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平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7篇儿童
  • 6篇介入
  • 6篇封堵
  • 6篇封堵术
  • 5篇导管
  • 5篇导管未闭
  • 5篇动脉
  • 5篇动脉导管
  • 5篇动脉导管未闭
  • 5篇未闭
  • 5篇细胞
  • 5篇小儿
  • 4篇心肌细胞
  • 4篇心脏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介入封堵
  • 4篇介入封堵术
  • 4篇肌细胞

机构

  • 2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芝加哥大学

作者

  • 23篇向平
  • 9篇易岂建
  • 9篇李谧
  • 8篇吕铁伟
  • 8篇陈沅
  • 5篇田杰
  • 3篇白永虹
  • 3篇赵璐
  • 3篇计晓娟
  • 3篇涂柳
  • 2篇刘云黎
  • 2篇张智睿
  • 2篇冯川
  • 2篇刘玲娟
  • 2篇蒲晓芳
  • 2篇宋银子
  • 2篇程真莉
  • 2篇张蕾
  • 1篇佘颖
  • 1篇孙文静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二尖瓣反流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单纯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的中长期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PDA合并中、重度MR并单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21例患儿,男27例、女94例,年龄19.8(8.0~28.0)月;合并中度MR 94例,重度MR 27例。超声下PDA直径(6.4±1.8)mm。患儿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12、24月的主肺动脉(MPA)直径、左心房(LA)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各随访时间点MPA直径、LA直径、LVEDD和LVESD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20例(93.4%)患儿MR程度较术前减轻。所有患儿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12及24月的MR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MR面积均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与24个月之间MR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合并中、重度MR患儿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单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可改善MR程度、降低左心负荷,该方法安全有效。
陈艳华尹丹郑敏吕铁伟易岂建李谧向平
关键词:二尖瓣反流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先天性心脏病
大鼠阿霉素所致心肌病过程中PI3K/AKT以及ERK1/2信号通路表达的改变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阿霉素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以及此过程中部分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用20只SD大鼠分为两组:阿霉素组(10只)和正常组(10只),观察阿霉素对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心肌细胞凋亡以及p-AKT与p-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阿霉素注射11周后造成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丢失及肌浆空泡化,心脏功能尤其是收缩功能下降(FS与CO比较,P<0.01),心肌细胞凋亡增加,p-AKT与p-ERK1/2的蛋白水平较正常明显下降。结论阿霉素能明显造成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损伤,心肌细胞凋亡,PI3K/AKT与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变化可能参与到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过程中。
向平涂柳陈沅
关键词:阿霉素心肌病心脏毒性信号通路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严重溶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并发严重溶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8月至2018年7月VSD介入术后发生严重溶血的患者,分析严重溶血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后。结果共收集VSD介入术治疗患儿1088例,其中发生严重溶血13例中,发生率1.19%。13例患儿,男5例,女8例,月龄12~85个月,平均(41.2±20.2)个月,体重10~20 kg,平均(14.5±3.2)kg。VSD直径为3.0~15.0 mm,平均(8.0±4.1)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6~18 mm,平均(9.9±3.9)mm,其中10例为对称型封堵器,3例为非对称型封堵器。所有患儿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肉眼血尿,尿隐血阳性(++^+++),伴血红蛋白下降,患儿术前血红蛋白110~142 g/L,平均(124.5±9.0)g/L,术后血红蛋白67~119 g/L,平均(100.8±15.0)g/L,所有溶血均发生在术后48 h内。11例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转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声下直径大小、封堵器直径大小、主肺动脉压力大小、膜部瘤、使用非对称的封堵器是儿童VSD介入术后并发严重溶血的危险因素,术后残余分流、中度以上瓣膜反流与儿童VSD介入术后并发严重溶血可能有关。结论儿童VSD介入术后严重溶血与多种因素有关。
陈永茜李谧易岂建吴晓云冯川卢思向平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溶血儿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肥大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影响的体外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肥大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Wistar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测定心肌细胞核因子NF-κB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PPARγ、PPARα的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NF-κB活性增强,抑制PPARα和PPARγ活性减弱,增加心肌细胞内FFA蓄积(P<0.01);MSCs干预组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及心肌细胞内FFA含量较AngⅡ作用组显著降低(P<0.01和P<0.01)而PPARα和PPARγ活性增强(P<0.05和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肥大心肌细胞的脂肪酸代谢,这可能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作用机制之一,NF-κB及PPARs可能是其作用的信号通路之一。
