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忠良

作品数:212 被引量:1,579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6篇天文地球
  • 7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8篇地震
  • 37篇震源
  • 32篇地震学
  • 28篇地震预测
  • 18篇地震台
  • 18篇数字地震
  • 17篇震前
  • 16篇地震前
  • 15篇地震台网
  • 15篇台网
  • 15篇前兆
  • 14篇地震活动
  • 14篇地震前兆
  • 11篇震源机制
  • 10篇数字地震台
  • 10篇数字地震台网
  • 10篇频带
  • 10篇宽频
  • 9篇地球
  • 9篇地震矩

机构

  • 175篇中国地震局地...
  • 31篇中国科学院研...
  • 21篇北京大学
  • 20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国家地震局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国家自然科学...
  • 3篇辽宁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防灾技术高等...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宁波大学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华东船舶工业...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作者

  • 212篇吴忠良
  • 34篇蒋长胜
  • 27篇陈运泰
  • 15篇周公威
  • 14篇高原
  • 12篇臧绍先
  • 8篇黄静
  • 8篇万永革
  • 6篇牟其铎
  • 6篇石耀霖
  • 6篇朱传镇
  • 6篇张东宁
  • 5篇周蕙兰
  • 4篇史勇军
  • 4篇马腾飞
  • 4篇张怀
  • 4篇张国民
  • 4篇彭汉书
  • 4篇刘宝诚
  • 3篇刘倬

