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竹

作品数:15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老年男性
  • 8篇骨密度
  • 4篇前肽
  • 4篇降解
  • 4篇降解产物
  • 4篇胶原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25羟维生素...
  • 3篇生化指标
  • 2篇原胶原
  • 2篇战区
  • 2篇体重
  • 2篇女性
  • 2篇壮骨
  • 2篇甲状旁腺
  • 2篇甲状旁腺素
  • 2篇骨生化指标
  • 2篇骨质疏松症
  • 2篇NP

机构

  • 14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学药...

作者

  • 15篇叶竹
  • 15篇邓伟民
  • 9篇张亚松
  • 8篇刘坚
  • 7篇刘泽
  • 6篇郭燕燕
  • 5篇张金赫
  • 5篇杨健
  • 4篇王应立
  • 4篇韩炜
  • 3篇谭新
  • 2篇邓爱民
  • 2篇宋骤
  • 2篇黄宏兴
  • 2篇韩丽萍
  • 1篇康庐琛
  • 1篇万雷
  • 1篇付丰平
  • 1篇刘芳
  • 1篇王广伟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六届国际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年女性血骨转换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40~80岁女性血清中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的含量。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在50~59岁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P<0.05),随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TH在70~80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P<0.05)。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各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r=-0.256~-0.134,P均<0.05);PTH与FN及Troch的BMD呈显著负相关(r=-0.138、-0.201,P均<0.05)。与正常骨量组比较,低骨量组(除Ward's部位外)和骨质疏松(OP)组妇女的PINP及N-MID显著升高(P均<0.05);低骨量组和OP组妇女的β-Crosslaps均显著升高(P<0.05);在L1~4及FN区域,低骨量组妇女的PTH显著升高(P均<0.05),在FN、Ward及Troch区域,OP组妇女的PTH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高骨转换状态是女性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而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能反映女性随年龄和绝经变化的骨转换状态,监测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OP。
叶竹刘坚王应立韩炜杨健邓伟民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
129例老年男性骨密度及血清25-OHD、PⅠ NP、β-Crosslaps水平分析
目的:调查老年男性骨密度及25-羟维生素D(25-OH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水平,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记录129名60~90岁受试者...
杨健谭新郭燕燕刘泽刘坚邓伟民张亚松叶竹
关键词:骨密度25-羟维生素D
广东省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调查分析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50~87岁的1772名中老年人完成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和进行双能X-ray骨密度测量。筛选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74例,以5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成7个组。分析腰椎和髋部BMD值的变化规律。体重指数、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广东省不同城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1%~19.2%,总体患病率为15.5%。体重指数与髋部neck、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282,r=0.272,P<0.05),脂肪含量与腰椎正位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086,P<0.05)。结论广东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在55~65岁和70~79岁两个年龄段丢失明显,髋部骨密度丢失在65岁以后下降速率加快。体重指数与髋部骨密度值有一定相关性,脂肪含量和腰椎骨密度值有较小相关性。
黄宏兴付丰平邓伟民叶竹王广伟张文均李泽钿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体重指数
129例老年男性骨密度及血清25-OHD、PⅠNP、β-Crosslaps水平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调查老年男性骨密度及25-羟维生素D(25-OH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水平,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记录129名60~90岁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测量其腰椎1-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左侧股骨上端的骨密度(BMD),检测空腹血清25-OHD、PⅠNP,β-Crosslaps水平。根据骨密度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22)、骨量低下组(n=73)和骨质疏松组(n=34)。结果 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低下组(P〈0.05)。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PⅠNP、β-Crosslaps均明显高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又明显高于骨量低下组(P〈0.05)。25-OHD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老年男性存在骨量丢失及维生素D不足,其主要原因为高骨转换状态。
杨健谭新郭燕燕刘泽刘坚邓伟民张亚松叶竹
关键词:骨密度老年男性
南战区老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南战区老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研究对象是2011年4月来我院体检的196例老年离休干部,年龄70-90岁之间,平均年龄80.1±0.33岁。按照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70-75岁组,76-80岁组,81-...
郭燕燕邓伟民刘泽张亚松叶竹
文献传递
弥漫型腹膜间皮瘤延迟诊断1例
2011年
患者男,49岁。因反复下腹部疼痛3个月余入院。3个月前患者因下腹部不规律性疼痛不适。伴间断性黑便并排便不畅,体重减轻5kg入院。40年前有肠梗阻手术史。查体:消瘦贫血面容。心率103次/min,
黄伟毅叶竹邓伟民
关键词:腹膜间皮瘤弥漫型下腹部疼痛疼痛不适排便不畅体重减轻
