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璐

作品数:71 被引量:47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牙周
  • 43篇牙周炎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9篇口臭
  • 8篇细胞
  • 7篇牙周炎患者
  • 7篇牙周致病菌
  • 7篇致病
  • 7篇致病菌
  • 7篇白细胞
  • 6篇牙周病
  • 6篇牙龈
  • 6篇龈沟液
  • 6篇唾液
  • 6篇慢性
  • 6篇慢性牙周炎
  • 5篇低体重
  • 5篇炎症
  • 5篇早产

机构

  • 51篇北京大学口腔...
  • 22篇北京大学口腔...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高血压联...
  • 2篇东京医科齿科...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2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1篇和璐
  • 22篇沙月琴
  • 20篇孟焕新
  • 14篇李蓬
  • 12篇陈智滨
  • 9篇曹采方
  • 8篇康军
  • 7篇廖雁婷
  • 7篇黄振
  • 6篇徐菁玲
  • 5篇刘婷婷
  • 4篇闫风华
  • 4篇安悦邦
  • 4篇栾庆先
  • 4篇刘建
  • 3篇赵亦兵
  • 3篇王兴宇
  • 3篇曹晓静
  • 3篇杨炳涛
  • 3篇王晶

传媒

  • 23篇中华口腔医学...
  • 12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2011第九...
  • 4篇现代口腔医学...
  • 3篇北京口腔医学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国外医学(口...
  • 2篇中国口腔医学...
  • 2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18全国...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周门诊患者口臭的自我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牙周门诊患者的口臭自我评价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过口臭检测且不吸烟的患者435名,进行口气检测与问卷调查,其中312人接受了舌苔检查。结果:435名受检者中,273人认为自己有口臭,将这273名主诉口臭患者按实际检测的有、无分为真性口臭组(188人,68.8%)与假性口臭组(85人,31.2%)。假性口臭组中不愿意提及口臭的患者比例高于真性口臭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假性口臭组中接受过口臭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真性口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多因素分析表明,刷牙出血(OR=2.905,P<0.001)、舌苔面积≥2(OR=2.395,P=0.019)、舌苔厚度≥2(OR=3.419,P<0.001)的患者更容易产生口臭。结论:并非所有主诉口臭的患者均为真性口臭,假性口臭患者心理状态与真性口臭患者不同;刷牙出血、舌苔面积大、舌苔厚度厚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真性口臭。
王晶和璐刘婷婷
关键词:口臭自我评价问卷调查
早产低体重儿与母亲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母亲唾液中主要牙周致病菌,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检出水平及母亲牙周临床状况,探讨母亲牙周炎致病菌与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4所医院产后1~1.5年的母亲110人,PLBW组母亲72人,21~39岁,正常出生体重组(normal birth weight,NBW)母亲38人,23~38岁。收集唾液样本,记录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用PCR方法检测唾液中的Pg、Tf、Td;根据Pg、Tf、Td检出与否分为Pg、Tf、Td阳性和阴性组。结果:(1)PLBW组和NBW组牙周临床指标及Pg、Tf、Td检出率:PLBW组和NBW组CAL分别为0.18(0.00,4.97)mm、0.08(0.00,1.81)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检出率分别为94.4%和7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检出率分别为84.7%和94.7%,Td检出率分别为86.1%和89.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Pg、Tf和Td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牙周临床指标、新生儿体重及孕周:P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AL[2.25(0.54,4.00)mm、1.44(0.63,3.80)mm]、PD[(2.47±0.43)mm、(1.94±0.39)mm]、PLI(1.80±0.44、1.36±0.34)、新生儿体重[(2 482.95±813.17)g、(3 425.00±1 024.36)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AL[0.14(0.00,4.9)mm、0.03(0.00,0.44)mm]、PD[(2.44±0.46)mm、(2.17±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阳性组和阴性组间PD[(2.44±0.46)mm、(2.14±0.43)mm]和BI(2.31±0.86、1.83±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Tf和Td在两组母亲唾液中检出水平较高,Pg可能与低体重儿发生有关。
陈智滨和璐康军黄振沙月琴朱万孚闫玲
关键词:牙周炎孕妇唾液
应用Er: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Er:YAG激光与传统的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共纳入1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超声洁治后2周作为基线。采用分口设计方案,按照随机原则一侧(实验侧)应用Er:YAG激光进行龈下治疗,另一侧(对照侧)为联合应用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完成即刻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让患者对治疗产生的疼痛度进行评分。基线和治疗后2个月、4个月由一名牙周探诊经过校准的并且不清楚治疗方案的医师测量如下指标: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结果:激光组产生的疼痛度显著低于对照组,VAS值分别为3(2,4.5)和5(4,6),P=0.013。无论是激光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时PLI、PD、BI和AL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对于基线时PD≥4 mm的位点,激光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时PD均值由基线的(5.6±1.1)mm分别降到(3.6±1.1)mm和(3.4±1.0)mm,AL均值由(5.1±1.5)mm降到(3.9±1.6)mm和(3.8±1.7)mm,同时BI也有明显下降,P=0.000。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时PD均值由基线的(5.6±1.1)mm分别降到(3.8±1.1)mm和(3.5±1.0)mm,AL均值由(4.8±1.6)mm降到(3.8±1.6)mm和(3.6±1.8)mm,BI也有明显改善。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临床指标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Er:YAG激光作为慢性牙周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用于一些对疼痛较敏感的牙周炎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