传媒

  • 36篇国际地震动态
  • 27篇地震学报
  • 26篇中国地震
  • 1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4篇物理
  • 10篇地震地磁观测...
  • 9篇世界地震译丛
  • 5篇地震
  • 4篇地震地质
  • 4篇科学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工程研究(跨...
  • 3篇1991年中...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山西地震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物理教学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14篇2005
  • 10篇2004
  • 10篇2003
  • 9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17篇1999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试验监测的技术和物理被引量:3
2007年
国际核试验监测系统包括地震探测系统、水声探测系统、次声探测系统、放射性核素探测系统、国际数据中心、现场核查系统等组成部分,是一个国际性的“大科学”工程。文章概要介绍了核试验监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物理问题,国际核试验监测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监测系统在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可能的应用领域。
吴忠良
首都圈地区“重复地震”及其在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精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3
2008年
根据Schaff和Richards[1]对"重复地震"的定义,利用波形相关识别出首都圈地区2002~2006年发生的"重复地震事件".对宽频带/甚宽带和短周期记录,分别采用0.5~5.0Hz、1.0~5.0Hz带通滤波,识别出859例"重复地震"事件,占总数约24%.假定"重复地震对"间的距离小于1km,地震台网测得的两个地震之间的距离系台网定位误差所致,而相应的震相走时差为人工拾取误差,给出了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结果显示观测条件较好的首都圈东北部地区平均定位精度约为5km;西南部地区约为13km,是观测条件有待改善地区.
蒋长胜吴忠良李宇彤
关键词:重复地震地震定位地震台网首都圈
用体波合成地震图方法确定渤海、永善两大地震的震源参数被引量:12
1991年
用体波合成地震图与观测地震图拟合的方法确定了渤海地震(1969.7.18. M=7.4)和云南永善地震(1974.5.11. M=7.1)的震源参数.针对震中距为30°至90°的远震 P+_pP+_sP 波,采用 WKBJ 近似和实路径积分,做出了20个 WWSSN 台站的渤海地震和7个WWSSN 台站的永善地震的全波理论合成地震图.与实际记录到的长周期垂直分量地震图进行比较,以试错法确定两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如下:渤海地震:h=25km,φ=205°,δ=85°,λ=-145°,M_0=2.4×10^(19)N·m,φ_R=25°,L=36km,v_R=6km/s;永善地震由两个同时发生的 h=15km 的子破裂组成,其一为φ=45°,δ=65°,λ=0°,M_0=1.9×10^(19)N·m,φ_R=225°,L=10km,v_R=1km/s;其二为φ=200°,δ=75°,λ=170°,M_0=1.3×10^(19)N·m,φ_R=30°,L=23km,v_R=2km/s.这里 h 为震源深度,φ为走向,δ为倾角,λ为滑动角,M_0 为总地震矩,φ_R 为断裂扩展方向,L 为断层长度,v_R 为破裂传播速度.
吴忠良臧绍先
关键词:地震震源地震图
地震矩张量元素M_(rr)的空间分布与中国大陆岩石层地块被引量:12
2003年
用哈佛CMT目录和中国地震震源机制目录给出了地震矩张量元素Mrr的符号的空间分布。这种空间分布图像相当于Tanimoto等 ( 2 0 0 0 )的“地壳势能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像的一种简化形式 ,Mrr的符号代表了地震震源处的应力状态。之所以进行这种简化是因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 ,地震的震源或矩心深度难以测准 ,并且震源机制目录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将Mrr的分布图像与中国大陆岩石层地块的分布图像进行对照 ,可以发现由Mrr标志的地块内部的应力状态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地块边缘处的应力状态与地块内部的应力状态不同 ,似乎表明地块本身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同时地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吴忠良黄静张东宁周公威张国民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
永远的老牟
2005年
吴忠良
关键词: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百年生死赵九章
<正>今年是赵九章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在缅怀赵所长短暂而功勋卓著的一生时,我不禁想到他的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难, 这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没有权利轻率地对待的问题。
吴忠良
文献传递
用转换波资料确定界面的倾斜状态
<正>地震射线入射于地球介质速度问断面上并在此发生波型转换的同时,转换界面倾斜状态的影响也会使地震射线的路径发生相应的偏折,并由此使不同方位地震的P—PS震相到时差出现一定程度的离散。多层倾斜界面使这种作用在变化趋势上更...
吴忠良臧绍先
文献传递
中国西部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17
2002年
利用 1 987年 1月~ 1 998年 1 2月的 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和哈佛 CMT目录 ,给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分布 .由于资料所限 ,主要结果是针对西部的结果 .所得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平均为 0 .8MPa.青藏高原东缘的视应力最高为 2 .6 MPa,平均水平高于其邻近地区一倍以上 .视应力分布与 2
吴忠良黄静林碧苍
关键词:视应力地震能量地震矩地震
由“重复地震”给出的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被引量:40
2005年
用Schaff和Richards(2004)给出的中国及邻区“重复地震对”的结果,即假定“重复地震对”之间的距离小于1km,而地震台网测得的两个地震之间的距离X是地震台网定位误差的结果,评估了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及其区域分布。结果显示中国台网的定位误差平均为10km的数量级。X值的空间分布显示青藏高原、新疆西部和北部、内蒙东部等地区是定位精度需要改善的地区。
蒋长胜吴忠良
关键词:重复地震地震定位地震台网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测定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9
2001年
在搜集了 1 988年以来 ,地震学家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资料测定的中国地震震源机制结果 ,包括用地震波形反演得到的地震矩张量、P波初动解和用地形变观测反演的震源参数的基础上 ,计算了同一地震的不同反演结果的滑动矢量之间的夹角、不同反演结果 P,T轴之间的夹角和不同的反演结果给出的地震矩之间的差别 ;并与哈佛 CMT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同一地震不同测定结果的滑动矢量之间的夹角分布较分散 ,但优势分布在 2 0°左右 ;不同测定结果的地震矩一般不超过 1倍 ,对应的震级差约为 0 .2 ;中国地震矩张量的测定结果与哈佛矩心矩张量测定结果滑动矢量之间的夹角集中在 0°~ 1 0°。以丽江地震为例 ,讨论了地震震源参数的不同结果对地震“应力触发”中库仑破裂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
万永革周公威吴忠良黄静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地震震源地形变观测库仑破裂应力丽江地震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