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超宁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4篇丁苯
  • 4篇丁苯酞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神经元
  • 4篇鼠脑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灌注
  • 4篇Β蛋白
  • 4篇苯酞
  • 4篇S-100Β
  • 4篇S-100Β...
  • 4篇大鼠脑
  • 4篇大鼠脑缺血
  • 3篇神经元特异性

机构

  • 15篇兰州大学第一...
  • 4篇兰州医学院第...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6篇周超宁
  • 11篇谷有全
  • 8篇王天红
  • 7篇陈军
  • 7篇刘宁
  • 3篇党小利
  • 3篇李延可
  • 2篇张艳利
  • 2篇陈江君
  • 2篇周喆
  • 2篇薛浩
  • 1篇李海霞
  • 1篇刘琦
  • 1篇韩红梅
  • 1篇鲁雅琴
  • 1篇雷军强
  • 1篇王颖
  • 1篇宋文珺
  • 1篇王天成
  • 1篇蒋珍秀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100β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S-100β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与脑损伤过程密切相关,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100β蛋白除了与脑血管病有关外,还与癫痫、中枢系统感染、精神疾病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随着对S-100β蛋白的深入研究及测定方法的提高,该蛋白有望成为一项新的、有前景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现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就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周超宁刘宁
关键词:S-100Β蛋白生物学功能脑损伤神经系统疾病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定量评估CO中毒急性期脑损伤程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运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技术对CO中毒急性期脑损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估。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急性CO中毒患者26例(中毒组)及1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不同脑区D值、D*值及f值的差异,并获得定量评估最佳临界值。分析组内意识状态与脑部易损区(苍白球)D值、f值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毒组各感兴趣区D值、f值呈减低趋势。其中组间半卵圆中心、苍白球区及丘脑f值,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胼胝体压部及苍白球区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最佳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f_半=51%、77%、73%,f_苍=61%、77%、83%,f_丘=80%、85%、64%,D_半=0.69×10^(-3) mm^2/s、85%、83%,D_侧=0.65×10^(-3) mm^2/s、73%、89%,D_胼=0.68×10^(-3) mm^2/s、62%、83%,D_苍=0.70×10^(-3) mm^2/s、81%、89%。组内意识障碍程度与苍白球区D值、f值下降呈正相关(rD=0.828、rf=0.745,P<0.05)。结论 IVIM成像参数值D值、f值可定量评估CO中毒急性期脑损伤程度。
张艳利王天红田小雪周超宁刘兆东王少彧雷军强
关键词:脑损伤急性病一氧化碳中毒
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9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脑缺血2 h后再灌注6、24、48、72和168 h亚组,每亚组及假手术组各1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治疗组于脑缺血1 h后给予丁苯酞1 mL/100(g·d)灌胃,其他各组均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对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红四氮唑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数目,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NSE和S-100/3蛋白浓度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分别在起病48和72 h达高峰,且治疗组NSE、S-100β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目均低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周超宁刘宁谷有全李延可薛浩
关键词:丁苯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34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总结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9月我院收治的34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并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患者预后。结果共收集34例临床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发病年龄(45.39±16.3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34例(100%),入院平均体温(39.4±1.1)℃,头痛26例(76%),癫痫发作7例(21%),意识障碍25例(74%),发病后第(2.6±1.4) d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9例(26%),发病后第(3.8±1.6) d出现呼吸衰竭。血液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44%),血红细胞压积降低25例(74%),嗜酸性细胞绝对值下降者29例(85%)。脑脊液压力升高12例(35%),脑脊液蛋白升高27例(79%),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30例(88%)。头颅MRI异常者占54%(14/26),病灶分布于丘脑、基底节、中脑、颞叶、海马、枕叶,以双侧丘脑及中脑损害为主。患者发病后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死亡3例,发病后第5~6个月mRS评分为0分者21例,评分为1或2分者5例,评分为3或4分者3例,评分为5分者2例。9例患者的遗留症状为认知功能障碍,5例为运动障碍。结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情重,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及呼吸衰竭,头颅MRI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病死率高,部分留有严重后遗症。
王天红谷有全周超宁陈小明王颖姚利和武文娟鲁雅琴刘宁陈军
关键词:脑炎发热脑脊髓液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UA)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120例PD住院患者(PD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n=50)及无认知障碍组(n=70)。另收集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各组UA、Hcy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组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认知障碍组UA水平显著低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Hcy水平显著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1);认知障碍组、无认知障碍组的UA、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是PD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Hcy是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UA水平的降低及Hcy水平的升高与PD的发病及认知障碍有关。
周超宁党小利陈军谷有全刘琦王天红陈小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后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治缺血性卒中后非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CIND)及痴呆(PSD)患者各40例,两组均采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CIND组在治疗第7天和14天,MMSE和MoCA评分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在治疗第14天,MMSE和MoCA评分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ADL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注射液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后CIND及PS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王天红陈军谷有全周超宁刘赵东
关键词: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卒中
藏药哇夏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藏药哇夏嘎(Adhatoda vasica Nee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相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哇夏嘎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脑缺血2h后再灌注3h、6h、12h、1d、2d、3d、7d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即脑缺血1h后给予治疗组哇夏嘎1.5ml/100g/d(含生药3g)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及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在起病24~48h到达高峰,且治疗组凋亡细胞数目、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哇夏嘎对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薛浩刘宁谷有全李延可周超宁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
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3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脑缺血2h后...
周超宁刘宁谷有全李延可薛浩
关键词:丁苯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
Toll样受体4及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和TLR4抗体+MPTP组(TLR4抗体组)。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作PD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及CD11b的阳性细胞表达数,RT-qPCR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内TLR4 mRNA、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MPTP组及TLR4抗体组TLR4阳性细胞及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 758,F=131. 856;均P <0. 001)。MPTP组TLR4、CD11b阳性细胞数最高,对照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正常对照组、MPTP组及TLR4抗体组小鼠中脑TLR4 mRNA、TNF-αmRNA、IL-1β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 385,F=299. 599,F=40. 191;均P <0. 001)。MPTP组TLR4 mRNA、TNF-αmRNA、IL-1βmRNA表达量最高,对照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0. 01)。结论 MPTP诱导的PD模型CD11b阳性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上调,而这些上调可以通过TLR4特异性抗体部分阻断。TLR4及小胶质细胞与PD的神经炎症过程密切相关。
谷有全王天红陈军周喆周超宁刘赵东陈小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TOLL样受体4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
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19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BP治疗组(治疗组),...
周超宁
关键词:丁苯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神经保护作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