卓文玉陈沅田杰朱静向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
小儿室间隔缺损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对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直视修补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3种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有助于VSD手术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别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介入组,n=123)、直视修补术(直视组,n=104)和经胸微创封堵术(微创组,n=23)的VSD患儿共25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视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介入组和微创组(P<0.001)。介入组无需输血、机械通气和ICU监护;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P<0.001)。3组手术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安全、有效的方法。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陈妙月陈沅李谧易岂建孙文静吴春向平计晓娟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本文探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为临床提供防治指导.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1月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病例,分析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的高危...
程真莉李谧吕铁伟向平白永虹计晓娟刘云黎蒲晓芳易岂建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血小板减少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比较
2022年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MR)的临床效果,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PDA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并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彩超等。 结果 共纳入183例患儿,分为介入组(共123例,其中中度反流95例,重度反流28例)和结扎组(共60例,其中中度反流45例,重度反流15例)。术后1月随访发现,介入组重度反流有17例改善,中度反流有45例改善;结扎组重度反流有13例改善,中度反流有22例改善,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半年随访,介入组重度反流共有27例改善,中度反流共有80例改善,结扎组重度反流共有13例改善,中度反流共有42例改善,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介入组重度反流共有27例改善,中度反流共有93例改善,结扎组重度反流共有13例改善,中度反流共有42例改善,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扎组中有5例患儿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4例于术后半年内恢复为轻度反流,1例病情反复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改善为轻度反流。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8-9%,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及外科单纯结扎动脉导管均可有效改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及部分病变较轻器质性二尖瓣反流的程度,两种手术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对于合并明显二尖瓣解剖病变,尤其是伴有明显左心扩张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则建议在处理PDA的同时积极处理二尖瓣可能预后更好。
张渝李谧李勇刚吕铁伟向平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反流介入封堵术二尖瓣成形术
干细胞移植能否改善衰竭的心脏功能被引量:1
2008年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复杂,预后不良,病死率和病残率极高。目前临床上治疗CHF的措施均不能使坏死的心肌细胞再生修复,因此难以从根本上逆转CHF的发展进程,故近年兴起的有关利用干细胞再生修复受损心肌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现就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CHF的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细胞疗法的概念及机制,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CHF的临床研究进展。
宋银子向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细胞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形态形成蛋白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性,但只有在特定的生物活性因子作用下才可以向特定的组织细胞分化。骨形态形成蛋白是胚胎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因子,同样于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璐向平罗小辑陈沅
关键词:心肌细胞干细胞骨形态形成蛋白
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及存活率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结扎位置、冠状静脉变异等因素对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建立的成功率以及利多卡因的使用对模型的死亡率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4组:低位结扎且冠状静脉不明显组(30只)、低位结扎且冠状静脉明显组(30只)、高位结扎组(30只)以及高位结扎且使用利多卡因组(30只),计算建模后各组死亡率,测定各组心功能及梗死面积。结果结扎位置较高时模型成功率为93.0%,而结扎位置较低时的成功率为67.3%;高位结扎不加利多卡因大鼠死亡率为43.3%,加用利多卡因后大鼠死亡率则降为13.3%。结论高位结扎时能明显提高模型成功率,加用利多卡因后死亡率明显下降。
向平宋银子陈沅涂柳朱高慧
关键词:冠脉结扎心肌梗死利多卡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