三通道独立设计的思想完成导弹三通道驾驶仪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三通道驾驶仪的闭环阶跃响应、开环系统幅相裕度以及导弹飞行参量的变化曲线,讨论了三通道控制系统响应快速性及频带匹配关系。根据仿真结果,得到了BTT导弹在满足滚转通道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其频带,保持俯仰和偏航通道响应速度的一致性有利于消除通道间的耦合,增强BTT导弹的协调转弯能力。
李威温求遒夏群利
关键词:BTT导弹协调转弯
高超声速飞行器偏离稳定判据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动态偏离稳定判据C_(nβDYN)和侧向操纵偏离判据LCDP不能准确预测飞行器高机动状态下偏离稳定性的不足,基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小扰动原理与系数冻结方法,推导了适用于飞行器全通道耦合的偏离稳定判据,新的稳定判据适用于更多的飞行状态。总结了不同飞行状态下适用的稳定判据,并应用新的偏离稳定判据对实际飞行器进行了偏离失稳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机动状态下飞行器三通道间的耦合对稳定性影响较大,全通道偏离稳定判据能够更精确地反映飞行器的偏离稳定特性。
何垒姚跃民檀望春夏群利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
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稳定性及测试方法被引量:10
2013年
为研究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稳定性,基于典型平台导引头建立了隔离度传递函数和隔离度寄生回路模型,提出了2种基于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寄生回路稳定性测试评价方法.利用频域法解析分析了隔离度传递函数的特性,利用劳斯判据研究了制导参数与寄生回路稳定域的影响.结合某红外图像导引头,在典型飞行条件下数值分析了隔离度传递函数特性和隔离度寄生回路稳定性能,并利用实验验证了隔离度寄生回路稳定性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寄生回路稳定性最严重的区域位于中频段,制导参数和隔离度传递函数的幅相特性均对寄生回路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李富贵夏群利蔡春涛祁载康
关键词:导引头寄生回路
人在回路对导弹制导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人在回路制导方式对导引头控制系统及对比例导引和弹道成型等典型末制导回路的影响,本文在固有射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字传输人在回路导引头模型,对比分析了自寻的模式、光纤传输人在回路和无线电数字传输人在回路导引头模型的特性;基于无线电数据传输的人在回路模式必然存在的较大的数据传输延时环节,对比研究了不同数据传输延时对导引头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快速性的影响。将自寻的导引头模型、光纤传输人在回路导引头模型和无线电数字传输导引头模型分别引入比例导引及弹道成型制导回路中,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型对制导回路脱靶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延时500 ms时在延时和角度约束条件的脱靶量变化规律及最小末制导时间分布特点,进一步在特定任务下分析了其对导弹飞行过程中过载变化及探测器误差的影响,探讨了人在回路制导模式在比例导引及弹道成型制导律中的可行性。
唐道光唐道光张公平夏群利夏群利
关键词:人在回路数据链制导精度非线性系统
基于神经网络的变后掠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变后掠翼飞行器变形过程中的姿态控制问题,利用动态逆控制原理与时标分离原则,结合神经网络能够消除误差的特性,设计了针对变后掠翼飞行器的神经网络PID自适应动态逆控制器。基于Datcom建立了变后掠翼飞行器形变量与气动的关系模型。在控制器设计中将飞行器姿态运动划分为快慢系统,并利用神经网络自适应调节PID参数以增强控制系统的控制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相比传统的PID控制能更高效地稳定变后掠翼飞行器在变形过程中的姿态角。
李墨吟马泽远周建平张云飞夏群利
关键词:神经网络动态逆自适应控制
非圆截面导弹BTT控制奇异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目前非圆截面导弹BTT控制常用的反正切函数(arctan)制导指令转换算法易导致滚转角指令出现跳变的现象,建立了BTT控制指令生成与转换模型,借助偏导数和等高线的方法对BTT控制奇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BTT控制奇异性产生的基本原因,提出了一种通过划分控制区域的奇异性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在奇异控制区域采用滚转角指令平滑算法可有效消除BTT控制奇异性的影响,保证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何镜夏群利温求遒杜运理
关键词:控制策略
激光制导炸弹捕获域快速解算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为实现激光制导炸全弹道弹捕获域的快速计算,首先通过对激光导引头捕获目标条件分析,以目标为中心建立了激光制导炸弹瞬时捕获域模型并给出了瞬时捕获域的形状及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光制导炸弹全弹道捕获域的计算方法。其次以制导炸弹飞行弹道倾角不变为假设,给出了采用平台导引头和捷联导引头激光制导炸弹的全弹道捕获域理论表达式。最后,对采用不同制导律的激光制导炸弹捕获域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捕获域理论表达式计算结果与弹道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可用于激光制导炸弹捕获域的快速解算。
张道驰夏群利何晓夫刘大卫
关键词:捕获域捷联导引头激光制导炸弹
红外滚仰式半捷联导引头稳定控制原理
针对红外滚仰式半捷联导引头的稳定控制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一种半捷联导引头稳定控制方法。文章研究了滚仰式导引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研究需要的坐标系定义。详细分析了半捷联导引头的跟踪稳定控制原理,给出了控制框图和导引头平...
张跃坤夏群利温求遒
关键词:导引头稳定控制
文献传递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自动着陆分段制导策略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无动力自动着陆问题,提出一种非轨迹跟踪式的分段制导策略。首先根据能量管理段和自动着陆段交接班要求以及着陆末端约束条件,分别设计了纵向轨迹和侧向轨迹的分段方案,然后针对各阶段特点设计了分段制导律,最后为了保证全程动压满足约束条件,提出了阻力板控制策略。数学仿真表明,该制导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动着陆,且各项指标均满足规定的约束条件,并且抗风干扰及抗拉偏能力强,便于工程实现。
孙国鑫夏群利张道驰徐文博
关键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自动着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