冯向辉路瑞芳和璐
关键词:牙周炎激光疗法根面平整术
人结缔组织移植瓣的组织学评价
2004年
本研究旨在评价取自双尖牙至第一磨牙腭侧的结缔组织移植瓣的组织学构成。虽然尽力去除上皮,但30个结缔组织移植瓣中仍有24个(80%)余有上皮结构。结缔组织移植瓣的切口端由固有层组成,固有层的平均厚度为3.2mm(占移植瓣的65.2%),其下方是含脂肪组织的粘膜下层,平均厚度为2.0mm(占移植瓣的34.8%)。根据吸烟和年龄分组,各组移植瓣的构成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结缔组织移植瓣用于根面覆盖非常成功。本研究有27例I类或II类牙龈退缩,平均根面覆盖97.9%。本研究表明,结缔组织移植瓣的构成并不单一,常带有上皮,但所有的结缔组织移植瓣都可临床应用并取得成功的结果。
和璐曹采方
关键词:组织学评价
球形牙洁治模型在牙周前期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旨在比较在牙周前期实习中应用球形牙模型结合离体牙模型进行洁治练习与单纯离体牙模型洁治练习的教学效果。将三届共 130名口腔医学专业四年级本科学生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在牙周前期实习中采用球形牙模型结合离体牙模型洁治练习 ,另一组单纯采用传统的离体牙模型洁治练习。由一名对分组情况不知情的牙周病学教授从两组中随机选择各 2 0名学生进行洁治考核 ,由带教教师考核其余学生。结果显示 :应用球形牙模型结合离体牙模型进行洁治练习的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单纯采用离体模型进行洁治练习的对照组学生。研究证明 ,在牙周前期实习中应用球形牙模型进行模拟洁治练习 ,对学生掌握龈上洁治术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康军和璐孟焕新胡文杰安悦邦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
氯己定薄片辅助牙周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评价控释药氯己定薄片 (chip)辅助牙周刮治 (scalingandrootplaning,SRP)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 5例成人牙周炎患者经全口SRP后 ,左右侧象限均至少有一个牙位探诊深度 (probingdepth ,PD)≥ 5mm且探诊出血 (bleedingonprobing ,BOP) ,选此种牙为受试牙 ,检查和记录其临床指标 ,并随机选择一侧的受试牙刮治后放药 ,另一侧受试牙刮治后不做处理 ,临床观察 6个月。结果 用药组在第 6个月时的PD减少 (1 32mm)以及附着增加 (0 91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 77mm ,0 40mm)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第 6个月用药组的BOP阳性率 (79 4% )明显低于对照组 (92 4% ) (P <0 0 0 1) ;两组的牙面着色指数无统计学差别。 44 6 %的患者反映用药部位不适 ,主要为牙龈轻度胀痛。结论 SRP +氯己定薄片组在减少PD、增加牙周附着和减轻牙周组织炎症方面优于单纯SRP组 。
和璐耿素芳曹采方
关键词:牙周炎药物治疗氯己定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水平。方法:共纳入35例DM-P患者,所有参与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和红细胞、血小板指标。结果:与基线时相比,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的探诊深度[(3.370±0.601)mm vs.(2.729±0.431)mm]、出血指数[2.160(1.550~3.410)vs.1.420(1.000~2.970)]、附着丧失[(3.307±1.577)mm vs.(2.990±1.587)mm]明显下降(P均<0.001),红细胞计数[(4.727±0.392)×10^12/L vs.(4.825±0.394)×10^12/L,P=0.010]、血红蛋白水平[(145.886±11.792)g/L vs.(149.200±12.979)g/L,P=0.007]、红细胞比容[43.40%(37.50%~48.50%)vs.43.80%(38.50%~53.20%),P=0.003]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216.714±61.900)×10^9/L vs.(205.886±62.051)×10^9/L,P=0.016]显著降低。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显著改善DM-P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降低DM-P患者发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郜洪宇徐菁玲徐菁玲孟焕新和璐
关键词:牙周炎红细胞血小板牙周基础治疗
龈沟液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数目的重复性研究
1998年
目的为研究一些溶酶体源的酶成分与PMN的关系提供一个可靠的取样方法。方法采用龈沟灌洗的方法,间隔24h重复取GCF样本,2~5倍稀释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PMN,观察两次的GCF中PMN数目的变化。结果两次的PMN数;数没有统计学差别且强正相关(r=0.988)。结论在临床指标较为一致的情况下,可用第2天的PMN数目反映第1天的状况。
和璐曹采方沙月琴陈智滨
关键词:白细胞龈沟液牙周病
甘氨酸喷砂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维护期患者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目的比较牙周维护期使用甘氨酸喷砂治疗和超声治疗对四种主要的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3名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进入维护期的牙周炎患者,采用分口设计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半口采用65μm甘氨酸喷砂治疗作为试验组...
卢洪叶赵亦兵和璐孟焕新
文献传递
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的检测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了解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菌毛蛋白A(fimbria protein A,FimA)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糖尿病加重牙周破坏的可能机制.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中老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80例,其中伴2型糖尿病40例(伴糖尿病牙周炎组),无系统性疾病者40例(单纯牙周炎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全口牙周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滤纸条法取前牙和后牙各一个位点的龈下菌斑形成集合菌斑样本,PCR法检测样本内Pg及其FimA基因型,比较两组受试者Pg及其FimA基因型的检出差异.结果 伴糖尿病牙周炎组菌斑指数[2.35(0.58)]显著高于单纯牙周炎组[1.64(0.76)](P<0.05),其他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牙周炎组龈下菌斑Pg检出率[50%(20/40)]与单纯牙周炎组[60% (24/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mAⅡ型检出百分比[80%(16/20)]显著高于后者[42%(10/24)] (P<0.05).结论 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较无系统性疾病牙周炎患者更易感染毒力较强的FimA Ⅱ型Pg.
杨炳涛徐菁玲和璐孟焕新徐莉
关键词:牙周炎基因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