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巧珍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哮喘
  • 8篇咪喹莫特
  • 7篇细胞
  • 6篇支气管
  • 6篇气管
  • 5篇支气管哮喘
  • 4篇胸腔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道炎症
  • 3篇胸腔积液
  • 3篇血清
  • 3篇炎症
  • 3篇致敏大鼠
  • 3篇气道
  • 3篇气道炎症
  • 3篇哮喘大鼠
  • 3篇呼吸道感染
  • 3篇积液
  • 2篇信息系统

机构

  • 20篇吴江市第一人...
  • 8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吴江市...
  • 1篇苏州第四人民...

作者

  • 26篇吴巧珍
  • 7篇王祥
  • 7篇胡晓蕴
  • 7篇殷凯生
  • 5篇赵金泉
  • 5篇吴文英
  • 3篇高泉根
  • 2篇倪晓艳
  • 2篇姚欣
  • 2篇金淑贤
  • 2篇卞涛
  • 2篇顾永春
  • 1篇李根华
  • 1篇张卫
  • 1篇林荡
  • 1篇徐东风
  • 1篇王美琴
  • 1篇德伟
  • 1篇熊俊
  • 1篇朱磊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苏州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细胞培养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建立卵白蛋白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PBLN)细胞培养体系,研究不同浓度的咪喹莫特对培养液中T辅助淋巴细胞产生的影响.
吴巧珍殷凯生王祥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咪喹莫特
文献传递
信息网络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自2009年1月起,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这一平台,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取消了纸质医院感染报告卡医师进入工作站点击"医院感染报告"后双击患者姓名即进入"医院感染报告"界面,
吴巧珍吴文英倪晓艳高泉根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科信息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工作站报告卡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未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52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52例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感染菌种包括:白假丝酵母菌40例(76.92%),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5.77%),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13.46%),毛霉菌属及曲霉菌属各1例(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累计全身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 mg、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及合并糖尿病与COPD患者发生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计全身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 mg、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机械通气、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了解COPD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吴巧珍吴文英倪晓艳王美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真菌感染肺部感染医院感染
沙培林联合顺铂、丝裂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的观察
2001年
观察沙培林联合顺铂、丝裂霉素腔内治疗 76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 ,沙培林首次 5KE ,依次 10KE ,10KE ,顺铂 2 0~ 40mg ,丝裂霉素 6~ 8mg ,生理盐水 5 0ml稀释后注入胸腔。结果总有效率 (CR +PR) 92 .1% ,完全有效率 (CR) 5 6 .6 % ,腔内注射一次即控制者 5 2例 (6 8.4% )。副反应主要为发热 (82 .9% ) ,胸痛 (38.1% ) ,轻度的血液消化系统反应。认为此方法疗效确切 ,副反应为大多数病人能耐受。
吴巧珍张卫
关键词:胸腔积液胸膜丝裂霉素顺铂
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对卵蛋白(OVA)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PBLN)细胞培养体系中T辅助淋巴细胞(Th)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PBLN细胞培养体系,并按不同浓度分为A~F组进行干预。在培养0、3、6、12、24、48h后,各组分别取5孔细胞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细胞因子的蛋白质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沉淀中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在A组的各时间点PBLN细胞培养液中,仅可检测到少量IFN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咪喹莫特浓度为1、10μg/ml的E和F组与B组相比,IL4及相关mRNA水平增加缓慢,IFNγ水平增长迅速(均P<0.005)。此作用从培养6h开始,12h达峰值,持续至24h。在培养12~48h时,C组IL4表达与B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PBLN细胞培养体系中Th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最佳作用发生在12h时,提示咪喹莫特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等特异性疾病的迟发炎症反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吴巧珍殷凯生王祥
关键词:咪喹莫特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致敏大鼠IFN-Γ水平干扰素(IFN)-Γ
血清TPS、VEGF和CEA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在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1例NSCLC患者在化疗前后分别测定肺癌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包括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的血清水平,观察其化疗前后的变化,同时在化疗后复查胸部CT以评价近期疗效,分析两者间的联系。结果化疗有效(CR+PR)组:血清TPS、VEGF和CE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与化疗前相比,仅TP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SD+PD)组:化疗后血清TP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和CEA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前后血清TPS水平变化对于判定NSCLC化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胡晓蕴吴巧珍赵金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癌胚抗原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与支气管哮喘被引量:2
2003年
T细胞激活在哮喘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T细胞激活需要T细胞受体-APC抗原肽复合物与B7与CD28/CTLA-4共刺激途径共同作用完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在阻止T细胞的活化增殖,调节CD4+与CD8+T细胞的平衡,影响TH2分化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气管哮喘存在细胞因子紊乱,通过对CTL-4的研究可望为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吴巧珍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CTLA-4B7分子T细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98例临床特点及耐药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下呼吸道感染SMA的耐药性以及临床特点,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侵入性诊疗操作和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为SMA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占76.5%、100%和82.6%。98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近5年敏感率超过50%的抗菌药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88.9%-100%)、头孢哌酮/舒巴坦(59.3%-77.8%)、左氧氟沙星(52.4%-6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92.5%-100%。结论 SMA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的患者。该菌表现为高度和多重耐药性,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吴巧珍胡晓蕴吴文英钱雄杰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
医院信息电子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电子传染病报告系统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发挥的优势作用。方法将2009年HIS系统电子传染病报告卡设为电子组,2008年手写传染病报告卡为手工组,比较两组的填卡质量及功能,同时对比2008年、2009年疾控中心对本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的检查情况。结果电子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质量和功能均好于手工组;2009年传染病漏报率明显低于2008年(P<0.01),传染病填卡及网络直报质量均好于2008年。结论电子传染病报告系统提高了传染病报告质量,降低了漏报率和迟报率,值得推广使用。
吴巧珍高泉根徐鞍强沈春明高卫珍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
咪喹莫特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40只 BALB/c 小鼠(每组10只)和48只 SD 大鼠(每组12只)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咪喹莫特组和地塞米松组,建立大鼠和小鼠哮喘模型。用卵清白蛋白激发前吸入0.15%咪喹莫特混悬液5 ml。末次激发后24 h 观察肺组织炎症及测定气道反应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嗜酸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T-bet、GATA-3、信息转导转录激活子6(STAT_6)mRNA 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 eotaxin、MDC、TARC 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L-4和 IFN-γ浓度;用 Western blot 法测定肺组织中 T-bet、GATA-3、STAT_6蛋白水平;(2)分离和培养致敏大鼠气管旁淋巴结细胞(PBLN),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药物1~3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IL-4、IFN-γ蛋白和细胞的 mRNA表达;(3)分离和培养致敏小鼠的脾脏 T 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经咪喹莫特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 IL-4、IFN-γ水平;(4)培养致敏大鼠 CD_4^+T 淋巴细胞,测定经咪喹莫特干预后 T-bet、GATA-3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用同等剂量氯化乙酰胆碱(20、40、80、160μg/ml)激发时平均呼气阻力哮喘组分别为(6.26±0.85)、(11.55±3.09)、(28.74±5.94)、(3710.83±197.49)cm H_2O·ml^(-1)·s^(-1)(1 cm H_2O=0.098 kPa),咪喹莫特组分别为(1.34±0.16)、(3.47±0.49)、(9.29±1.27)、(25.22±5.44)cm H_2O·ml^(-1)·s^(-1),两组相同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 值分别为88.98、56.00、45.00、108.00,P 均<0.01);哮喘组大鼠气道壁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淋巴细胞、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i)、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i)分别为
殷凯生金淑贤卞涛吴巧珍王祥姚欣
关键词:哮喘咪喹莫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