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焕新

作品数:260 被引量:1,934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9篇牙周
  • 134篇牙周炎
  • 49篇侵袭性
  • 49篇细胞
  • 43篇侵袭性牙周炎
  • 33篇牙周炎患者
  • 31篇龈沟液
  • 27篇牙龈
  • 25篇口腔
  • 24篇菌斑
  • 22篇牙周病
  • 19篇蛋白
  • 18篇多态
  • 18篇基因
  • 17篇牙周膜
  • 15篇多态性
  • 15篇牙菌斑
  • 13篇致病
  • 13篇慢性
  • 13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189篇北京大学口腔...
  • 77篇北京大学口腔...
  • 21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武汉大学附属...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高血压联...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60篇孟焕新
  • 57篇陈智滨
  • 55篇徐莉
  • 50篇张立
  • 41篇释栋
  • 40篇冯向辉
  • 31篇曹采方
  • 28篇路瑞芳
  • 20篇和璐
  • 20篇韩劼
  • 16篇侯建霞
  • 12篇赵亦兵
  • 11篇胡文杰
  • 10篇王宪娥
  • 10篇刘建
  • 9篇李启艳
  • 9篇刘凯宁
  • 8篇田雨
  • 7篇马大龙
  • 7篇张凤秋

传媒

  • 85篇中华口腔医学...
  • 5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4篇现代口腔医学...
  • 9篇2011第九...
  • 5篇实用口腔医学...
  • 5篇中国实用口腔...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全球华人口腔...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医学新知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口腔医学纵横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牙...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15篇2012
  • 12篇2011
  • 17篇2010
  • 17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13篇2006
  • 9篇2005
  • 10篇2004
2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比较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和牙周健康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方法:5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和39例牙周健康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血浆IL-1β和TNF-α与各项牙周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gP患者血浆IL-1β的水平为7.23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52ng/L,P=0.003)。血浆IL-1β水平与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重度位点百分比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及P值分别为0.170,0.038;0.175,0.033;0.168,0.040;0.236,0.004)。AgP患者血浆TNF-α的水平(1.07ng/L)与牙周健康者(1.06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血浆TNF-α水平与各项牙周临床参数之间也均未发现相关关系(r=0.023,P=0.808;r=0.025,P=0.782;r=0.075,P=0.407;r=0.049,P=0.586)。结论:侵袭性牙周炎可能与血浆IL-1β水平的升高有关,未发现侵袭性牙周炎对血浆TNF-α水平的影响。
孙晓军孟焕新陈智滨徐莉张立释栋冯向辉
关键词:牙周炎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 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us-1,EBV-1),探讨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及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89名AgP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2种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1型(EBV-1),同时应用16S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8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直形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Cr)、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牙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89名AgP患者的HCMV检出率为43.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gP组的EBV-1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6—8种牙周致病菌的AgP患者其HCMV和EBV-1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仅检出3~5种细菌的AgP患者的病毒检出率(P〈0.05)。结论:HCMV、EBV-1在AgP患者龈下的检出率较健康对照高;且在检出牙周致病菌种类数较多的样本中,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高,提示牙周感染HCMV和EBV-1与侵袭性牙周炎相关,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在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丁芳冯向辉孟焕新赵亦兵张立路瑞芳陈智滨
关键词:牙周炎疱疹病毒4型
侵袭性牙周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被引量:43
2006年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的7种病原微生物,旨在寻找AgP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方法应用以16S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5例AgP患者和17名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7种牙周病原微生物: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氏菌(Tf),牙密螺旋体(Td),直肠弯曲杆菌(Cr),中间普氏菌(Pi),变黑普氏菌(Pn)。结果55例AgP患者中仅有1例检测出Aa,而在健康对照者中未检出该菌。Pg、Tf、Td和Cr在AgP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1.8%、83.6%、80.0%和81.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7.6%、11.8%、5.9%、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Tf、Td和Cr4种微生物在AgP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它们的共同定植可能在AgP中起重要作用。
冯向辉张立孟焕新徐莉陈智滨释栋
关键词:牙周炎牙菌斑聚合酶链反应龈下微生物
小型猪实验性牙周炎的观察被引量:37
1996年
作者采用牙线结扎小型猪牙颈部外加涂菌的方法形成实验性牙周炎,目的为检测牙周炎的初始阶段和活动进展期。结果显示,小型猪恒牙经牙线结扎诱导的活动性牙周炎(牙周袋加深和附着丧失),发生在结扎后第4~8周。11周后至第20周牙周袋无进一步加深,牙龈出血指数不再增高。此外,还观察到已形成的牙周病损在拆线后3周内有一定的自愈性,拆线后的牙周袋深度和附着水平较拆线前显著减小(P<0.05),但恢复不到结扎前的水平。这一结果提示,采用结扎诱导形成牙周炎模型后,在对其治疗方法和临床药物试用的评估时。
孟焕新谢昊陈智滨王洪君章魁华曹采方