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及骨密度相关分析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0~-0.253,P<0.05),30~49年龄段处于较高且稳定的水平(PINP:46.98~46.79μg/L,β-crosslaps:0.46μg/L,N-MID23.65~23.08μg/L)。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INP在60~69年龄段达最低水平(32.28μg/L),β-crosslaps及N-MID在80岁以后下降加速(0.30μg/L、14.75μg/L)。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INP和β-crosslaps与各部位BMD皆呈负相关(r=-0.155~-0.310,P<0.05);除L1-4外,N-MID与各部位BMD均呈负相关(r=-0.151~-0.189,P<0.05)。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PINP、β-crosslaps及N-MID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及N-MID高于低骨量组(P<0.05)。结论 PINP、β-crosslaps及N-MID是敏感且特异反映男性骨转换的指标;特异性强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为骨代谢转换率增高的表现,提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高骨转换状态,骨量快速丢失。
邓伟民刘坚叶竹王应立张金赫韩炜宋骤杨健韩丽萍
关键词:骨密度
382例老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382例老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选择体检的382例老年离休干部,按照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70~7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和86~90岁组。体检当天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对标本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2例老年男性的25羟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69.83±34.85)nmol/L,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最低的是86~90岁组,为(67.02±41.4)nmol/L。按照参考值范围,只有70~75岁组的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大于75 nmol/L,其余各组平均水平小于75 nmol/L,均属25羟基D相对缺乏。4组之间维生素D充足、相对缺乏、绝对缺乏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382例老年男性的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缺乏,应积极向广大人群宣教,使广大人群认识到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尤为迫切。
郭燕燕刘泽刘坚邓伟民张亚松叶竹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老年男性
围绝经期女性骨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40~60岁女性不同年龄段的血清中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Ⅰ N-terminal 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①骨生化指标测定:上午8~9点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即时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的含量。②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检测各部位BMD。结果①40~44岁年龄段妇女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相对较低,45~49岁年龄段PINP、β-Crosslaps开始明显升高(P<0.05),而50~54岁年龄段又较45~49岁年龄段有明显的上升(P<0.05),N-MID只在50~54年龄段较前一年龄段明显上升(P<0.05),随后三个指标都在55~60岁年龄段出现小幅回落;四个年龄段间妇女血中PTH有随年龄而升高的趋势,但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②PINP与腰椎1~4(L1~L4)的BMD呈负相关(P<0.05);β-Crosslaps、N-MID与L1~L4、Ward’s以及Troch的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PTH与各部位的BMD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所测各区域,与正常骨量组比较,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PINP、β-Crosslaps均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除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部位外]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N-MID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妇女L1-L4及FN区域的PTH显著升高(P<0.05),骨质疏松组妇女所测所有区域的PTH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高骨转换状态是围绝经期女性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在反映围绝经期女性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监测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叶竹张金赫张亚松邓爱民邓伟民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骨密度
补肾壮骨冲剂对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补肾壮骨冲剂组服药前、服药半年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组分别作对比,观察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将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3组,补肾壮骨冲剂组服用补肾壮骨冲剂+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组服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钙尔奇D组只服用钙尔奇D。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半年后血清中的PINP、β-Crosslaps及N-MID下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的BMD提高明显;补肾壮骨冲剂组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钙尔奇D组;与临床疗效公认的阿仑膦酸钠组比较,补肾壮骨冲剂显示出与其相近的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疗效。结论补肾壮骨冲剂是治疗老年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提高骨量、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情况的安全有效药物。
叶竹刘坚王应立韩炜宋骤杨健韩丽萍邓伟民
关键词:补肾壮骨冲剂骨质疏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