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新泽

作品数:62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技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胰腺
  • 30篇胰腺炎
  • 30篇腺炎
  • 29篇急性胰腺炎
  • 15篇梗阻
  • 14篇细胞
  • 11篇肠道
  • 10篇黄疸
  • 10篇梗阻性
  • 10篇梗阻性黄疸
  • 8篇急性胰腺炎大...
  • 7篇胆道
  • 7篇凋亡
  • 7篇氧自由基
  • 7篇手术
  • 7篇细菌易位
  • 7篇氨酸
  • 6篇受体
  • 6篇精氨酸
  • 6篇白细胞介素

机构

  • 35篇南通大学
  • 26篇南通医学院附...
  • 3篇南通市老年康...
  • 2篇南通医学院
  • 2篇如东县第二人...
  • 1篇滨海县人民医...
  • 1篇如东县中医院

作者

  • 62篇周新泽
  • 39篇毛勤生
  • 24篇陈瑞新
  • 21篇陈玉泉
  • 16篇于秀
  • 11篇曹勇
  • 11篇倪耀辉
  • 9篇章文毅
  • 7篇昝志政
  • 7篇柯靖
  • 6篇沈洪薰
  • 5篇陆丽萍
  • 3篇杨小进
  • 3篇刘滢
  • 3篇张国寿
  • 3篇张晓剑
  • 2篇陶国全
  • 2篇郝磊
  • 2篇季尉
  • 2篇张晓健

传媒

  • 9篇中华肝胆外科...
  • 8篇南通医学院学...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海南医学
  • 3篇交通医学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2009国际...
  • 1篇现代护理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4篇199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对判断结节良恶性的作用。方法对385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性别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甲状腺结节单发或多发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亦无明显关系;甲状腺结节大小则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密切关系,结节大者恶性可能性大(P<0.05);甲状腺结节钙化亦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关,恶性结节的钙化发生率(59.3%)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6.8%)。结论对于年龄较轻、甲状腺结节直径大于1 cm且伴有结节钙化的患者,不论其结节数目多少均宜尽早手术,对于直径小于1 cm且不伴有结节钙化的患者,提倡B超检查随访,强调应重视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
曹兵陶国全张国寿周新泽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恶性钙化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胰肠吻合方法的关系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胰肠吻合方法的关系。方法 :比较两种不同的胰肠吻合方法—传统的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 (6 9例 )与改良的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 (4 0例 )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 ,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结果 :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组术后发生胰瘘 6例 (8.7%) ,其中 4例经保守治疗后愈 ,1例再次手术引流 ,1例继发腹腔内大出血死亡 ;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组术后无胰瘘发生。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肠吻合方法有关 ,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胰肠吻合方法。传统的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双层吻合时胰腺及其被膜易被撕裂 ,吻合口两端组织血运不佳以及双层吻合之间存在的潜在间隙可使沿缝针 (线 )裂隙外渗的胰液在吻合层面间积聚有关。
毛勤生周新泽昝志政陈澍周
关键词:胰肠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手术方法
胆道梗阻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998年
洪风华周新泽
关键词:胆道梗阻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
梗阻性黄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过氧化脂质变化的临床研究
1998年
目的 :为了解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 TNF)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末产物丙二醛 ( MD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一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血清 TNF和 MDA的水平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 1)梗黄组术前血清 TNF和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发现 TNF、MDA随胆红素增高而升高。 ( 2 )梗黄术后短期内 TNF和 MDA仍维持较高水平 ,退黄后可恢复正常。 ( 3)胆道的内外引流术式对血清 TNF水平的恢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结论 :梗黄患者体内存在 TNF高分泌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可能为胆道术后并发症较多的原因之一 ,检测 TNF、MDA有助于了解病情和判断预后 ,长期胆道外引流相对不利于血清 TNF的恢复 。
周新泽毛勤生陈玉泉陈瑞新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肿瘤坏死因子氧自由基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意义及精氨酸促凋亡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近年来,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的研究,又取得了许多进展,尤其注意到胰腺细胞凋亡“事件”与SAP发病及病程预后等方面的关系及其在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胰腺细胞凋亡是AP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在A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建立大鼠SAP模型,观察精氨酸通过一氧化氮(NO)途径诱导SAP胰腺细胞凋亡,探讨SAP病程中胰腺细胞凋亡的意义及精氨酸的促凋亡机制。
周新泽张国寿毛勤生于秀陈瑞新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凋亡机制精氨酸病理生理过程
大黄等中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黄等中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胆总管下段结扎制成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 6 0只 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2 0只 )、胆总管结扎组 (B组 ,2 0只 )、胆总管结扎加中药治疗组 (C组 ,2 0只 )。观察各组血浆肝功能、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 6 (IL - 6 ) ,对末端回肠肠粘膜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对胰腺、肺、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 :术后第 2 1天 ,C组和 B组血浆总胆红素值、谷丙转氨酶值无差别。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的值 C组明显低于 B组。肠粘膜损伤 C组轻于 B组。胰腺、肺、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 C组明显低于 B组。结论 :中药可以保护肠粘膜屏障 ,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的易位 。
倪耀辉毛勤生周新泽刘勤夏成勇陈瑞新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中药细菌易位
184例高龄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 ̄2003年12月该科收治的184例7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有并存病135例,占73%,手术治疗162例,其中急诊手术58例,择期手术104例。手术方式:行胆囊切除术138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2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0例,占21%,非手术治疗22例,总死亡率为3.3%。结论7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并存病多,术前应尽量详细了解病情,处理并发症,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周新泽毛勤生
关键词:胆道疾病外科围手术期老年人
老年性肠梗阻5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总结老年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对老年性肠梗阻56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老年性肠梗阻病因中以大肠恶性肿瘤位居首位(46.4%),肠粘连位居第二位(32.1%);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且多数存在并发病。结论:大肠肿瘤是引起老年性肠梗阻最主要原因,应强调术前正常评估病情,控制并存病,术中选择恰当术式,术后加强监护的重要性。
季尉周新泽丁志军
关键词:肠梗阻大肠肿瘤老年人
大鼠腹膜粘连的病理学特征及血清中IL-6、TNF-α的变化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腹膜粘连的病理学特征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8)和创伤粘连组(n=32)。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并取其回盲部组织;创伤粘连组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术后1、3、5、7天抽取其静脉血和回盲部粘连组织;检测其TNF-α、IL-6,并观察其回盲部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创伤粘连组1周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局部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血清中IL-6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膜粘连以纤维组织增生为其病理学特征,细胞因子可能在腹膜粘连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杨小进毛勤生周新泽
关键词:腹膜粘连病理组织学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维生素E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维生素 E(Vit E)对急性胰腺炎 (AP)时过氧化脂质、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及其对 AP的治疗效果及机理。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闭袢法”复制 AP大鼠模型 ,分别观察实验性 AP大鼠和临床 AP患者血浆丙二醛 (MDA)、血栓素 (TXB2 )的变化 ,以及 Vit E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Vit E可使实验性 AP大鼠和临床 AP患者血浆 MDA、TXB2 明显下降 ,并可明显改善 AP大鼠胰腺的病理改变 ,控制临床 A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有效率综合评价达 91.4 %。结论 :Vit E可通过直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间接阻止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紊乱而达到治疗 AP的效果 ,是临床治疗
毛勤生周新泽昝志政陈玉泉
关键词:维生素E急性胰腺炎氧自由基动物实验微循环障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