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文斌

作品数:217 被引量:984H指数:1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8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0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5篇基因
  • 48篇多态
  • 42篇多态性
  • 25篇杆菌
  • 25篇大肠杆菌
  • 21篇仔猪
  • 20篇梅山猪
  • 19篇大白
  • 18篇白猪
  • 17篇微卫星
  • 17篇F18大肠杆...
  • 17篇大白猪
  • 15篇断奶
  • 14篇繁殖
  • 14篇繁殖性
  • 14篇繁殖性能
  • 13篇断奶仔猪
  • 13篇性状
  • 12篇苏太猪
  • 10篇组织表达谱

机构

  • 199篇扬州大学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1篇江苏省农业科...
  • 7篇昆山市畜牧兽...
  • 3篇江苏农牧科技...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淮安市畜牧水...
  • 2篇常州市康乐农...
  • 2篇宝应县畜牧兽...
  • 2篇太仓市畜牧兽...
  • 2篇蒙城县京徽蒙...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苏省畜牧兽...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常熟市古里动...

作者

  • 204篇包文斌
  • 116篇吴圣龙
  • 71篇陈国宏
  • 22篇吴正常
  • 21篇束婧婷
  • 19篇朱国强
  • 19篇刘颖
  • 18篇霍永久
  • 16篇吴信生
  • 16篇喻礼怀
  • 15篇李碧春
  • 15篇朱世平
  • 14篇徐琪
  • 14篇董文华
  • 13篇孙丽
  • 13篇殷学梅
  • 13篇鞠慧萍
  • 12篇王克华
  • 12篇张学余
  • 11篇赵乔辉

