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文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酮酸盐糖液对烫伤大鼠肠内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及Na^+-K^+-ATP酶活性和吸收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口服胃肠道补液是战时、火灾等恶劣条件下救治烧伤休克的一种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HCO3盐糖液有确切疗效。文中通过与之比较,研究丙酮酸盐糖液对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肠内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intestinal mucosa bloodflow,IMBF)、Na+-K+-ATP酶活性和吸收效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烫伤不补液组、HCO3盐糖液假烫组、丙酮酸(Pyruvat)盐糖液假烫组、HCO3盐糖液烫伤组、丙酮酸盐糖液烫伤组,每组18只,每组又分为伤后1.5 h和4.5 h亚组,分别检测小肠对水和Na+的吸收速率、IMBF和Na+-K+-ATP酶活性。结果与假烫组比较,烫伤补液组大鼠小肠对水和Na+的吸收速率均显著降低(P<0.05);自伤后1 h,丙酮酸盐糖液烫伤组对水和Na+的吸收速率均高于HCO3盐糖液烫伤组(P<0.05)。与假烫组比较,烫伤补液组大鼠的IMBF和Na+-K+-ATP酶含量在伤后1.5、4.5 h均明显降低(P<0.05);丙酮酸盐糖液烫伤组IMBF在伤后1.5、4.5 h[(95.250±5.096)、(112.765±7.215)U]明显高于HCO3盐糖液烫伤组[(80.764±7.852)、(94.671±8.46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酮酸盐糖液口服胃肠道补液可作为战时、火灾等恶劣条件下救治烧伤休克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刘维维赵莹李娟喻文白晓东张慧萍胡森盛志勇
- 关键词:口服补液NA+-K+-ATP酶
- 丙戊酸钠对严重烫伤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致死性烫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Sham)+生理盐水(NS)组、Sham+VPA组、烫伤(Scald)+NS组、Scald+VPA组4组,每组10只。将大鼠浸入80℃水中建立5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休克大鼠模型,Sham组大鼠浸入37℃水中相同时间;烫伤后即刻皮下注射300mg/kg VPA或NS 0.25mL。于伤后2h、6h处死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和回肠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水平反映肠上皮屏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Chiu肠屏障损伤评分评价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肠组织乙酰化组蛋白3第9位赖氨酸(Ac-H3K9)水平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带状闭合蛋白1(ZO-1)、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NS组相比,Scald+NS组大鼠伤后2h即表现出肠黏膜组织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组织组蛋白乙酰化下降,ZO-1降解增加,HIF-1α、VEGF及MCLK蛋白表达上调,ZO-1蛋白表达下调;且上述变化在伤后6h更为明显。VPA可明显逆转55%TBSAⅢ度烫伤造成的肠黏膜损伤表现。与Scald+NS组相比,Scald+VPA组伤后2h上述逆转效果尚不明显;而6h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Chiu评分(分):2.03±0.27比3.12±0.15],肠黏膜通透性明显降低[FITC-dextran(μg/L):709±76比1138±75],组蛋白乙酰化增加[Ac-H3K9(灰度值):1.55±0.12比0.48±0.12],ZO-1降解明显抑制(灰度值:0.69±0.12比0.43±0.16),VEGF水平和MLC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ng/mg):51.7±3.7比71.2±4.3,MLCK(灰度值):1.98±0.20比2.80±0.24],HIF-1α蛋白在伤后2h和6h均明显下调(�
- 罗红敏胡森卞徽宁郑少逸熊兵黄志锋刘族安孙传伟马亮华李汉华喻文杜明华陈华德赖文
- 关键词:肠屏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缺氧诱导因子1Α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肠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为研究其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然后再恢复血流60 min或120 mim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肠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应用改进的方法制作肠肌问神经丛全层铺片,S100β免疫组化和荧光染色法显示肠肌间神经丛胶质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应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S100β阳性细胞数量。结果: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或120 min,肠HE染色可见绒毛变钝、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采用改进的方法制作肠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并行S100β免疫组化和荧光染色,可以清楚地显示肌间神经丛肠胶质细胞结构;缺血/再灌注后肠胶质细胞明显减少,其中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更显著(P<0.05)。结论:肠道肌间神经丛铺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是研究肠道肌间神经丛胶质细胞的理想方法,肠肌间神经丛胶质细胞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肠黏膜的损伤可能与肠胶质细胞有关。
- 杜明华罗红敏石现喻文马丽林志龙王欢胡森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荧光