关键词:牙周炎动物模型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及其亲属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及其亲属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因多态性与Ag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66个核心家系共180名成员,进行全口牙周检查、摄全口根尖片并拍摄口内彩色照片,AgP先证者的诊断参照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其亲属的诊断参照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和现状与回顾性相结合的评分标准作出评估诊断。提取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IL-1A+4845,IL-1B-51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及IL-1RN第二内含子中的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VNTR)的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各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的比较,同时还采用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的方法(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未发现,IL-1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在AgP先证者与其亲属之间、以及亲属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表明,IL-1B-511和,IL-1A+4845等位基因1在加性、显性及隐性3种遗传模型检验中,P值均大于0.05,即未发现见IL-1基因各位点的多态性与AgP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但是,当把所有AgP患者按照全口牙槽骨吸收特点进行亚型分型并经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后发现,在IL-1B-511位点,以局限型破坏为主的AgP患者A1A1基因型的频率比非AgP患者显著升高(43.8%vs22.8%,OR=7.32,95%C/=1.84~29.11,P=0.005),等位基因A1的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71.9%vs41.2%,OR=3.64,95%C/=1.55~8.58,P=0.002);而广泛型AgP患者与非AgP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A1A1:P=0.88,等位基因A1:P=0.64)。结论:IL-1B-511位点的S
任秀云徐莉孟焕新路瑞芳陈智滨冯向辉释栋张立
关键词:牙周炎多态现象白细胞介素1系谱
人重组S100A8蛋白适配体的筛选和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筛选人重组S100A8蛋白特异性的适配体。方法:采用配体指数级富集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以人重组S100A8蛋白为靶蛋白,以微孔板为筛选介质,从体外合成的随机单链DNA文库中筛选其适配体。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系统检测每轮单链DNA文库与靶蛋白的亲和力直至亲和力的上升趋于饱和,将最后一轮筛选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过11轮筛选,单链DNA文库与人重组S100A8蛋白的亲和力趋向稳定,将第11轮筛选产物克隆测序,对获得的30个适配体进行分析。一级结构分析显示30个适配体并无共同的保守序列,但有3对适配体序列完全一致。二级结构预测分析表明,茎环和口袋结构为主要的结构形式,提示其可能是适配体与人重组S100A8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基础。根据茎环和口袋的相对比例可将30个适配体分为4组,其中第1组中35号适配体与人重组S100A8蛋白亲和力最高。结论:获得了与人重组S100A8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群,为后续适配体的应用研究以及S100A8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彭磊张欣孟焕新
S100A8、S100A9蛋白在健康和实验性牙周炎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初探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S100A8、S100A9蛋白在比格犬健康及实验性牙周炎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将6只比格犬的一侧下颌第二磨牙通过拴线法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结扎组),另一侧下颌第二磨牙保持口腔卫生(健康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8、S100A9在6只比格犬健康及实验性牙周炎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两种蛋白亚基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来自3例牙冠延长术切除的牙龈组织)、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来自3例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的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实验性牙周炎诱导第12周,结扎组探诊深度[(3.86±0.14)mm]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11±0.28)mm,P<0.01];比格犬健康牙周组织中S100A8、S100A9主要表达于牙龈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且在结合上皮处呈强阳性表达;实验性牙周炎组织中除牙龈上皮、中性粒细胞外,两种蛋白还诱导表达于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膜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骨髓成纤维细胞;hGF及hPDLC中均可检测到S100A8、S100A9的表达。结论实验性牙周炎使S100A8、S100A9的表达范围更大,表达S100A8、S100A9的细胞类型更多。
郜洪宇黄宝鑫黄宝鑫侯建霞
关键词:牙周炎S100A8S100A9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膜细胞
糖尿病对牙周炎及牙周健康者龈下菌群的影响
<正>目的:全球有3.71亿人患有糖尿病,严重地降低人们健康水平,增加了医疗卫生的负担。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牙周病与糖尿病有很强的相互关系,糖尿病的发生会导致牙周炎,同时牙周炎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及严重程度2-5倍...
卢洪叶徐菁玲和璐杨炳涛张琳孟焕新
文献传递
龈沟液中的炎症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8被引量:14
1997年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牙周炎中的作用,作者应用ELISA法检测了54例(105个牙)成人牙周炎和24名(54个牙)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IL-8的水平。结果显示:龈沟液中IL-8的浓度低于30μg/L时,IL-8与龈沟出血指数呈正相关(P<0.01)。龈沟液中IL-8的浓度高于30μg/L时,IL-8与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呈负相关(P值均小于0.01)。91%的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IL-8低于30μg/L。结果提示:IL-8可能具有抗炎和致炎的双重调节作用;其抗炎和致炎作用的分界值约为30μg/L。高浓度的IL-8具有抗炎作用,低浓度的IL-8具有致炎作用。牙周炎时,龈沟液中的IL-8主要起致炎作用。
谢昊曹采方马大龙孟焕新
关键词:牙周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8
生物活性玻璃植入前后龈沟液量及弹性蛋白酶水平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观察生物活性玻璃 (bioactiveglass,BAG)植入后龈沟液量和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情况 ,以判断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方法 用翻瓣术加BAG移植治疗 13处牙周骨下袋 ,用单纯翻瓣术治疗 7处骨下袋。测定术前及术后 1、2、3、4、6、8、10、12周的龈沟液 (gingivalcrevicularfluid ,GCF)量及GCF中弹性蛋白酶 (elastase ,EA)水平。结果 两组GCF量的变化相似 ,术后 1周GCF量明显升高 ,术后 3周至术前水平 ,6周左右达最低值。BAG组的BCF -EA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翻瓣组GCF -EA水平在术后 1个月内明显低于术前 ,随后有逐渐回升趋势。术后 12周时 ,BAG组的GCF -EA水平明显低于翻瓣组 (P <0 .0 5 )。结论 BAG可能有助于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
韩劼孟焕新徐莉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植入龈沟液量弹性蛋白酶牙周骨下袋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