传媒

  • 34篇中国畜牧杂志
  • 34篇中国畜牧兽医
  • 25篇畜牧兽医学报
  • 17篇扬州大学学报...
  • 9篇遗传
  • 7篇畜牧与兽医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动物营养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家禽
  • 4篇农家致富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农业网络信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改革与开放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5篇2016
  • 20篇2015
  • 19篇2014
  • 14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15篇2009
  • 16篇2008
  • 26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1篇1999
2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结合域鉴定新方法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F18ab和F18ac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亚单位内的第60~109位氨基酸残基区段(fedF1)和fedF全基因克隆入V型分泌系统MisL的载客结构域上,经DNA测序确证其正确阅读框后,含重组菌质粒pnirBMisL-fedF或pnirBMisL-fedF1经厌氧诱导后,与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重组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上述重组菌均能与兔抗F18ab菌毛FedF亚单位单因子高免血清发生玻板凝集反应。而FedF突变体FedF(M)的重组质粒菌则失去上述凝集和黏附特性。证明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基因及其基因片段fedF1在大肠杆菌表面得到了功能性表达,F18ab和F18ac黏附素FedF直接介导F18大肠杆菌与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大分子受体黏附结合,fedF1为黏附素FedF的受体主要结合域,其His88、His99是FedF黏附素受体结合域的重要氨基酸残基。
葛兆宏陆广富朱军郁磊羊扬原志伟朱吕昌吴圣龙包文斌朱国强
关键词:F18大肠杆菌
生态草鸡不同饲养方式的生长性能比较
2008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倍受人们关注和重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促进畜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方向发展成为未来的趋势。在家禽生产中,生态草鸡以其优美的外型、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无药残、无污染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但是生态草鸡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配套系以及饲养管理体系,生长速度慢,饲料消耗多等。
侯庆文胡锦农顾健吴信生赵文明包文斌常国斌
关键词:性能比较饲养方式草鸡饲养管理体系家禽生产
RNAi猪MyD88基因及其对TLR4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引言髓性分化因子88(MyD88)是TLRs/IL-1R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接头蛋白,在传递炎症信号和增强炎症强度,引发肠道炎症介质的释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构建靶向猪MyD88基因shRNA表达载体,筛选高效的干扰...
孙丽戴超辉甘丽娜吴圣龙包文斌
文献传递
野猪和17个家猪群体SLA-DRB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7个家猪品种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SLA-DRB基因与疾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限制性内切酶RsaⅠ酶切后,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和10种基因型。在野猪中仅存在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而在家猪群体中出现了野猪群体中所没有的9种基因型和3个等位基因。五指山猪、临高猪、荣昌猪和藏猪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且具有全部4个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在大多数家猪群体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在梅山猪、五指山猪、藏猪、荣昌猪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仅在五指山猪、临高猪、藏猪、荣昌猪和太湖猪群体中分布,地方猪品种中梅山猪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野猪及17个家猪群体间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可能是由生态环境差异及自然和人工选择所致,这些遗传差异性可能与抗病力有关。
包文斌叶兰鞠慧萍朱国强黄小国吴圣龙
关键词:野猪地方猪品种
CRISPR/Cas9介导TLR5敲除猪肺泡巨噬细胞系建立及对革兰阴性菌黏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Toll样受体5 (TLR5)是Toll-like受体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对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的TLR5基因进行敲除,然后经菌落计数,检测TLR5基因敲除后对大肠埃希菌F18ab和F18ac以及沙门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2条sgRNAs成功插入CRISPR/Cas9载体中,序列正确,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后均能稳定表达,且PCR测序峰图出现套峰,表明敲除载体具有切割活性。利用有限稀释法,最终获得1株缺失15个碱基的单克隆细胞系TLR5-sg1。对TLR5敲除细胞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TLR5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其蛋白质水平也明显降低。细菌黏附试验结果显示,TLR5敲除细胞中黏附的大肠埃希菌F18ab、F18ac和沙门菌(ATCC13312)的数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研究成功建立了猪TLR5基因敲除的3D4/21细胞系,且TLR5基因的敲除会降低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3D4/21细胞的黏附能力,为进一步探究TLR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建立了细胞模型,为深入探讨TLR5基因在炎症反应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提供了试验素材。
许超郜重丞毕祯彬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细菌黏附革兰阴性菌
杜洛克FU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PCR-RFLP方法对杜洛克FUT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杜洛克FUT1基因开放阅读框307位点经Hin6Ⅰ酶切后,检测到AA、AG和GG3种基因型,AA基因型的频率为0.157,A基因的频率为0.353。分析这3种基因型与杜洛克产仔性能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抗性纯合子AA基因型的个体1~5胎每个胎次的产仔数均值均高于AG和GG基因型,且第1胎和第4胎的产仔数均值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P<0.05),AA基因型对产仔性能而言是有益基因型。
包文斌吴圣龙曹晶晶黄小国陈国宏
关键词:FUT1基因产仔性能
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点突变的PCR-SSCP检测被引量:3
2006年
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 1)位于猪第6号染色体上,是猪肠毒素大肠杆菌F 18受体(ETEC F 18R)理想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法共检测外来猪种、国内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3个类型9个猪种共计255个个体FUT 1基因M 857位点的多态性,所检测的3个外来猪种均存在GG和AG两种基因型,而国内地方猪种中除临高猪外均表现为极端的单态分布,只存在GG基因型。采用PCR-SSCP方法对FUT 1基因点突变进行检测,具有试验成本低、操作简便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望在育种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吴圣龙鞠慧萍包文斌陈国宏朱国强黄雪根华金弟李碧春原志伟
关键词:点突变
苏太猪SLA-DQ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SLA-DQA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太猪SLA-DQA基因开放阅读框第722个碱基存在1个A→G突变,从而导致了氨基酸Gly到Arg的转变,并产生了TaqⅠ酶切位点。当扩增产物被限制性内切酶TaqⅠ消化后,检测到AA和AG基因型。分析这2种基因型与苏太猪生产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LA-DQA基因与生产性能不存在相关性。
吴圣龙鞠慧萍包文斌李碧春陈国宏杨建生黄雪根华金弟
关键词:SLA-DQA基因
大白猪和长白猪妊娠周期内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本试验使用B超仪分别对大白猪、长白猪一个妊娠周期内不同时期的背膘厚进行跟踪测定,分析不同时期的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在不同妊娠时期中确定有利于繁殖性能的背膘厚范围,为指导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大白猪妊娠60日龄之前高背膘厚(>18.41 mm)对所测定的繁殖性能具有有利作用,但在妊娠60日龄之后则要控制背膘厚,使背膘厚处在中等水平(13.26 mm
赵乔辉朱世平刘颖候小亮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背膘厚妊娠繁殖性能
14个鸡品种和红色原鸡TLR4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分析
<正>引言Toll-like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机体激活固有免疫和诱导适应性免疫的防御机制,特别是在先天性固有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人类和多种动物病原菌的P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刘艳包文斌常国斌陈国宏
关键词:多态性
文献传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