- 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对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及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和比较口服丙酮酸钠-葡萄糖-电解质液(PGES)与碳酸氢钠.葡糖糖一电解质液(BGES)对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胃造瘘置管及左侧股、动静插管后经股动脉按45%TBV(全身血容量)放血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20只):不复苏组(NR组),口服丙酮酸盐糖液组(PGES组)和口服碳酸氢盐糖液组(BGES组)。NR组不接受任何液体或药物治疗;PGES组和BGES组于失血后30min开始经胃造瘘管采用微量泵6h内匀速输入2倍失血量提前预热的PGES或BGES。失血前,失血后0、1、2、4h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指标。另84只大鼠随机分为NR组(n=24)、PGES组(n=24)、BGES组(n=24)和手术后不放血对照组(NH,n=12),各休克组处理同前,NH组行胃造瘘及动静脉置管术但不放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时间并进行24h生存分析。结果PGES组和BGES组大鼠的24h存活率显著高于NR组(11/24VS.1/24,X2=18.087,P〈0.01;5/24VS.1/24,X2=6.445,P〈0.05),且PGES组24h存活率显著高于BGES组(11/24VS.5/24,X2=4.02,P〈0.05)。脏器功能观察中NR及两口服补液组失血休克后1、2、4h的指标:ALT、CK.MB、Cr和iFABP均分别显著高于失血前水平(P〈0.01);失血后2h和4h时间点PGES和BGES组的以上所有指标均分别显著低于NR组(P〈0.01),且PGES组明显低于BGES组(P〈0.05)。结论口服含丙酮酸盐的ORS液(PGES)在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脏器功能指标及延长动物生存的效果优于含碳酸氢盐的ORS液(BGES)。WHO推荐的ORS液有望得到进一步改良,丙酮酸盐糖液有可能成为无静脉复苏条件下救治致死性失血休克的首选口服补液盐。
- 喻文罗红敏钟毓贤周方强谢志毅胡森
- 关键词:失血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存活率
- 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对45%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对45%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胃造瘘置管和股动静脉插管处理,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休克不复苏组(NR组,n=20),休克口服丙酮酸盐糖液组(PGES组,n=20)和休克口服碳酸氢盐糖液组(BGES组,n=20)。以上3组按全身血容量的45%放血处理,每次5 min,间隔15 min。另选择10只大鼠在手术后不放血进行对照研究(NH组,n=10)。PGES组与BGES组于失血休克后0.5 h经胃造瘘管输入2倍失血量的丙酮酸盐糖液与碳酸氢盐糖液。在失血前、失血后即刻及失血后1、2、4 h各时间点测定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及肝、肾、肠黏膜血流量相关指标,同时观察分析其失血后24 h内生存情况。对各数据进行F检验、t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生存率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H组24 h内大鼠的存活率为100%,NR组、BGES组和PGES组失血后24 h大鼠的生存率分别为4.2%、20.8%和45.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发现各组失血性休克大鼠MAP及肝、肾、肠黏膜血流量在失血之后就开始进行性降低;NR组大鼠失血后1 h,MAP有一定幅度地上升,随后持续降低直至死亡;实验结果表明,和NR组相比,BGES组和PGES组大鼠失血后各时间点的MAP及各脏器血流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回升,且后者的回升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可显著改善45%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器官灌注指标,且效果优于碳酸氢盐糖液。丙酮酸盐糖口服液复苏可能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 喻文王吉文陈亮胡森何志捷刘锐
- 关键词:补液疗法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
- 丙酮酸抗休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丙酮酸(pyruvic acid)是生物体系中重要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细胞进行氧化供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中间产物.它不仅存在于人体细胞内,还广泛存在于苹果、奶酪、黑皮、红酒等食品中.既往研究表明,丙酮酸具有加速脂肪消耗、增加活动欲望、增强耐力、降血糖、降血脂、消除或抑制自由基、抗疲劳等诸多生理功效.近年来它的抗炎及细胞保护作用逐渐被证实.
- 喻文谢志毅胡森
- 关键词:丙酮酸抗休克细胞保护作用生物体系脂肪消耗生理功效
- 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流动力学、组织血流灌注水平及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流动力学、组织血流灌注水平以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1)取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伤对照组、烫伤不补液组、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组及低渗枸橼酸钠口服补液盐组,每组20只;分别配制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与低渗枸橼酸钠口服补液盐,渗透压分别约为247、245 m Osm/L。烫伤不补液组、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组及低渗枸橼酸钠口服补液盐组采用96℃水浴浸泡大鼠背部15 s、双下肢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经病理切片证实,为严重烧伤);假烫伤对照组采用37℃水浴浸泡相同时间。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组、低渗枸橼酸钠口服补液盐组于伤后即刻开始采用灌胃输入的方法口服补液,补液量和速度均依据Parkland公式,即每1%TBSA补液4 m L/kg,伤后第1个8 h补补液量一半,之后16 h补其另一半,每0.5 h均严格按照计算所得补液量灌注。假烫伤对照组自由饮水,烫伤不补液组不予口服补液。观察伤后8、24 h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外周血管阻力(SVR)及肝、肾及肠黏膜组织血流量(每组各时相点10只大鼠)。(2)另取80只雄性SD大鼠,按照实验(1)的分组、动物模型制备及补液方法,用于分析伤后8、24 h大鼠存活率。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1)伤后8、24 h,4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O、dp/dtmax、S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烫伤不补液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烫伤不补液组大鼠各指标持续下降,直至死亡;余各组在实施补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伤后8 h,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组MAP、CO和dp/dtmax分别为(96.34±8.23)mm Hg�
- 刘锐王树明管秀红张慧萍李琰光喻文
- 关键词:补液疗法烧伤血流动力学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