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连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米仓山东段~大巴山前缘构造演化特征与圈闭形式
- 论文利用野外露头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对工区进行了地震资料解释。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三叠世晚期,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并形成第一次逆冲高峰,同时,其南侧的南大...
- 夏在连
- 关键词:地震记录构造样式圈闭平衡剖面
- 文献传递
- 向源潜流侵蚀岩溶作用及其成因机理——以塔河油田早海西风化壳岩溶洞穴层为例被引量:10
- 2005年
- 向源潜流侵蚀作用指在海(水)进环境中,由于盆地边缘岩溶斜坡带内陆区的潜水面上升后,潜水面以下地下潜流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在原有的洞穴内流动,由此产生的连续向上(向着地下水流源头)侵蚀作用,其结果是在原有的洞穴层之上形成多旋回的具有'坍塌角砾-暗河沉积'双层结构的塌积层序及纵向上呈加积方式产出的叠积洞穴层,以及由叠积洞穴与原有洞穴连成一体的复合洞穴层。本文以塔河油田早海西风化壳岩溶洞穴层为例,简要地介绍了古岩溶洞穴层的对比方法,展示了塔河地区早海西风化壳岩溶洞穴层对比成果,并通过典型井的洞穴层内部结构解剖分析,阐述了向源潜流侵蚀岩溶作用的成因机理,并探讨了一些相关的主要问题。
- 徐国强刘树根李国蓉武恒志夏在连孙玮
- 关键词:岩溶洞穴风化壳岩溶作用
- 米仓山东段大巴山前缘圈闭构造样式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构造分析,确定了米仓山东段-大巴山区域应力方向,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重点解析了构造样式特征。通过界牌1井和磨子坪-瓦房湾局部构造分析,认为:(1)圈闭主要为背斜圈闭,圈闭受构造控制,断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完整的背斜圈闭向断鼻圈闭转化,分化构造高点,构造裂缝发育;(2)界牌1井为低幅背斜圈闭(断鼻圈闭),其断层可能不具有封堵性,因此未能形成工业性油气流;(3)磨子坪-瓦房湾区块发育一系列构造规模中等、背斜圈闭完整、闭合度高、面积大的圈闭。
- 夏在连徐国强刘树根刘顺李智武
- 关键词:构造样式圈闭
- 北美页岩气勘探经验对建立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的启示被引量:59
- 2014年
- 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受到各个国家和石油公司的高度重视,页岩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形成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差、地下构造及地表条件较差,目前缺乏针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特点的选区评价方法和标准。为此,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成藏的区域地质背景入手,总结分析北美页岩气成功的勘探经验,类比分析中美页岩气成藏条件差异性,通过页岩气成藏关键控制因素剖析,探索性地提出了中国南方页岩气有利目标的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认为中国南方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和标准应以保存条件为核心、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兼顾。按照评价体系选区部署的彭页HF-1井产气量达2.5×104m3/d,实现了中国石化南方页岩气勘探战略的突破。
- 李建青高玉巧花彩霞夏在连
- 关键词:页岩气海相成藏条件
- 下扬子区油气勘探进展与展望
- 针对制约下扬子区油气勘探的地震难以获取印支不整合面以下波组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地震技术攻关,在黄桥、句容地区取得了上古内幕可追踪连续波组、常州地区获得了下古连续波组。结合盆地沉积特征和构造格架研究,获得了两方面主要进展:一...
- 俞凯夏在连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富CO2流体与砂岩储层水-岩反应实验研究与应用:以黄桥油气藏龙潭组砂岩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黄桥油气田是CO_2和油气共存的一个特殊油气田,不同井的原油和CO_2产量差异很大,且与之相关的储层差异也非常明显,富CO_2流体对储层的改造作用十分显著。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密闭容器中CO_2-地层水-砂岩体系相互作用实验,模拟地层埋深介于1500~4000 m的环境条件下(温度:60~120℃、压力:10~40 MPa),富CO_2流体对砂岩储层的溶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富CO_2流体对砂岩具有显著的溶蚀作用,溶蚀矿物主要是碳酸盐矿物,72 h即可达到平衡,平衡后的溶液中Ca离子浓度比其他离子高出两个数量级。碳酸盐矿物溶解强度与温度负相关,与压力正相关。综合来看,压力是决定性元素,它控制着CO_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压力的溶蚀效应更为显著。长石类矿物也发生一定的溶蚀现象,但是很微弱(本次实验中尚未达到平衡)。结合该区地质背景,认为CO_2主要来自深部(幔源),受深大断裂控制,沿着断裂进入龙潭组砂岩储层,其上被巨厚的细粒碎屑岩覆盖,构成了相对封闭的高温高压流体作用系统,靠近断裂带部位,流体作用强,储层溶蚀改造显著,次生孔隙发育(如溪3井),离开断裂的部位,流体作用减弱,储层发育较差(如溪2井)。因此,断裂控制下的富CO_2流体作用模式,是控制龙潭组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机制。
- 任庆庆胡文瑄王小林俞昊姚素平王晓宇张月霞夏在连
- 关键词:砂岩储层溶蚀作用
-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古生界油气成藏研究被引量:25
- 2011年
- 通过平衡剖面法、流体包裹体分析、地化分析以及物性测试对下扬子黄桥地区的构造演化、油气成藏史、成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黄桥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平稳隆降、挤压推覆、拉张裂陷3大时期;黄桥地区存在2期油气充注的历史,燕山晚期至喜山期油藏形成,晚喜山期上古生界内幕油气藏得以保存并最终定型。该区HT3井油藏属于龙潭组自生自储型油藏,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物性是控制油藏分布的重要因素。
- 夏在连
- 关键词:油气成藏上古生界下扬子区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与中伊朗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比较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是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是中国叠合盆地最老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之一;中伊朗盆地第三系库姆组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四川盆地震旦系较古老,所经历构造演化、成岩过程复杂;而中伊朗盆地库姆组则时代较新,所经历构造演化、成岩过程相对简单。通过对四川盆地丁山1井灯影组碳酸盐岩和中伊朗盆地Arn 1井第三系库姆组碳酸盐岩的比较性研究,发现两者在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就储层而言,共性表现在均为裂缝孔隙型,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基质孔隙度较低,非均质性较强;特殊性表现在使灯影组早期储层空间保留至今和使早已致密的碳酸盐岩再次变为优质储层的作用和机理。就油气成藏而言,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均需要基本的油气地质条件,同时也均较复杂;不同的是,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的成藏过程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变迁和耦合。在中国叠合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应充分引用国外碳酸盐岩的有关成果,研究碳酸盐岩的共有特征;同时,还应重视中国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油气藏形成演化的特殊性。
- 张志敬刘树根孙玮黄文明夏在连张长俊
- 关键词:碳酸盐岩灯影组四川盆地
- 下扬子区晚期成藏理论的油气勘探实践
- 本文采用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得出了上组合烃源岩主生烃期、成藏期都在白垩纪末期,具有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特征;同时,认为上组合有效烃源岩面上分布以早期抬升,后期中新生界盆地叠置的区域为主,分布在下扬子沿江中部复向斜带...
- 俞凯张淮李建青夏在连
- 关键词:晚期成藏油气勘探流体包裹体
-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18
- 2013年
-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储层中共发育2期流体包裹体:Ⅰ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早中期,主要沿颗粒加大边内侧微裂隙呈带状或线状分布;Ⅱ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期后,主要沿切穿多个石英颗粒及其加大边的微裂隙呈线状/带状分布。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区间75~120℃,主要集中在75~85℃,结合热—埋藏史、生排烃史分析,龙潭组烃源岩在白垩纪末期进入主生烃期,流体充注主要为侏罗纪(188~160 Ma)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60~43 Ma),认为该区龙潭组油藏形成于白垩纪末期。
- 李建青夏在连史海英花彩霞王馨
- 关键词:成藏期次流体包裹体龙潭组上二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